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AI生成图片、视频,享有著作权吗?AI训练过程中产生的数据权益,该如何保护?利用AI造谣,会承担何种责任?
人工智能快速发展,在赋能千行百业、助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出现了一些法律上的新问题和利用AI实施的违法犯罪。
说案例、讲法律,让我们和“说法”一起,来看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司法案例,一同厘清人工智能相关的法律问题——
AI生成作品,享有著作权吗?

李某使用AI软件制作了一张图片,发布在自己的社交平台上。之后的一天,李某突然发现这张图片被博主刘女士擅自使用了,还截去了署名水印。李某认为刘女士的行为侵犯了自己的著作权,便将刘女士诉至法院。
涉案图片是利用AI生成的,并不是李某自己画的,那么,李某是否拥有著作权呢?
AI训练形成的数据权益,如何保护?

A公司是一家从事人工智能领域数据服务的公司,曾用近三年的时间采集相关语音数据,形成了一个语音数据集。可有一天,A公司突然发现,这个语音数据集中的一个数据子集,被挂在了B公司的官网上供注册用户下载。
那么,B公司是否构成侵权呢?人工智能的发展,对数据的需求与日俱增,数据权益又该如何保护呢?
利用AI造谣,会构成何种犯罪?

一天,一则标题为《浙江一工业园突发大火》的“新闻”在网上广为流传。视频中火光冲天,人员四散,引起了不少网友的关注。很快,相关部门予以辟谣。
原来,这则新闻是利用AI技术制作的一条谣言。谣言是怎么来的呢?制造这则谣言的人将承担什么样的法律责任呢?
编辑:吴明富
【张家口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