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乳头瘤病毒,简称(HPV),宫颈癌的主要病因是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持续感染。它是一种常见的性传播病毒,临床中发现HPV分布极为广泛,感染患者中很少有人能知道自己到底是何时何地怎样“招惹”到了这个“毒东西”。它有超过100种亚型,其中至少有14种与宫颈癌相关。HPV16和18型是最常见的高危型别,约占宫颈癌病例的70%。
当然,除了HPV感染,以下因素也可能增加宫颈癌的风险:
吸烟:烟草中的有害物质可以损害宫颈细胞,增加癌变风险。
免疫系统功能低下:如HIV感染或器官移植后使用免疫抑制剂。
长期使用口服避孕药:研究表明,长期使用口服避孕药(超过5年)可能增加宫颈癌风险。
多产:多次妊娠和分娩可能增加宫颈损伤和感染的风险。
性行为:过早期性行为、多个性伴侣或不使用安全套等行为可能增加HPV感染的风险。
了解了宫颈癌的高危因素后,女性朋友们还要知道宫颈癌的有效预防措施,HPV疫苗是预防宫颈癌最有效的手段之一。目前市面上有三种HPV疫苗:二价、四价和九价疫苗,分别针对不同数量的HPV亚型。
二价疫苗:只针对HPV 16和18型。四价疫苗:除了HPV 16和18型外还增加了HPV6型和11型两个低危型。九价疫苗:又针对HPV 6、11、16、18、31、33、45、52和58型这九个型别的HPV感染。
目前我国已普遍开展了HPV疫苗接种工作,HPV疫苗的最佳接种年龄为9-14岁,即在性行为开始之前接种效果最佳。然而,未接种过的成年女性也可以接种,尤其是26岁以下的女性。对于26-45岁的女性,接种前应咨询医生,评估个体风险和收益后也可接种。接种方式的话也比较简单,一般来说,9-14岁的青少年只需接种两剂,间隔6个月;15岁及以上的人群需要接种三剂,分别在0、1-2和6个月接种。
另外安全性行为是预防HPV感染和其他性传播疾病的重要措施。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使用安全套:虽然安全套不能完全防止HPV感染,但可以显著降低感染风险。
减少性伴侣数量:多个性伴侣会增加HPV感染的风险。
避免过早期性行为:过早开始性行为可能增加HPV感染和宫颈癌的风险。
对于吸烟人群建议尽早戒烟,吸烟不仅增加宫颈癌的风险,还可能导致其他多种癌症和健康问题。戒烟可以显著降低宫颈癌的风险,并改善整体健康状况。
如果因为一些原因没办法进行疫苗接种预防,也不要过度焦虑,对于宫颈癌,还可以早期筛查。我国作为一个宫颈癌高发大国,已经免费开展宫颈癌的癌前筛查很多年了,常用的方法为宫颈脱落细胞学检查联合HPV检测双向筛查。
tct是通过镜下筛选脱落细胞发现可疑细胞做出筛查,HPV检测是通过检测宫颈细胞中是否存在高危型HPV DNA。两个检查互相补充以提高筛查准确率,降低漏诊率。
那么如果不幸在筛查过程中发现了TCT或HPV检测结果异常,仍然没必要过度紧张,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建议患者是否进行阴道镜检查。
阴道镜是一种放大镜,可以仔细观察宫颈表面的变化,通过特殊染色的方式让宫颈的一些病变暴露出来,然后医生会在可疑区域进行活检,以确定是否存在癌前病变或癌症。如果癌前病变被早期发现了,还可以通过手术或物理治疗等方式早期就将病变清除治疗掉,那也就不会发展到癌了。
其实宫颈癌离我们并不遥远,而且导致它的元凶HPV就有可能分布在我们身边,更可怕的是早期宫颈癌通常没有明显症状,病情严重时才会出现异常阴道出血:如性交后出血、月经间期出血或绝经后出血等。所以宫颈癌的预防及筛查就显得更为重要。
因此,广大女性朋友要了解宫颈癌,重视它的预防和筛查,尽早行动起来,疫苗尽早注射,定期去做宫颈“癌前筛查”,让我们医患携手将宫颈癌“扼杀在摇篮里”。
【相关链接】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筑牢免疫防线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于增强免疫系统功能,从而更好地抵抗HPV感染。增加HPV感染后转阴的几率。所以平时要做好以下几点:
均衡饮食:摄入丰富的蔬菜、水果、全谷物和优质蛋白质。
适量运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
充足睡眠:保证每天7-9小时的高质量睡眠。
管理压力:通过冥想、瑜伽等方式缓解压力,保持心理健康。
(曹晓燕 高雅璐 王琛)
赵晓东,河北华奥医院妇一科主任、主任医师,曾担任张家口市妇幼保健院妇科主任。
擅长:宫腔镜手术、腹腔镜手术、阴式手术、不孕症手术以及妇科良性肿瘤的单孔腹腔镜手术等。
社会兼职:曾任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中西医结合妇产与妇幼保健分会委员;河北省阴道镜和宫颈病理学专委会常委;张家口市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及公安法医鉴定专家。
学术成果:发表国家及省级论文20余篇。完成省级科研1项,参与国家级科研1项,市级科研5项。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