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时政 独家 县区 小记者 教育 医疗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冰雪网 数字报刊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化腐朽为神奇的绿色发展“名片”——来自南湖景区的报告(一)

2025-08-09 13:48:50  来源:

  化腐朽为神奇的绿色发展“名片”

  ——来自南湖景区的报告(一)

  记者 杨丽雪 周枫 杨文进

  春和景明,一碧万顷——这,是《岳阳楼记》中的诗画意境;这,更是唐山南湖旅游景区的真实写意。

  周末,夜色朦胧,华灯初上。日间的静谧南湖景区摇身一变,成为夜晚的绚烂舞台:湖面倒映着城市的霓虹,伴随着音乐,以天地为幕、山水为台,一只凤凰从水幕中徐徐飞过,光影水舞秀在此绽放。

  如今,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的南湖旅游景区被市民亲切地称为“城市会客厅”,正以其秀美风光和旺盛人气,成为唐山及周边城市老百姓休闲生活的核心场所。

  2016年7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唐山时来到2016唐山世界园艺博览会园区,这里游人如织。习近平总书记说:“这是一个很好的作品,可以积极促进唐山绿色发展,提高唐山市建设管理水平。”

  这,是对唐山人民非凡智慧、巨大付出和坚韧毅力的最高褒奖。

  回溯过往,这片绿洲承载着几经的蜕变……

  一泓碧水 ,化腐朽为神奇

  唐山,一座因煤而兴的城市。140多年的采煤历史,在地下挖出了巨大的疮疤。市中心以南仅670米,百年沉降形成了约30平方公里的塌陷区,平均低洼于市区20米。彼时,这里污水横流,蚊蝇肆虐,一座高达50米的巨型垃圾山日积而成,成为唐山一道刺目的“伤疤”。

  改变源自决心。从1996年开始,唐山踏上了艰难的生态修复之路。几年间,曾经脏乱荒芜的采沉地变成一座水域面积11.5平方公里、绿地面积18平方公里的生态公园,成为有效调节唐山市区环境的“城市绿肺”。2004年,唐山荣获联合国“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

  蝶变始于2008年。唐山持续接力、久久为功,因地制宜、分类实施,集合了全国乃至全球的智力资源,锲而不舍找到了“变废为宝”的钥匙:“扩湖”“引水”,对垃圾山封闭绿化,化腐朽为神奇,变“伤疤”为“绿肺”。

  4000余类植物被精心引种,在曾经极其贫瘠的土地上扎根繁衍。郁郁葱葱的森林群落,摇曳生姿的湿地植被,不仅构筑起“城在绿中、绿在城中、人在画中”的绝美画卷,更成为净化水体、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的强大天然屏障;

  大刀阔斧地整合零散水面,疏浚淤塞河道,并创新性地引入青龙河活水构筑循环系统,大规模应用生态补水与人工湿地等自净技术,让整片水域真正“流动”起来,深度融入城市的血脉循环;

  对于最具挑战性的垃圾山,在对山体进行严格的无害化封场处理和生态修复基础之上,工程师们运用巧妙的创意设计,使这座“污名远扬”的庞然大物,奇迹般地被绿色覆盖……

  仅14个月之后,昔日采煤沉降区的积水变成了风光旖旎的南湖,让人们流连、沉浸在如诗如画的环境里;臭味扑鼻的垃圾山变成了风景秀美的“凤凰台”,湖光山色,美不胜收;大大小小的湖泊和水面环绕的岛屿,分别拥有了“桃花潭”“龙泉湾”“云凤岛”等充满诗意的名字。

  环形山路与层叠绿树如梯田般蜿蜒而上,曾经的“城市伤疤”完成了凤凰涅槃般的华丽转身——绿意盎然的“凤凰台”成为南湖景区清新靓丽的制高点,无声地俯瞰着整个公园的蜕变历程。“真不敢相信,脚下这片绿草地,以前是那么高的垃圾堆!”经常带着小孙子在凤凰台散步的王大爷感慨万分,“以前路过这边都捂着鼻子快步走,现在倒成了我们老哥几个晨练、下棋的首选地,空气好,风景更美。”

  满目葱郁,扮靓一座城

  “南湖变化太大了!简直脱胎换骨。”摄影爱好者刘女士几乎每个季节都来南湖采风,“你看现在这湖水多清亮,能清晰地看到水草和小鱼。当下,白鹭、野鸭都成了常客。”据统计,南湖景区内广阔的湖面和持续优化的生态系统已吸引了包括珍稀候鸟在内的215种野生鸟类在此栖息繁衍,筑巢安家。

  历经数载生态化改造,南湖早已洗尽铅华,焕发新颜。30平方公里的广阔天地间,建成景观景点133处,碧波荡漾,绿树成荫,鸟语花香,四季皆景。绿地面积18平方公里的城市森林不仅显著改善了城市微气候,更先后赢得了“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首批全国生态文化示范基地”、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国家体育休闲示范区、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等多项国际国内桂冠的肯定。

  2016年4月29日至10月16日,世界园艺博览会在唐山南湖盛大举行。这不仅创造性地实现了世园会历史上首次选址于城市中心区,更是史无前例地在采煤沉降区上成功举办,未占用一寸宝贵耕地,并最大限度保留了原有湿地植被,堪称“依园建园、生态建园”的全球典范。

  世界园艺博览会的成功举办,让南湖吸引了更多的关注,成为从工业文明走向生态文明的“唐山样板”、唐山递给世界的绿色发展“名片”。以此为契机,唐山大剧院、图书馆、城市规划展览馆、市民服务中心、唐山新体育中心等一系列现代化文化设施在南湖周边拔地而起,与湖光山色有机融合,使山水、城市、绿意浑然一体,人文精神与自然生态在此交相辉映,奏响和谐乐章。

  由此,南湖已不仅仅是一个风景旅游区,而是深深融入了唐山市民的日常生活,真正成为城市中央生态公园、市民心中引以为豪的“城市会客厅”,成为带动旅游、会展、文化、演艺等新兴业态发展的聚集地。

  从令人避之不及的“城市伤疤”,到万众共享、引以为豪的“城市会客厅”,南湖“化腐朽为神奇”,已然超越了单纯的生态修复工程。它是一部用决心与汗水写就的生态治理教科书,更是一部资源型城市华丽转型的壮阔史诗。2024年2月6日,唐山南湖·开滦旅游景区正式晋升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带上老婆孩子,在南湖能开开心心待上一整天。”市民李晓东是南湖景区的常客,“早上沿着湖滨生态步道慢跑,中午去旁边的‘唐山宴’品尝地道美食,下午带孩子去皮影主题乐园尽情玩耍,晚上还能到唐山大剧院欣赏一场高水准的演出。若有外地朋友来访,南湖必然是首选之地,让他们亲身感受家乡翻天覆地的变化。”像李晓东这样,将南湖景区作为周末休闲、家庭聚会和接待宾客首选目的地的市民,在唐山比比皆是。

  当下,漫步于南湖之畔,是碧水共长天一色,是绿意葱茏万物共生,是市民游客脸上舒展的笑容与不绝于耳的欢声笑语。这里跳动的,是一座英雄城市挣脱资源桎梏、矢志绿色发展的蓬勃生机与无限希望。

编辑:孙建胜
河山新闻
移动客户端
张家口日报官方
微信“张小全儿”
张家口新闻网
官方微博
抖音扫码
关注@张家口NEWS
【张家口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