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时政 独家 县区 小记者 教育 医疗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冰雪网 数字报刊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筑牢“压舱石” 做强“增长点” 拼抢“新赛道” 三河市聚链成群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2025-08-09 13:47:25  来源:

image.png

  在申江万国河北数据信息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正在盘点档案。 记者 贾珺 摄

  全力冲刺年度目标任务!8月1日,燕郊高新区,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燕郊协同创新基地项目施工正酣,一期主楼主体结构及二次结构全部完成;二期即将开工。项目建成后,将成为京津冀科技协同创新的重要载体。

  主体建筑巍然耸立,塔吊长臂挥舞,工人在吊篮内相互配合进行楼体装饰条安装;建筑内部,百余名工人同步作业推进机电安装、墙面粉刷……“目前,一期产业用房正进行内部装修与设备安装工作,预计9月底竣工验收,二期工程预计今年年底完成主体结构施工。”燕郊协同创新基地项目承建方、上海宝冶集团有限公司项目副经理王俊会介绍。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三河燕郊正加速融入北京的创新链条。2022年9月,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选址燕郊建立分支机构,聚焦打造北京科技成果转化加速器。

  作为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重要组成部分,燕郊协同创新基地的核心目标,是推动北京、天津和河北三地在创新领域实现深度协同与联动发展。“基地将以智能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数字经济、人工智能为重点产业方向,集聚各种创新要素,实现京津冀创新接力与加速。”京津冀协同创新园(三河)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庆峰说。

  一个个大项目、好项目的落地生根,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让发展的“底盘”更稳、根基更牢。唱响“三全一上”主旋律,三河市聚焦凝聚合力、聚集优势产业、优化结构短板、促进创新驱动,始终锚定“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理念,以“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实干姿态攻坚突破,推动高质量发展持续向上攀升,内生动力愈发强劲充沛。

  今年以来,该市共运作投资5000万元以上产业项目81个,总投资342.04亿元。其中,结转续建项目30个,新开工项目20个,竣工投产项目15个,年内计划开工项目16个。为支持项目发展,该市设立规模12亿元的产业发展引导基金及3只子基金。

  项目建设的热潮,离不开招商引资的“源头活水”。三河市构建全员参与、集中发力、多措并举的工作体系,着力提高引资质效。紧扣京津冀“六链五群”和廊坊市“2+5+27”产业体系,聘请招商顾问、委托专业机构,绘制招商图谱,通过以商招商、平台招商等方式争取项目落地。

  “我们建立联合招商体制,利用现有新一代电子信息、高端精密机械、生物医药和大健康、都市食品四个县域特色产业基础,发挥域内集群企业产业带动作用,重点招引产业配套、资源匹配的产业链项目。同时,利用现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域内企业资源开展以商招商。”三河市招商促进中心主任彩国新介绍。

  今年以来,三河市累计开展各类招商引资活动1500余次;新增5000万元以上在谈产业项目68个,签约项目55个;新设立央企三级子公司2家。

  两米深的地下,一个个等大的独立基础如棋盘般整齐排布,基础下方的褥垫层和垫层已施工完成,正在为地上建筑筑牢“根脉”……三河市蒋谭线南侧,煤矿路东侧,百晖生物医药研发生产项目正在紧张施工。

  “项目分两个标段建设,共建设质检综合楼、疫苗生产厂房等9栋单体建筑。”百晖生物医药研发生产项目建设单位负责人王凯介绍,目前,CFG桩基工程已施工完成,预计今年年底完成全部主体结构工程建设。

  据了解,百晖生物医药研发生产项目由北京百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百晖生物”)投资建设,总投资24亿元,通过疫苗研发、生产及销售全链条生态体系建设,推动疫苗产业实现新发展。

  2024年,百晖生物顺应京津冀协同发展要求,在燕郊建设智能化生产厂房,打造智能智造疫苗基地,加速推动“北京研发、河北转化”战略布局。“选择在燕郊布局新产业基地,就是选择燕郊优越的地理位置、完善的产业配套以及对高新技术企业的大力支持。”百晖生物执行董事魏巍表示,建成后,基地将致力于疫苗领域的研究与开发,为区域公共卫生安全和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链”上发力,强链拓新,让产业链环环相扣,催生了一个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形成了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蓬勃之力。三河市坚持全面优结构,推动产业成链集群。在传统产业链上“精耕细作”,推动特色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今年上半年,该市工业技改投资6.71亿元,增速67.75%;四个县域特色产业稳步发展。

  产业因新而活,城市向新而进。今年,三河市紧盯数字经济、银发经济、安全应急三个未来产业重点突破,拼抢“新赛道”,壮大新动能。

  7月底,三河市人民政府、松下电气设备(中国)有限公司、宗正(三河)科技有限公司、北京远通恒达科技有限公司签订四方战略合作协议。四方将充分整合政策引领、投资开发、规划设计、全案策划运营、国内国际服务商平台以及国际产品供应链等优势,为三河市在银发经济产业园区、养护中心等领域,提供项目建设与运营的全方位服务。

  走进申江万国档案新业态发展总部基地,智能化设备无声运转,将海量档案的保管、管理与利用带入“智能时代”。智慧档案库房内,密集架整齐排列,工作人员轻触平板电脑,输入档案编号,机械手缓缓移动精准抓取,放置在存取柜位置,全程只需45秒,无须手动推拉,省时又省力。

  “未来,公司将深度挖掘人工智能穿透数据表象,整合档案信息链条,构建以AI为核心的档案管理新范式。通过全流程数字化与智能化转型,打造贯穿数据生命周期的可信治理体系,重塑AI时代的档案价值生态。”申江万国技术总监邓昱晨表示。

  今年以来,三河市通过实行项目“联审联批联推”工作机制,落实重点项目“五个一”包联机制,深化领办代办机制作用,用好“七个项目库”,加强重点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为项目“茁壮成长”提供了最佳养分。

  “接下来,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三全一上’战略部署,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围绕优势产业强链补链,引导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三河市发展和改革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洪刚表示,将密切关注政策动向,谋划储备一批符合发展导向的大项目、好项目,加强项目前期论证与服务保障,推动项目早落地、早投产,全方位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编辑:孙建胜
河山新闻
移动客户端
张家口日报官方
微信“张小全儿”
张家口新闻网
官方微博
抖音扫码
关注@张家口NEWS
【张家口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