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时特约评论员:延 迹

交通,是经济运行的“血脉”,更是高质量发展的“先手棋”。
11月12日,“十四五”高质量发展河北答卷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省交通运输厅专场披露,五年间河北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实现突破性进展,“六纵六横一环”综合运输通道基本建成,预计铁路达到8520公里,高速公路突破9000公里,港口通过能力跃居全国第四,机场总数增至29个……实践深刻印证,交通强省建设不是简单做加法,而是以系统思维重塑资源坐标,以改革逻辑打通要素梗阻,让“大动脉”与“微循环”同频共振,把区位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

打通“大动脉”,服务国家战略的“河北担当”愈发彰显。京津冀协同发展,交通一体化是骨骼系统和先行领域。“十四五”期间,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高速通道在燕赵大地全线贯通,京秦、石衡等20条段高速公路相继落成,为河北融入国家发展大局铺就快车道。京雄城际铁路通车运营,3条高速、6条普通干线公路投用,为雄安新区建设注入强劲交通动能。26条铁路、54条段干线公路与京津无缝衔接,环京通勤定制快巴8条主线、35条支线畅通往返,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交通纽带更加坚固。交通半径决定要素半径,要素半径支撑产业半径,河北在国家大棋盘上稳稳落子,为自身发展赢得战略红利。

畅通“微循环”,城乡协调发展的“河北温度”可触可感。交通建设不仅要算经济账,更要算民心账。“十四五”期间,全省农村公路建设改造达3.75万公里,31个县获评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数量居全国第三,距县城30公里范围内农村客运班线公交化运行率达100%,县、乡级物流节点实现全覆盖,“高速通到县、快递进村口、村民日通勤”成为现实图景。这些深入田间地头的“毛细血管”,让山货进城、工业品下乡更便捷,也让乡村旅游、特色产业更兴旺,城乡二元结构在滚滚车轮上悄然消融。

激活“新引擎”,现代物流体系的“河北探索”走在前列。建设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是党中央赋予河北的功能定位,交通运输则是物流发展的“筋骨”与“脉络”。“十四五”期间,河北以运输结构调整为突破口,大力推进“公转铁”“公转水”,加快发展网络货运和多式联运,积极开辟海上、民航等多元化运输通道,推动年均公路货运量达21.6亿吨、货物周转量8435亿吨公里,2024年港口吞吐量超过14亿吨,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重由2020年的15.9%降低至2024年的14%,今年前三季度又下降至13.8%。一个绿色、高效、低成本的商贸物流服务体系,正成为河北招商引资的新“王牌”。

车轮向前,河北向前。站在新的起点,河北必将以更具韧性、更有效率、更富温度的交通强省建设成效,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北篇章提供坚实支撑。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