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即时新闻 时政 独家 县区 小记者 教育 医疗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冰雪网 数字报刊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旅游 > 国内旅游

暑期“小众游”受青睐 “+旅游”加出新玩法

2025-08-20 09:22:04  来源:新华网

  今年暑期,文旅市场“热”力全开,新玩法、新产品、新业态层出不穷。

  从“到此一游”到“深度停留”

  今年暑期,个性化、小众化、富有仪式感的深度游正成为很多游客的首选。美团旅行数据显示,在新疆,“赛里木湖跳伞”和“赛里木湖帆船”的搜索量暴涨600%,带动赛里木湖酒店的热度上升476%,很多自驾游客选择在此多停留几晚。甘肃的“沙漠露营基地”搜索量上涨226%。这些新奇体验丰富了旅行内容,为文旅市场注入了新活力。

  此外,越来越多旅客更愿意到小城“慢下来”。这个暑期,拥有黄果树瀑布、以蜡染体验出圈的贵州安顺成为热门旅游目的地,黄果树机场机票预订量同比增长2.4倍。广东梅州、云南普洱、湖北十堰机票增幅紧随其后。相比一二线城市的人挤人,下沉市场为游客身心放松地度过假期提供了新可能。

  为满足年轻游客的个性化需求,旅游行业的度假线路产品也正从标准化批量生产向个性化精准服务转型。

  北京一家旅行社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相较往年,今年暑期该公司的定制游业绩翻倍上涨。“进入暑假以来,已经接到300多组定制游客户订单,是去年同期的3倍左右。游客们更重视深入体验当地文化特色,而非走马观花式的游览。”该工作人员说。

  “+旅游”加出新玩法

  “跟着赛事去旅行”“跟着演出去旅行”“跟着电影去旅行”等旅游方式兴起,票根经济有效串联文旅、商业、交通等多元场景,成为撬动暑期消费的新引擎。

  8月9日晚,贵州“村超”赛事迎来总决赛。当日,榕江吸引省内外游客超18万人次,其中过夜游客超4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88亿元。

  这个暑期,“苏超”“浙超”“赣超”“村超”等赛事吸引了众多球迷及游客的关注,各地围绕赛事推出一系列文旅促消费活动,形成“赛事引流+文旅变现”的模式。美团旅行数据显示,7月以来,在“苏超”带动下,江苏省暑期景区预订量同比增长近200%。

  暑假期间,部分歌手在二三线城市的演唱会频现“开票即售罄”现象,标志着演唱会市场正经历地域性扩张,演出资源分布趋于均衡。

  7月初,刀郎在山东临沂连续举办两场演唱会,吸引全国各地歌迷12万人,拉动直接消费3.2亿元、综合消费4.6亿元。当地政府推出“听歌游临沂”套餐,持全国任意场次演唱会门票可免费畅游龟蒙、云蒙等10家景区,24家景区推出折扣优惠政策,带动临沂重点A级以上景区游客量增长25%。

  《长安的荔枝》对旅游市场的带动效应同样明显。根据原著及电影的设定,剧中的岭南从化即为如今的广州从化。途牛数据显示,《长安的荔枝》上映后的前十天(7月18日—27日),途牛平台西安、广州目的地用户出游人次环比电影上映前十天(7月8日—17日)分别增长了12%和10%。

  热门电影的拍摄地也迅速成为年轻消费者的“打卡地”。同程旅行平台数据显示,《南京照相馆》的核心拍摄地上海影视乐园(车墩影视基地)的7月搜索热度环比上涨了80%。

  新“夜”态释放新动能

  去哪儿旅行数据显示,今年暑期,夜间出游门票预订量同比增长约20%。其中,“夜上黄鹤楼”灯光秀门票预订较去年同期翻番,大唐不夜城、乌镇西栅夜游、黄果树瀑布夜游也持续火热。

  随着各类新业态不断涌现,不少地方逐渐摆脱“夜经济”就是餐饮小吃、闹市经济的传统思路,逐渐形成购、食、宿、文、娱、健、养等多元化夜间消费市场。

  在长沙,小剧场话剧、脱口秀、相声演出等人气火爆,“白天逛景点,晚上看小剧”成为年轻人全新的打卡方式。

  在重庆,5000架无人机光影变幻出孙悟空、哪吒、大熊猫、棒棒糖等创意画面,不仅拉满夏夜氛围,更带火附近餐饮、文娱等夜间消费。

  在开封,万岁山景区灯光璀璨,非遗打铁花、古风巡游等特色活动让游客从“看客”变身“剧中人”,沉浸式感受武侠世界的热血与豪情。

  “从夜市到夜间经济商圈、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夜经济不断向产业化、专业化、品质化方向升级,衍生出更多‘产品+场景+文化’的融合消费场景,为经济增长注入新动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市场流通研究室主任陈丽芬说。(综编内容来源:新华社、工人日报、中国文化报、广州日报等)

编辑:苏颖
责编:王卫
审核:闫振寰
河山新闻
移动客户端
张家口日报官方
微信“张小全儿”
张家口新闻网
官方微博
抖音扫码
关注@张家口NEWS
【张家口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