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风过镜,气温回升。当4月14日11时,市气象灾害防御指挥部解除我市重大气象灾害(大风)IV级应急响应状态时,张家口又恢复了往日的“烟火气”。
就在3天前,大风登陆我市,气象预警信息从蓝色到橙色再到红色,等级一路飙升。整座城市闻“风”而动,先“风”而行,以“张家口速度”提前部署,坚决打赢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保卫战;以“张家口力度”沉着应对,整个城市运行平稳有序;以“张家口温度”温暖你我,留下一个个无法抹去的感人时刻。
一切就绪“等风来”
“受高空冷涡影响,11至14日,我市将出现12级以上极端性大风,此次大风天气过程极端性强、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致灾性强……请各成员单位做好此次极端大风天气防范准备和应对工作。”4月9日,市气象台向市委、市政府上报《重要气象专报》,并在“气象灾害防御指挥部成员群”里进行发布。
10日16时30分,市气象灾害防御指挥部启动重大气象灾害(大风)Ⅲ级应急响应;11日15时30分,重大气象灾害(大风)应急响应升至Ⅱ级……一连串的预警,越来越密的发布,犹如声声号令,一场与风速赛跑的全城行动拉开帷幕。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周密部署,短短时间,相关视频会、调度会开了一次又一次,听取各县区部署落实情况汇报,通报最新气象预测信息,针对性部署下一步防范重点……“要兜牢民生底线,这次防范应对中,所有问题考虑、所有预案制定、所有措施采取,必须把保护老百姓生命财产安全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会场传出的声音清晰明确,掷地有声。
同时,市防减救灾办、市安委办、市气象灾害防御指挥部联合印发《关于我市将出现极端性大风伴随沙尘、雨雪、降温天气防范应对工作的提示》,为各县区各部门强化会商研判,积极防范应对提供了参考。
11日23时,市应急管理局应急指挥大厅内仍是一片灯光通明。应急、气象、供电等多个部门负责同志此时正一边盯着主屏上的气象实时分布图,一边调集汇总各部门上报的实时数据,开展预报预警、监测会商和应急联动准备,只为在大风来临之前,布好万全之策,做好充分预防。
风未来,已就绪。
各部门未雨绸缪,严阵以待,完善工作机制,落实落细应急举措,果断采取“关、停、查、保”等措施,从容面对即将叫嚣而来的大风。
紧急按下暂停键。10日,市教育局下发通知要求各中小学、幼儿园及相关培训机构停止户外活动,排查校园风险隐患,并调整周五放学时间;图书馆关闭、博物馆关闭、展览馆关闭……多家景区、文博场所宣布临时闭园、闭馆,市文旅局及时关停户外大型游乐设施、索道、水上游船等项目;市体育局对大风天期间举办的体育赛事活动全部叫停,延期举行。
隐患排查不停歇。城管部门全面检查户外广告牌匾,及时拆除高空隐患广告,同时稳固井盖和管道连接部位;燃气供应企业增加巡查力度,防止管道泄漏;城市供水部门维保基础设施,确保运行安全;市夜景照明管理中心及时发现并处置灯杆倒伏等问题;环卫部门增加机械化清扫频次;园林绿化部门加强公园管理和树木倒伏防范;全市林草系统强化隐患排查、巡查巡护和监测预警等防火工作。
民生保障尽全力。交通运输部门动态调整部分列车、航班运行秩序,将不利天气带来的影响降至最低,确保旅客出行安全;农业农村局组织农业技术人员深入基层开展应急技术指导服务;供电部门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建立“监控预警+现场巡检+应急抢修”三级联动机制,对变电站设备关键指标进行全天候监测,对重要枢纽变电站每2小时开展一次特巡;市急救中心8个分站在日常急救力量的基础上增设应急值守车,增加医护人员24小时备勤,并设立极端天气受理专席,专项保障大风天气的医疗救治工作;全市各大型农贸农批市场、商场超市等营业场所生活必需品供应稳定,13家重点保供企业供货充足,稳稳托住了百姓的“菜篮子”“米袋子”“果盘子”。
……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正是一项项防范举措,一张张织稠密的安全网,形成了强大的应对合力,也正是每个部门、每个县区以钉钉子的精神盯紧每个环节,才有了扎实应对这场大风的十足底气。
一头是果敢有效的预案举措,另一头是颇为“淡定”的市民群众。
“12级大风要来的消息”通过线上线下迅速扩散开来。这一次,大家周末主动宅家,非必要不外出,积极配合全市的应对工作。“相信政府,不乱跑,不添乱,再大的风也不怕!”一位市民的网络留言引发了不少人的共鸣。
全力以赴“迎风上”
有的人为了让更多人能安心在家,选择迎风而上,在“风口”筑起一道坚实的安全屏障。
“517东后线跳闸,快去查查。大风天儿,一定要小心!”4月11日21时37分,宣化区供电中心工作人员王世涛接到通知后,迅速带上工具和同事赶往现场。此时,大风肆虐,他们艰难地迈着步子对线路进行一点点排查。“找到原因了,这里的横担被砸断了。”王世涛说着,随后大家立即展开抢修,他们自带的强光手电照亮了夜空。
同样的时间,阳原县供电公司工业园供电所所长孙学良正带领队员,在石宝庄分支附近进行接地抢修,为受影响的三个村子恢复了送电。然而,位于山梁上的刘元庄村还处在停电状态,他们千方百计寻找故障点,一直到23时10分才找到,这时,由于风太大、视线差,实在无法作业,孙学良和队员们选择在车内等待。夜色如墨,狂风嘶吼,他们不时拧亮手电,查看一下“风速监测”的实时数据,直到12日凌晨5时40分,风力减弱,他们即刻展开抢修,7时40分,故障处理完毕。
4月12日下午,沽源县大风裹挟着沙尘飞扬,县公安局交警大队梁亚东和同事沿路巡逻。在库伦淖村一个路口,他们突然发现一根长长的路灯杆横倒在马路上,存在较大安全隐患,便立即下车开展清理工作。路灯杆的底部拖赘着水泥,他们吃力地将其挪动到离马路较远的地方,确保了该路段的行车安全。
成立应急抢险队伍、24小时值班、领导带班,全市各县区、各部门全力保障城市运行安全与群众生活有序。
“线缆被刮倒了,好几个乡镇通信中断。”4月12日,面对多点故障的同时发生,中国移动康保分公司迅速响应,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开展抢修工作。上午10时左右,各应急队分别到达处长地、屯垦、闫油坊等多个故障点位。在野外,白毛风呼呼地刮着,吹得人们睁不开眼,给抢修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扶杆、架线,凭借丰富的经验和顽强的毅力,他们几个小时奋战,最终让所有通信恢复。
为应对极端大风天气,中国电信怀来分公司技术骨干组成突击队,从4月11日6时至当日18时,累计消除39处线路隐患,抢在最大风力来临前为通信网络筑牢“防风结界”。12日16时,官厅镇何家寨3根通信杆严重倾斜,光缆距离民房屋檐仅剩2米。突击队员徐磊在攀爬加固时遭遇阵风,整个人被吹得悬空摇摆,这时其他队员赶紧围拢过来用身体为他构筑起防风屏障。在持续40分钟的抢险中,大家合力完成高难度加固作业。三天三夜,突击队累计行程达1800公里,走遍17个乡镇。
温暖守护“逆风行”
越是极端天气,越要当好群众的主心骨。
在这场与狂风的较量中,基层党员干部昼夜巡视、全勤在岗,他们逆风而行,用速度和温度,交上一份温暖民心的守护答卷。
“不好,快!三轮车上不去了。”4月12日10时50分许,市公安局巡警支队三大队巡逻队员归晓光和王锐沿西苑南路由南向北巡逻,在市疾控中心路口发现一辆三轮车因狂风被困在陡坡,稍有不慎,便会发生溜车或者侧翻,可能造成严重后果。归晓光一边喊,一边飞奔过去,一把抓住三轮车斗,随后与司机一同将三轮车推上陡坡,司机连连感谢民警的及时相助。
13日上午,桥东区五一路街道办事处东山社区服务中心的电话响起,值班人员迅速抓起听筒,对方语气急促:“博翠天宸小区入口主干道旁的一棵杨树被刮断了。”社区工作人员立刻赶赴现场,发现一棵粗壮的树枝横亘在路面上。社区工作人员赶紧拨通物业维修人员电话,不一会儿他们携带工具到达现场,切割树枝、吊起树干、加固隐患树木,约3小时后,险情处置完毕,路面恢复正常。
“我们每个社区都组建了应急抢险队伍,设置了24小时值班员,确保发生问题10分钟到场。”五一路街道办事处相关负责人介绍。
同样在13日上午,桥东区花园街办事处东河沿社区网格微信群中收到一条信息:花园小区17号楼楼顶的一个太阳能热水器在狂风肆虐下发生移位倾倒,部分支架已经断裂,随时可能从天而降,情况十分危急。
社区应急值守人员了解情况后,迅速联系物业人员,大家一起携带工具赶赴现场,在该居民楼下方拉起警戒线,安排专人值守。他们爬上楼顶后,发现风力太大,人站立都极为困难,强行作业风险极高。社区应急值守人员急忙拨打消防救援电话,消防员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身系安全绳索,顶着狂风攀爬上楼顶,对热水器进行了拆除,排除了一大安全隐患。
极端天气下,一个个温暖人心的保障举措,一段段迎难而上的动人故事,让人们看到这座城市的责任与担当。
呼啸的风中夹着雪片,气温降至零下9℃,康保县遗鸥保护协会会员们早就担心上刚飞回来的遗鸥。12日一早,他们顶着风雪,带上碎馒头、面包虫来到康巴诺尔国家湿地公园,为遗鸥们送来美味早餐。“这种天气里,遗鸥只有吃饱饭,才能增强抵抗力。”遗鸥保护协会会长麻喜荣说。这之外,该协会还增加了巡护频次,加大救护力度,遗鸥们在贴心照顾下安然地度过了这场极端天气。(记者 韩洁 张凤燕)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