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时政 独家 县区 小记者 教育 医疗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冰雪网 数字报刊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上合组织天津峰会丨记者手记:指尖相传的技艺 连接心灵的桥梁

2025-09-01 11:10:58  来源:新华网

  海报设计:聂毅

  新华社天津8月31日电(记者曾晋、周润健)海河波光潋滟,天津梅江国际会展中心内灯光璀璨,一场文明的对话正在进行。

  在2025年上海合作组织峰会新闻中心非遗互动展示区,天津泥人张彩塑、杨柳青木版年画、传统木工榫卯技艺、景泰蓝传统手工制作技艺、曾氏华服传统手工精细制作技艺、郑氏漆器制作技艺等六个非遗代表性项目,以灵动姿态诉说着中华文明的深邃与包容。

  媒体记者在2025年上海合作组织峰会新闻中心非遗互动展示区了解非遗技艺。新华社记者赵子硕摄

  漂流漆“无极纳福扇”体验区前排起长队。扇面入水,漆扇相融,纹理自成。每一柄扇子都独一无二,或似东方水墨,或如敦煌壁画。郑氏漆器制作技艺工作室的郑勇对记者说:“中国古语‘如胶似漆’,正体现出大漆的粘连性。我们希望通过这种特性,寓意文化能将不同国家、民族和文明连接在一起。”

  在2025年上海合作组织峰会新闻中心非遗互动展示区,郑勇向参观者演示漂流漆技法。新华社记者李然摄

  重逾1300斤的世界最大榫卯鲁班锁“大菠萝”在非遗互动展示区格外显眼。传统木工榫卯技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辛全生向记者介绍:“有些鲁班锁需要特定构件让出空间才能解开,这体现了‘和’与‘合’的精神——唯有协商合作,方能找到解决之道。”

  一名印度尼西亚记者(左)在2025年上海合作组织峰会新闻中心了解传统木工榫卯技艺。新华社记者张笑宇摄

  曾氏津派盘扣技艺第四代传承人邢晋巧手翻飞,精美的津派盘扣如蝴蝶般翩翩飞出。来自印度的梅加·夏尔马感叹:“印中两国都拥有古老的文明,我们有责任让世界了解它们的美丽与交融。”

  参会记者在2025年上海合作组织峰会新闻中心的曾氏华服传统手工精细制作技艺展台制作盘扣胸针。新华社记者戴明轩摄

  萨布里坎·蒂克纳佐格鲁来自土耳其,他在体验区拓印“福”字时,传承人轻扶其手腕传授要领:“缓缓以圆形轨迹擦压,让颜料均匀印制。”当吉祥的“福”跃然纸上,中华文化的圆满寓意也深入人心。

  这些生动场景,正是天津推进文明交流的缩影。首次来华的巴基斯坦友人萨阿德·凯泽说:“中国人非常友好,中国文化让人在内心深处编织起紧密的纽带。”

  傍晚时分,中外记者们带上自己亲手制作的非遗代表性项目作品离开展馆,天津梅江国际会展中心旁的道路灯光温柔亮起。这些指尖相传的技艺,正成为连接心灵的桥梁,让“上海精神”在文明的交响中生生不息。

编辑:孙建胜
河山新闻
移动客户端
张家口日报官方
微信“张小全儿”
张家口新闻网
官方微博
抖音扫码
关注@张家口NEWS
【张家口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