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一体化步伐加快 高质量发展增添动能
记者 韩冬
交通,是城市发展的强劲动脉,也是民生幸福的温暖纽带。
从唐山市区出发,乘高铁半个多小时可抵达北京城市副中心站,驾车1小时可抵达天津,2小时可覆盖京津冀主要城市,“1小时通勤圈”“2小时交通圈”的形成,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享受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带来的便利生活。
“十四五”以来,唐山紧扣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以交通一体化为先行,在铁路、公路、机场、港口四大领域持续发力,构建起“陆空联动、港城融合”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不仅让群众出行更便捷、货物流转更高效,更成为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坚实支撑。
高铁破壁垒:城际铁路织就“1小时通勤圈”
“以前周日傍晚就得赶回北京,现在周一早上坐高铁1个多小时就能到达单位地铁口,每周能多陪孩子一整晚!”在唐山站检票口,常年往返京津唐的杨先生手持车票,难掩对京唐城际铁路的认可。
作为“轨道上的京津冀”关键工程,京唐城际铁路自2022年12月燕郊至唐山段开通以来,已将两地通勤时间从2小时以上压缩至最快1小时03分钟,而随着北京城市副中心段进入联调联试冲刺阶段,年底将全线通车的北京城市副中心站至唐山站最快仅需39分钟。
河北第六镜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位于京唐城际铁路唐山西站附近,总经理杨胜为的通勤方式从2个半小时自驾,变为1小时高铁,“途中能休息,能处理工作,比开车省心太多”。杨胜为透露,当初企业选择落户唐山高新区,便捷的轨道交通是关键考量因素。企业总部在北京丰台,员工往来、客户参观都可以从北京坐高铁到唐山西站,“下车10分钟就到唐山公司了”。依托“北京研发、河北转化”的模式,凭借视觉检测系统、机械臂协作执行等先进技术,公司与唐山近30家企业开展深入合作,为当地高质量发展带来新动能。
不止于民生便利,京唐城际更成为产业协同的“加速器”,它不仅拉近了地理距离,更打破了资源流动的壁垒。沿线城市借助轨道交通优势,加速承接北京产业转移,推动京津冀产业链深度融合。
公路通全域:路网升级畅通“大动脉”与“微循环”
“去丰南上班走高速半小时就到,比以前绕国道省了一半时间!”9月28日秦唐高速主线通车当天,司机王先生成为首批受益者。作为唐山东南部重要货运通道,秦唐高速串联滦州、古冶、滦南、丰南四区,填补了区域高速路网空白,更成为连通天津的第三条快速通道,进一步优化了京津冀高速路网布局。
从单条线路的突破到路网体系的成型,“十四五”期间,唐山在公路基础设施建设上持续发力:京秦高速遵化至唐秦界段通车,与京哈高速形成“双通道”,缓解货运压力;迁曹高速全线贯通,助力唐山港货物直达内蒙古、山西等内陆腹地;津冀对接项目隆六路通车,天津蓟州与唐山遵化往来时间缩短一半,沿线农产品当天即可新鲜进入天津市场。
数据显示,2021年至今,唐山累计完成公路投资304亿元,新增高速公路192公里、普通干线公路94.9公里,高速公路密度达每百平方公里6.39公里,“主干通达、支脉延伸”的公路网络体系基本成型。高速公路网的完善,不仅便利了企业物流运输,更拉近了唐山与京津冀核心城市的“时空距离”。
公路建设不止于贯通区域的“大动脉”,更要畅通乡村的“微循环”。丰南区运河景观道改造后,东田庄乡崔庄户村到城区的时间从1小时缩至20分钟,带动村里养殖业、种植业发展;“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滦州市,在主干道打造“三季花不断、四季景不同”的景观带,让农村公路成为乡村旅游“引流线”……截至2024年底,唐山农村公路总里程达18200.691公里,提前实现“乡镇通三级路、20户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目标,4个县区获评“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
机场提能级:客货并举架起跨区域“空中桥梁”
“周五下班从上海浦东飞唐山,两小时落地,周六一早就能逛河头老街!”在唐山三女河机场出口,工作于上海的韩女士带着同事来唐游玩,“家门口”的机场,让跨城欢聚变简单。
数据显示,2025年国庆中秋假期,唐山机场旅客吞吐量达19414人次、飞机起降142架次,同比分别提升30.74%、33.96%,两项指标均创新高。
唐山机场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双节”期间,唐山至成都、海口、重庆、武汉航线假期期间客座率达到93%以上,上海、昆明、西安等航线客座率也大幅提升。同时也有来自通航城市的大量旅客赴唐山及周边地区旅游。
航线加密与直飞便利,直接带动旅客吞吐量稳步增长——今年1至6月,旅客吞吐量达 29.1万人次,同比增长14%;2023年更以66.89万人次创通航以来历史新高,客货增幅均居全省前列,成为京津冀区域重要支线机场。
货运领域同样亮眼,今年上半年货邮吞吐量303吨,同比激增163%,迁西板栗、玉田白菜早上空运,中午就能端上广州餐桌;海南热带水果、云南鲜花也通过“空中桥梁”进入唐山,形成南北商贸互通。
硬件升级与服务优化,则为机场能级跃升筑牢根基。随着候机楼改造完工,机场年保障能力从50万人次提升至100万人次,成功跨入全国重要中小机场领先行列。
港口强联动:港陆融合打造“陆海物流枢纽”
走进唐山港京唐港区,智慧码头控制中心的操控员轻拨手柄操控千米之外吊装作业,无人集疏运卡车将集装箱准确运往指定区域,穿越式双小车自动化岸桥以每小时108标箱的效率作业……智慧港口图景扑面而来。
智慧化转型为港口发展插上“科技翅膀”。京唐港区集装箱码头智慧化改造、曹妃甸港区大宗散货码头功能优化提升项目入选全国首批港口功能优化提升交通强国专项试点,河北首个港口零碳运输线路试点落地,为京津冀港口智慧化、绿色化发展提供了“唐山样板”。
航线拓展让“出海”更便捷。唐山港先后开通至日本关东港、韩国平泽港、越南胡志明港等集装箱班轮航线,总数从41条增至47条,覆盖日韩及东南亚12个基本港。2024年,唐山港借助京唐港—上海的高密度内外贸同船航线,开通河北港口首条远洋航线“美西快线”,服务冀货出海、国货出海能力不断提升。
同时,唐山港深化“西北战略”,在新疆、内蒙古等地新建20个内陆港,总数达62个,形成覆盖“三北”地区东西互动、海陆统筹的运输网络,西北煤炭、矿产经铁路直达港口出海,京津冀汽车、机械装备从这里运往全球,港陆联动的物流格局让区域协同更具活力。
2021年至今,唐山港累计完成投资150亿元,新增19个生产性泊位,当前全港年通过能力达6.79亿吨/242万标箱,港口货物吞吐总量达38.48亿吨,连续五年位居世界沿海港口第二位,为京津冀地区大宗商品运输、工业原材料供应提供了稳定保障,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压舱石”。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