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即时新闻 时政 独家 县区 小记者 教育 医疗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冰雪网 数字报刊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市情

【在希望的田野上】轮作倒茬护增收

2025-09-15 09:02:05  来源:张家口新闻网

  张垣大地丰收图景。耿俊 邢鹏飞 摄

  “尝尝咱这小米,熬出粥来就是香!”一见面,双印子村优特互联张家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刘永军就把一碗刚熬好的小米粥递到记者手中,金黄黏稠,米油浓厚。

  这座位于宣化区贾家营镇的小村庄,近年来靠着一年种“大白谷”、两年种玉米,三年轮作倒茬的种植模式,蹚出一条生态抗病害,增产又增收的致富路。

  7年前,村民们还在为“大白谷”连续重茬种植导致的白发病头疼不已。“那时候,‘大白谷’的苗黄率逐年增加,生产出的小米有不少呈白色,影响品质。”刘永军说,“‘大白谷’是传统品种,在我们村至少有几十年的种植传统。它生长周期为140天,比普通品种多出20多天,因为口感好深受消费者喜爱。但在种植过程中,偏偏产量一年不如一年,当时刚脱贫的村民们,就怕这好不容易有点盼头的产业掉链子。”

  转机发生在2018年。谷子研究知名专家赵治海提出,“大白谷”属于传统谷子品种,不能重茬种植,需要实行轮作倒茬的种植模式。这对刚脱贫、正琢磨着如何稳固收入的双印子村来说,无疑是场及时雨。

  市农业科学院知识产权和成果转化处处长任全军说:“同一种作物连续种植,易导致种子及土壤中病原菌积累,为病虫害提供稳定的生存繁殖载体,显著增加病虫害暴发风险。同时,由于单一作物对土壤养分的吸收具有选择性,连作会造成特定营养元素过度消耗,破坏土壤养分平衡,降低土壤供肥能力。”

  “实践证明,通过三年轮作倒茬,不同作物可以充分、均衡利用土壤中的养分。病原菌的寄主链被成功抑制,有效减轻了病虫害发生,特别是白发病的发生。”任全军说,这种操作门槛低、易操作,能有效避免因种植风险导致的“返贫”。“轮作后每亩谷子能收五六百斤,不打药、施有机肥,减少白发病发生率30%以上,亩产效益保持在4000元以上。”刘永军算起了脱贫后的增收账,“以前没轮作时,一亩地最多收三百来斤,还卖不上价,现在翻了快一倍,村民们腰杆都硬了!”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2020年,由全球环境基金支持,农业农村部和联合国粮农组织共同组织实施了“中国起源作物基因多样性的农场保护与可持续利用”项目。市农科院是项目承担主体单位,农业专家决定将“大白谷”作为“农场式保护”的典型案例。该项目在给予“大白谷”种植区无人机喷肥、摄像监控、膜下滴灌、农业保险等方面的支持外,还为优特互联农业科技公司的“巾帼合作社”成员开展技能培训,带动更多妇女参与到项目中。“我在公司打工,每年的收入多了小两万元。”村民张建梅笑着说。

  此外,在小米加工环节,企业成功研发的“大白谷”胚芽小米,最大程度保留了“大白谷”的营养成分和原始风味,让消费者品尝到最纯正的地方品种保护小米,产业链条比脱贫前延伸了一大截,附加值也跟着往上走。

  产业要振兴,关键要让更多农民深度参与、长期受益。公司推行“公司+订单”模式,通过免费供种、保护价收购、统一加工和销售,打造生态粮品牌。“我们最低以每斤3.3元的价格收谷子,小米卖到8块一斤,去年加工销售50万-60万斤。”刘永军说,这要是在脱贫前,村民们哪敢想自家小米能卖出这价,更别说还有订单兜底,再也不用担心“种出来卖不掉”。

  如今,双印子村轮作面积360亩,带动周边乡镇实现轮作面积1000多亩,150多户农户实现稳步增收。走在村间,土路修成了水泥路,不少村民盖上了新砖瓦房,存折上的数字也一年年往上蹦,还有不少年轻人返乡创业。

  河北省精神卫生中心驻宣化区贾家营镇双印子村工作队第一书记王海龙说:“‘大白谷’轮作倒茬不仅是一种‘种植技术革新’,更是乡村在生态保护、产业升级、农民增收等多目标下的系统性探索,既解决了当下农业生产的实际问题,又为乡村长远发展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  (陈嘉  李文轩)

编辑:苏颖
责编:王 卫
审核:闫振寰
河山新闻
移动客户端
张家口日报官方
微信“张小全儿”
张家口新闻网
官方微博
抖音扫码
关注@张家口NEWS
【张家口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