张家口新闻网讯:退休十年来,老教师刘素琴选择用另一种方式继续“教书育人”———义务帮扶建立6所大型正规民办幼儿园;资助11名贫困学子继续学业;到中小学进行爱党爱国主义教育;为家长和“问题孩子”家庭教育排忧解难;参加志愿者团队,组织志愿者开展公益活动……
半生精彩献给三尺讲台
在大家眼里, 刘素琴业务精湛、工作能力强、极富爱心和责任感、浑身上下充满了正能量,虽然已70岁高龄,但面色红润,气质儒雅, 目前居住在沙城镇富达园小区。
作为县关工委“五老宣讲团”成员,刘素琴在备课。
19岁时, 刘素琴从沙城中学高中毕业, 被分配到怀来县狼山乡中学任教初中语文, 在偏僻山区一干就是14年。 1985年,由于工作需要, 刘素琴被调到县幼儿园工作。面对一个陌生的领域,她利用课余时间重新学习了幼儿教育学、幼儿心理学、幼儿卫生学等幼儿教育相关书籍。下班回家后,她自学吹拉弹唱和跳舞, 制作教具, 不断提高自己驾驭幼儿课堂的能力, 成为全县幼儿教育的典范。
2005年, 就在刘素琴快要退休之际,县双语学校幼儿园建成。受组织安排, 从建校到返聘的6年时间里,刘素琴没有午休、没有周末,组织教师外出参观学习,去农村、沙城镇各街道宣传招生,手把手指导老师们备课、上课,开展教学活动和区域活动, 使这些从全县各校调来的初中、 小学老师们很快适应了幼儿园的工作。
双语学校幼儿园是民办幼儿园,孩子们从3周半就开始住校,每周回家一次。年龄小、自理能力差, 刘素琴和老师们每天晚上教给孩子们洗脚、洗袜子、帮助他们洗衣服,给他们洗澡。 一次,一位幼儿生病发烧, 校医给打完退烧针吃了药晚上10点也没退烧,她就一直抱着孩子着急的掉眼泪,直到深夜11点孩子退了烧,刘素琴这才安下心来。 有时候家长忙忘记接孩子,她都带回自己家,吃完饭再把他们送回去。
2011年, 刘素琴走下了倾情大半生的三尺讲台。 退休后本该安享晚年, 但她仍想为教育事业做点事情。 为缓解怀来县幼儿入托难问题,她走街串巷考察,先后义务帮扶建成了富达园开娇幼儿园、 桥南亲亲幼儿园和张伟幼儿园等六所大型正规民办幼儿园,把自己多年积累的教学经验和管理方法无私地传授出去。
尽己所能资助贫困学子
人们常说, 一个人干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持续干好事。帮助一个人不难,难的是帮助许多人。
在怀来县爱心奶奶胡年祥的感召下, 刘素琴参加了怀来县关工委爱心小组, 到农村资助贫困生。
“每当看到怀来县南山、北山地区那些贫困家庭的孩子们,特别是单亲孩子或孤儿, 我就想帮他们一把。”刘素琴的老伴儿是下岗工人,她的工资也不多,但她宁可少吃一顿肉,少买一件衣服,也要省出钱像对待自己孩子一样来帮助他们。 她经常打电话找亲戚朋友,带动教过的学生、学生家长和社会上更多的人参加爱心小组。
刘素琴和贫困孩子家庭合影。
老伴儿说她傻, 兜里有点钱就要给素不相识的人。 她说:“虽然我也紧, 但挤出这些钱能帮助孩子改变命运,这件事就值得”。
在刘素琴资助的学生中,有一名男孩叫郑明军, 桑园镇二堡子村人。在他出生时,母亲因大出血去世。四年级时,父亲也因病去世。 可怜的郑明军成了孤儿寄宿在远房的姨姨家。
得知孩子的情况后, 刘素琴经常去村里看望他, 并一直资助他的学习和生活。 郑明军学习成绩一般,出于对未来生计的考虑,郑明军初中毕业后, 刘素琴帮他联系了县职高学习数控。 一到周末, 刘素琴就把郑明军接回家吃饭, 过生日的时候带他去饭店庆祝,让他感受家的温暖。职高毕业后,郑明军想参军,刘素琴带着他去县武装部咨询、陪他体检,最终圆梦军营成为一名雷达兵。 进入军营后, 刘素琴每周都和他微信聊天,鼓励他文化功底基础薄弱,要继续努力学习。 当时连队组织报考军校, 郑明军很自卑觉得考不上。 刘素琴一度开导他, 鼓励他,告诉他考不上没关系,关键要努力去学去尝试。 功夫不负有心人,2020年,郑明军考上西安航空工程学院,成为一名军校生。
多年的公益之行, 刘素琴得到了老伴儿张树根的默默支持。目前,夫妇俩“一对一”陆续资助了11名贫困孩子,其中5个孩子已参加工作, 同时还要给特教学校捐款,每年支出近万元。其家庭被河北省妇联评选为 “2018年度河北省最美家庭”。
帮助别人也快乐了自己
除了资助孩子, 刘素琴也注重家庭教育工作。2018年,富达园社区成立了刘老师工作室, 刘素琴定期为居民召开家庭教育座谈会;接待家长朋友们咨询,解答有关家庭教育、 学前教育以及怎样教育处理好孩子各年龄段成长的沟通问题等等,为家长排忧解难。
作为县关工委“五老宣讲团”成员,她讲党史、讲长征故事、英雄董存瑞故事、雷锋故事、讲身边的这些孩子如何在党的关怀下,通过自己努力变得优异。 老伴儿住院期间, 她一边陪床, 一边备课。 老伴儿出院后她立刻开始准备讲课, 还自费购买了950面小国旗和小党旗, 分别走进6所中小学讲党史课。 她自费购买冬奥会吉祥物和100面小国旗, 带着志愿者走进小学、幼儿园、社区开展冬奥知识讲座。
2020年疫情期间, 她和老伴儿成为社区志愿者, 每天拿上小喇叭在社区巡逻,并捐款2000多元。她还参加存瑞志愿服务队等3个志愿者团队,主动捐款捐物,到学校资助贫困学子, 到农村慰问孤寡老人、五保户、老党员、老战士, 到家庭慰问残疾人和大病患者……
“为什么退休了还要让自己如此忙碌? 这些年究竟花了多少钱做公益? ”刘素琴笑着说,从来没有计算过,“我不图别人回报,也不图名利,我喜欢孩子,他们给了我无限的童心, 让我快乐了一辈子,年轻了一辈子,幸福了一辈子!发挥我的专长做志愿活动,帮助别人也快乐了自己。 ”(记者 李晓利)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