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即时新闻 时政 独家 县区 小记者 教育 医疗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冰雪网 数字报刊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河北

以艺术促振兴 让乡村变时尚 当大学生来到“葡萄村”(乡见)

2025-10-27 09:43:17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一个暑期的时间,前衙村一下子多了不少游客。

  前衙村位于河北曲周县,是一个葡萄种植专业村。过去,村民一年到头就是种葡萄、收葡萄。有趣的是,今年他们还“捏”起了葡萄。

  走进前衙科技小院,一排排绳子上挂满了村民们创作的手工艺品:紫葡萄、青葡萄,大串的、小串的,透出一种质朴的美感。

  前衙村突然升腾起文艺气息,背后的推手,是两所高校。

  中国农业大学(以下简称“农大”)团队长期扎根曲周县,用农业科技赋能乡村产业。今年,农大有了新“点子”。“乡村振兴,产业是基础,文化是支撑,人才是关键。”农大携手四川美术学院,在曲周开展首届“美育中国·曲周行”暑期社会实践工作营,40余名师生共同探索可复制的协同振兴模式,培养“农科+艺术”复合型人才。

  前衙村葡萄质量不错,奈何周边种植户越来越多,葡萄收益下滑明显,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村里人气少,活力就少。”村党支部副书记李瑞芹挺发愁。

  可当四川美术学院的师生抵达前衙村后,却发现这个“葡萄村”还是个“宝藏村”:既有包公开衙遗址,又有颇具地方特色的曲周花车、曲周草编等非遗项目,乡村生态也很不错。

  农业与艺术、地方文化与艺术设计咋融合?两校师生开启奇思妙想,他们对乡土文化开展一系列创新表达:设计出草编香包、草编裙子、草编镜框等;打造带有当地葡萄文化印记的人偶玩具——“葡萄娃娃”,“萌萌哒”的造型感深得游客心;简化国家级非遗项目曲周龙灯的复杂工艺,创作二十四节气非遗布贴画灯笼……

  一顿“包装”,前衙村焕然一新,成了“网红打卡地”。

  “用青年人的视角,把乡土文化重新包装、输出,碰撞出新的火花。”四川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院长王天祥说。

  师生们还构思了一场特别的“村晚”,一下子吸引来周边10多个村庄200多名村民前来观看。

  草编时装秀是“村晚”重头戏之一,由学生们和村民共同设计、制作。“我们用玉米皮、小麦秆和芦苇编结成服装,但较粗糙,后来又加了棉布内衬,提升了舒适度。”农大2023级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专业研究生佘宗港说。

  短短20天的暑期工作营,成果丰硕:师生们创作完成45幅乡村画作、100余件艺术拓染作品,以及3套村落公共空间改造方案,并开设了5场“乡村美育工作坊”艺术疗愈课堂……

  这激发了当地农村青年的艺创热潮。曲周县程寨村村民郭峰、东漳头村村民徐晓真等,在师生们的感染下,将当地的废弃墙面通过墙绘方式,转化成美丽的文化景观。

  这仅仅是个开始。工作营结束后,两校在曲周共同成立“丰艺社·曲周共生”联合育人实践基地。

  “未来,将在这里建立‘艺术遗产活化+农业绿色发展’交叉平台,组织开展公共艺术装置、生态美育节、乡土美育工坊等活动,激活乡土文化生命力,持续探索‘科艺融合、人文共生’的乡村振兴实践样本。”王天祥说。

编辑:李雅雯
责编:王 卫
审核:闫振寰
河山新闻
移动客户端
张家口日报官方
微信“张小全儿”
张家口新闻网
官方微博
抖音扫码
关注@张家口NEWS
【张家口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