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即时新闻 时政 独家 县区 小记者 教育 医疗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冰雪网 数字报刊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河北

来自秋收一线的报道|抢抓晴好天,全力收玉米

2025-10-16 08:24:19  来源:河北新闻网

  抢抓晴好天,全力收玉米

  ——来自秋收一线的报道(二)

  10月14日,在金沙河合作社种植基地里,玉米收获机正在作业。河北日报记者 郝东伟摄

  10月14日,在邢台市南和区阎里乡阎里村,金沙河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金沙河合作社”)种植基地的玉米地里,大型玉米收获机来回穿梭,抓住珍贵的晴天窗口,全力抢收成熟的玉米。

  “天晴了,我们得和天气赛跑,哪块地好下地、能下地,就赶紧把玉米及时收回仓。”站在地头上,金沙河合作社种植基地负责人王豪楠的言语中透着紧迫。

  进入10月份以来,邢台市南和区出现持续阴雨天气,导致部分农田土壤水分饱和,普通轮式玉米收获机下不了地。金沙河合作社今年种植了2.2万亩玉米,秋收遇上持续降雨天气,让经验丰富的王豪楠也感受到了压力。

  “如不及时抢收,玉米就容易倒伏,发生霉变。品质降低了,自然卖不上好价钱。”王豪楠说,他们主动寻找应对之策,从河南调来了十余台履带式玉米收获机抢收玉米,利用雨天间隙总共抢收了近4000亩地。

  目前,合作社还有1.8万亩玉米没有收获。“天一放晴,有些地块条件好转,轮式玉米收获机也能下地作业了,这样就提升了玉米收获的进度。”王豪楠说。

  来自河南新乡的农机手赵书杰是一位有着20多年经验的农机驾驶“老把式”。玉米地里,他驾驶着轮式玉米收获机在田垄间前行。收获机前方割台如灵巧的巨手,将一排排玉米秆齐根揽入,机器内部飞速运转,有序完成摘穗、分离。不一会儿,收好的玉米棒便装满了储粮仓。

  “现在土地还是松软一些,一台机器一天大概能收获60亩。我们也会根据地里情况调整收割速度,作业更仔细些,不能浪费每一粒粮食。”赵书杰说。

  收得回,更要存得住。如何保存这些收获的玉米,成为摆在王豪楠面前的又一道难题。今年合作社新建了烘干塔,日烘干能力1200吨。除此之外,他们还积极寻找晾晒场地。

  “你看,合作社的土场地还有积水,当务之急就得挖沟排水,让土地尽快干了,然后晾晒玉米。”王豪楠说,他们还积极联系可供晾晒的水泥场地,让收获的湿玉米能够及时晾晒,防止玉米籽粒霉变发芽,保障玉米品质。

  从省农业农村厅获悉,今年“三秋”期间,全省预计投入73万台农机具,其中大中型拖拉机22万台,玉米收获机7.6万台。储备履带式玉米收获机568台、谷物烘干机(塔)1292台,供应急所用。据农情调度,截至10月13日,全省秋粮收获4800多万亩,收获占比近八成。(河北日报记者 郝东伟 闫德见)

编辑:苏颖
责编:王 卫
审核:闫振寰
河山新闻
移动客户端
张家口日报官方
微信“张小全儿”
张家口新闻网
官方微博
抖音扫码
关注@张家口NEWS
【张家口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