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进全面绿色转型中实现新突破。"十四五"期间,我省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全方位、全领域、全地域推进绿色转型,加快建设天蓝、地绿、水秀的美丽河北,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底色更加靓丽。《奋进的河北 我们的"十四五"》,让我们跟随卫星,从太空视角俯瞰河北,领略燕赵大地今昔巨变。
首先我们来到地处河北邯郸的紫山。早年间,这里因矿业开采而变得满目疮痍。2014年起,当地启动生态环境修复工程,先后清除200多家小煤窑、煤场和石料厂,并将土地进行复垦、复绿。我们对比2019年和2025年的卫星影像,能清晰地看到,修复区的黄色、褐色裸露地面,已经被绿色草本、乔灌木群落覆盖,绿意盎然。现在我们看到的这片水域,原本是一座矿渣沟。通过生态治理和引水补水等一系列措施,如今焕然一新,变成了一个观景湖。绿水青山施粉黛,这里也成为众多游客的观光打卡点。近年来,紫山累计植树超80万株,增绿面积6500多亩,森林覆盖率从2014年的16%提升到现在的96%。
接下来,视线转向河北沧州的南大港湿地,这里是候鸟迁飞路线上的重要停歇地和中转站。不过,时间回到过去,我们通过卫星影像能看到湿地周边的养殖池塘曾一度挤占了鸟类的生存空间,内部的围堰和道路也割裂了水文连通性,进而影响湿地的生态环境。从 2020 年开始,当地连续开展生态修复项目,先后退养还湿 300 多公顷。此外,还疏通外部河道、连通内部水系,对湿地进行生态补水。这一系列措施,让 3000 公顷湿地重新焕发活力。随着生态逐步改善,南大港湿地迁徙候鸟数量已由 2019 年的2万只增加到 2024 年的 10 万多只,生物多样性稳步提升。
最后,我们来到位于渤海之滨的唐山曹妃甸。对比2022年和2025年的卫星影像,我们能明显发现,今年海里蓝绿交织的部分明显增多了,这些就是海洋生物的重要栖息地之一海草床。前些年,曹妃甸海草床呈局部退化趋势。"十四五"期间,河北系统构建海草床保护修复长效机制,将曹妃甸海草床区域划入生态保护红线。通过清理网具、种植海草、改善水质等措施,让这片"海底草原"变得生机盎然,底栖动物群落与生态系统也得到有效恢复。奋进河北,绿色交响。"十四五"以来,河北已累计完成营造林3046万亩,防沙治沙959.7万亩,生态资源不断丰富,"绿色家底" 不断增厚,一幅天蓝、地绿、水秀的新画卷正在燕赵大地徐徐铺展。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