坝头县域书写“诗与远方”新答卷
金秋时节,坝上草原褪去盛夏的浓绿,层林尽染的山林与金黄无垠的麦浪交织,勾勒出张北县独有的秋日画卷。
10月6日夜晚,张家口市张北县青草堂内铁树银花与满天烟火为这家民宿今年的运营画上了浪漫的句号。“从6月入夏到10月国庆,我们陆续推出‘天路越野’‘草原篝火晚会’‘非遗打铁花体验’等项目,民宿也基本处于爆满状态,游客来自天南海北,咱们张北的文旅事业发展劲头越来越足了。”民宿负责人李燕龙说。

民宿的火爆成为张北文旅的发展的生动缩影,不断增长的数据提供了更有力的印证。据统计,2025年1—9月,全县累计接待游客999.2万人次,同比增长6.4%。旅游消费80.3亿元,同比增长3.2%。国庆中秋小长假期间,张北接待游客人数再创历史新高,假期八天,全县共接待游客29.04万人次,日均游客规模4.8万人次。
从草原音乐节的万人合唱,到草原天路的移步换景,再到农家民宿的乡土惬意,张北县正逐步打破“一季游”局限,实现“来张北避暑”向“来张北赏秋”“来张北玩雪”的全季延伸,更以持续升级的服务保障与业态创新,不断擦亮坝头地区文体旅融合的“金名片”,让县域旅游经济热度稳步攀升。
基建升级:扮靓“风景道”,做实“服务链”
9月30日,来自石家庄的游客王女士与朋友错峰自驾驶入草原天路,在西线入口驿站外,显眼的导览图,清晰标注着下一驿站的距离、周边景点介绍及卫生间位置。“我们来了好几次天路了,现在不仅景色美,服务保障也更好了,每个驿站都有热水和休息区,太贴心了!”王女士说。

据张北草原天路管理处市场开发科科长马骏介绍,2025年草原天路共完成15个驿站及公共区域的标识系统改造;将71家马场市场整合为30家集中经营点,既避免了商业开发对自然景观的破坏,也筑牢安全防线、规范服务标准。
除了基础服务优化,草原天路的“景观灵魂”也在不断升级。今年,张北县重点打造了“两岭(桦皮岭、野狐岭)、两山(鸡冠山、李太山)、两坝(柳条坝、汉诺坝)、两洞(天泉洞、白龙洞)”八大特色景观,每个景观节点都配套建设了观景平台,为游客提供更多的“打卡体验点”。“草原天路是张北县一张靓丽的风景名片,我们希望草原天路不仅是风景道,更是游客心灵的放松旅途。”张北县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局局长黄中庆说。
不止草原天路,2025年张北县还同步推进了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重点项目建设,全年实施项目6个,计划总投资8.76亿元,涵盖乡村旅游、研学文旅等业态;同时出台《张北县旅游服务质量提升专项行动方案》,启动“五星创建、千店示范、万户参与”工程,引导全县4000多家酒店、民宿、餐饮店规范经营,为游客提供更优质的消费体验。
品牌创新:以“文”塑魂,以“体”赋能,以“研”拓界
文旅融合,核心是“文”与“旅”的相互赋能。近年来张北县始终围绕“中都草原、草原天路、草原音乐季”三大核心品牌,通过文化挖掘、体育联动、研学拓展,让文旅IP从“单一出圈”走向“多元出彩”。

在文化赋能方面,张北县深挖蒙元文化与农耕文明交融的历史底蕴,将“看不见的文化”转化为“可体验的场景”。在野狐岭生态旅游区,原创实景马术剧《野狐岭大战》自2024年7月首演以来,已接待观众超16万人次。该剧以野狐岭战役为背景,动用一百余名专业马术演员与五十多匹战马,通过实景布景、灯光特效,重现了金戈铁马的历史场景。不少游客看完演出后还会前往元中都博物馆、元中都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近距离参观元代都城遗址。“以前觉得历史很枯燥,看完演出再逛遗址,好像一下子就懂了这段历史的意义。”来自北京的学生游客小李说。
此外,中都原始草原度假村对经典演出《中都·印》主题、舞台进行了升级;被称为国内户外音乐节标杆的“张北草原音乐节”,用凉爽草原与热情摇滚的自由文化内核坚守16年依然热度不减。
体育赛事是张北县拓展文旅业态的另一重要抓手。作为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的重要节点城市,张北县依托自然优势,打造了一系列特色体育活动。8月24日,2025年中国自行车运动骑游大会暨首届草原天路自行车赛(张北站)成功举办,吸引来自全国的千余名骑行爱好者参赛,选手们沿草原天路骑行,既能挑战自我,又能欣赏沿途美景。“在草原上骑自行车的体验太特别了,空气好,风景美,明年我还要带家人来!”参赛选手张先生说。除了自行车赛,张北县每年还会对接举办越山向海人车接力中国赛、大田杯马术赛、青少年轮滑、无人机比赛等十多项赛事,带动赛事经济持续升温。
今年,张北县还重点推进研学基地建设,深化文旅与教育融合,打造出德胜村、元中都遗址公园、野狐岭军事要塞旅游区三大特色基地。基地开设“金豆豆”种植、新能源探秘、模拟考古等体验课程,吸引了全国各地中小学生纷至沓来。截至目前,三个研学基地共接待5.5万人次,助力研学成为张北文旅发展新增长点。
产业跃升:让“流量”变“增量”,文旅赋能乡村振兴
文旅“发令”,经济奔跑,服务升级带来的“留量”与文旅品牌提升的“流量”都化身成经济发展的“增量”,旅游业已成为张北的支柱性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例如中都草原和草原天路周边的乡村旅游片区已初具规模,距离中都原始草原度假村不足5公里的五福堂村,农家院遍地开花。五福堂村下辖3个自然村、常住116户,目前光经营民宿的就有90多户。很多在外务工的村民夏天专门回来做旅游服务,全村近400人投身旅游业。“音乐节期间民宿家家爆满,旅游业已成主导产业,再加上农业、光伏产业,村民人均年收入能达到12560元。”村党支部书记胡万成介绍。

五福堂村的产业发展在张北不是个例。位于馒头营乡义合德村的张北华润希望小镇内,52套新建改建的民居错落有致,产业帮扶酒店迎来八方游客,曾经只能靠天吃饭的村民,如今有了旅游服务等多条增收渠道;远近闻名的小二台镇德胜村,农家民居成了“银窝窝”,民宿产业每年夏季为村民们实现两三万元的增收;赛事经济带来了餐饮、住宿、交通等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例如依托首届草原天路自行车赛,周边乡镇餐饮、娱乐消费比平时涨了30%-40%……越来越多的村庄依托各自的特色资源,在文旅融合的浪潮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发展路径,共同描绘出张北乡村振兴的生动图景。目前,全县酒店、宾馆、农家院、精品民宿、便民驿站、特色餐饮店4000多家,旅游接待床位6万多张,旅游从业人员达到5.2万人,旅游接待人数连续十年保持10%以上增长。
在张北,春生时踏青、夏凉季避暑、秋韵中赏色、冬景可戏雪,这个连续七年荣登“中国最美县域榜单”的坝上小城,正以更专业的服务、更丰富的业态、更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全域、全季文体旅深度融合的道路上阔步前行,用心书写着属于这片土地的“诗与远方”新答卷。
(孙琳 李晓孔 翁晓静)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