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时政 独家 县区 小记者 教育 医疗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冰雪网 数字报刊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推动保护创新 强化科技赋能 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长江文化

2025-07-22 09:50:37  来源:

  长江经济带横贯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11个省市,是我国经济重心所在、活力所在。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对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意义。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文化的涵养和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长江文化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深入发掘长江文化的时代价值,推出更多体现新时代长江文化的文艺精品。”新时代新征程,必须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更加注重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长江文化,更好发挥长江文化赋能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千百年来,长江流域以水为纽带,连接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形成经济社会大系统,造就了从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的千年文脉,哺育着勤劳勇敢的中华儿女,滋养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标志性象征,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一部长江文化史,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共同记忆,灌溉着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当今世界,文化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文化与经济相互作用、相互促进,日益成为一个整体。新征程上,把长江文化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深入发掘长江文化的时代价值,让长江文化绽放时代光芒,是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的题中应有之义,也将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推动力和现实创造力。

  加强对长江文物和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考古遗迹和历史文物是历史的见证,必须保护好、利用好。”长江文物和文化遗产种类多样、数量丰富、结构多元,承载着长江流域的历史文化和人文精神,传承着中华文化基因,是长江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的重要根基。只有全面推进长江文物和文化遗产整体性、系统性保护,才能筑牢历史文化遗产的安全屏障。今年初,相关部门印发《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将文化遗产整体性、系统性保护作为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首要任务。落实这一要求,必须健全长江文物和文化遗产资源融通共享机制,建立健全多层次、跨区域的保护协作机制,促进加强文物考古、强化文物保护管理,加大革命文物保护力度、提升革命文物展示利用水平,夯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础、强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推动长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找到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连接点,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是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这就需要推动长江文化融入现代经济社会发展,让长江文化的保护和开发与沿线人民的现代生活相协调。在实践中,一些地方和部门创新形式、丰富载体,通过推进水安全、景观、生态、文化融合治理,修复和保留具有代表性的古渡槽、古水井、古水坝、古筒车等历史水利工程和建筑,使百姓能够近距离感受长江文化魅力。推动长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可通过文化元素注入、历史场景复现等方式将长江文化融入当地重大节庆活动之中,通过培育具有长江文化特色的公共服务活动品牌、举办以传承弘扬长江文化为主题的公共服务活动等,推动长江文化融入现代公共服务空间,增进群众对长江文化的认知认同。

  积极探索长江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实现文化建设数字化赋能、信息化转型”。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新技术在助力文化赋能高质量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长江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能够有效解决长江文化发展的现实问题。要强化数字技术的应用,增强长江文化的感染力和传播效果。比如,通过打造文化旅游公共服务平台,提升长江沿线景区管理效能;通过创新长江文化消费场景,拓展长江文化体验边界;等等。可以采取多种措施推动长江文化、科技和产业融合发展。比如,通过建设校企联合研发基地等创新措施,夯实长江文化、科技和产业融合创新的要素底座;通过拓展场景应用、更新技术装备等成果转化机制,打通“从实验室到市场”堵点;等等。

编辑:孙建胜
河山新闻
移动客户端
张家口日报官方
微信“张小全儿”
张家口新闻网
官方微博
抖音扫码
关注@张家口NEWS
【张家口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