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时政 独家 县区 小记者 教育 医疗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冰雪网 数字报刊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新闻1+1丨老年人口超500万,北京构建怎样的养老服务体系?

2025-09-11 09:07:53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截至2024年底,北京老年人口超500万,达到了514万,占常住人口的23.5%。如何客观认识北京老年人口的规模及其影响?北京老龄化具有哪些不同特点?面对老年人各不相同的身心状况,复杂多元的养老需求,北京又在怎样构建具有首都特色的养老服务体系?《新闻1+1》连线北京市民政局副局长杨志伟,带来分析解读。

23:44

△《新闻1+1》完整版

怎么看待北京老年人口的规模和数量

未来如何更好照顾这些老年人?

00:58

杨志伟:2024年北京市的常住老年人口比2023年增长了19.2万人,首次突破500万人。从过去五年的数据看,北京市的常住老年人口平均以1%的速度在增加,是个稳定增长的态势。按照这样的一个增长速度,预计到2031年北京市将正式迈入重度老龄化社会。随着这一趋势的发展,老年人口的增多,整个老年人的需求也呈现出多样化趋势,应该说对全社会的形态都是很大的改变。面对这样的形式,不论是我们政府的各个部门,还是社会的各个方面,还是我们市场的各类主体,乃至于我们每一个家庭,都应该去积极应对老龄化的趋势。

老龄人口的占比上升

给养老服务工作带来多大的挑战?

00:53

杨志伟:北京市的常住老年人口有几个特点,第一就是绝对数量大,已经超过500万,达到514万,这是一个很大的绝对数量。第二是城区的老年人占比高,大部分老年人居住在城区。第三是呈现出高龄化持续增长的趋势,伴随着高龄化增长的趋势,失能失智老年人的数量也在不断地增加,给我们的整个养老服务工作带来了很严峻的挑战,既要保证好我们政府兜底的这些对象的养老服务,同时也要面对数量庞大的老年人日趋多元的养老服务需求,去更加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去更好回应更多的老年人多元化的养老需求。

如何更好完善

居家养老服务体系?

01:31

北京市民政局副局长 杨志伟:99%的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这是北京目前老年人养老的一个实际情况。针对这样一个实际,从2022年开始,我们也是重点探索创新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模式。主要通过建设三级服务体系来完善整个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的供给。在区县层面,在区一级建设区级养老服务的指导中心,主要是负责全区辖区内的养老服务资源的统筹,养老服务的标准制定,还有养老服务的监督管理等等。在街道乡镇层面,建设集居家养老、老年餐厅、老年学堂、医养结合,还有就是统筹调度等多功能为一体的街道乡镇的养老服务综合体,在社区层面,建设社区养老服务驿站,截止到目前全市一共已经建设了105家街道乡镇的区域养老服务中心,1500多家社区养老服务驿站。通过这三级的建设,能够更好回应居家老年人养老服务的需求。

80岁以上的“老老人”群体将近69万

为他们提供养老服务需要注重什么?

01:42

北京市民政局副局长 杨志伟: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我们也称之为“老老人”,是整个养老服务体系的重点的人群,他也是整个养老服务的刚需群体,我们也经常说,如果做好了“老老人”的养老服务工作,那整个养老服务的体系,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个底就兜住了。针对“老老人”这种需求,基本上主要在三个方面:

第一方面就是“老老人”的床前照护的需求,针对床前照护需求,北京市累计建设了3.3万张家庭养老床位,依托养老机构、社区养老服务驿站,把专业机构、专业的养老服务送到老人家里面。同时我们也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组织家庭照护者的培训,对家庭的家属保姆等家庭的照护者,定期给予培训,提升他们照护老年人的能力。

第二方面需求就是老年人的这种助餐的需求,目前全市已经布局建设了2666个助餐点,覆盖了近九成的城乡社区,应该说较好地满足了“老老人”助餐方面的需求。

第三方面针对老年人居家“老老人”在医疗方面的需求,我们推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居家的“老老人”都签订了家庭医生协议,针对这部分老年人,专门设计了服务包,包括提供上门的体检,上门的健康指导,开处方等等一系列的服务,更好满足他们在医养结合方面的需求。


编辑:雷伟
河山新闻
移动客户端
张家口日报官方
微信“张小全儿”
张家口新闻网
官方微博
抖音扫码
关注@张家口NEWS
【张家口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