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时客户端报道 今年的"三夏",越来越多的智慧农机正在广袤田野中大显身手,云端连接麦田,科技赋能收获,传统农业"旧貌换新颜"。
河北广播电视台记者 大海:
农机给力,收种方便。在今年的三夏现场,智慧农机成为临漳县当地的一支农业生产生力军,他们驰骋在田野上,大显身手。
今年麦收,农机手郝向宝比往年可轻松不少,这都要归功于这台"全副武装"的新型智慧农机。
邯郸市临漳县农机手 郝向宝:
记者:师傅我看你这个收割机跟普通收割机是不是有不同之处?
对,第一个四轮监控(四点定位)是最好的,这个显示屏上什么都有,水温、定位都有,特别方便。
开着这台智慧农机,既能从显示屏看到眼前实收的小麦面积,还能凭借大智慧农机平台随时了解待收地块的分布情况。这块地多久收完,收完后下站去哪儿,靠着智慧农机提供的信息,郝师傅对收割转场能够更加心中有数。相较于以前一天只能收割50多亩地,这作业效率大幅提升。
邯郸市临漳县农机手 郝向宝:
记者:你现在一天能收多少?
要是散户的话,一天就是一百七八(十亩),要是承包地就是二百多(亩)。
智慧农机的"点"上发力,背后是临漳农业信息技术的"面"上助力。当地通过物联网实现对小麦联合收计产、高速精准播种、精准变量施肥、施药等全环节的智能化连结。今年,临漳县参加"三夏"的1100台农机中已有80%安装了智慧物联网系统,正在广袤的麦田中一显身手。
邯郸市临漳县农机手 张亚飞:
记者:现在咱们干活比以前要方便太多了。
对,都是电子化,车的位置,手机定位、APP什么都装上了,挺方便的。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