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常会见到一些长者,他们的手会不自主地颤抖,肢体变得僵硬,行动迟缓,面容也仿佛戴上了一张“面具”。这很可能是一种名为“帕金森病”的神经系统疾病在作祟。张家口市中医院针灸科相关专家表示,在现代医学积极应对的同时,传承千年的中医智慧,也为我们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和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
在中医理论中,并没有“帕金森病”这个病名。根据其以震颤、僵硬、行动迟缓为主要表现的特点,它归属于中医“颤证”“振掉”“拘病”的范畴。中医认为,其根本病机在于“本虚标实”。本虚:核心是肝肾阴虚和气血两虚。肝主筋,肾主骨生髓,中年以后,肝肾精气自然衰退,无法濡养筋脉,就好比树木失去了水分的滋养,会变得干枯、摇摆不稳。气血亏虚,则肢体肌肉得不到足够的营养,故而运动无力、迟缓。标实:最主要的病理因素是“内风”和“痰瘀”。肝肾阴虚会导致阳气亢盛,化而为“风”,这种体内的“风”会引发抖动;而气血运行不畅,则会凝结成“瘀血”,津液输布失常会凝聚成“痰浊”,痰瘀阻塞经络,使得肢体僵硬、动作不灵。所以,简单来说,帕金森病在中医看来,是身体内部的“根基”(肝肾气血)亏虚了,导致了“风雨”(内风、痰瘀)的内生,从而撼动了身体的稳定。
针灸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震颤、僵硬症状,提高运动灵活性,且副作用小。其中火针更是携带的强大热能,能给身体注入一股“阳热之气”,能够强力振奋督脉及周身之阳气。督脉为“阳脉之海”,入络于脑,火针针刺督脉就能直接激活脑府功能改善行动迟缓肢体无力。火针的穿透力可以“破结”,温化寒痰,消散瘀血,从而松解筋肉的僵硬状态。四肢僵硬:根据僵硬部位,选取肩髃、曲池、外关、阳陵泉、足三里、承山等穴,并重点点刺僵硬的肌群和肌腱附着点。“面具脸”:轻浅点刺阳白、印堂、太阳、地仓、颊车等面部穴位,以温通面部气血,改善表情。
在治疗上,患者要注意:1、中西结合,优势互补:中医治疗不能替代现代医学的药物治疗(如左旋多巴等)。它是一项出色的“辅助治疗”,旨在“减毒增效”——即减轻西药副作用,改善西药难以解决的症状,提高整体生活质量。2、持之以恒,方见成效:针灸、中药等治疗需要一定周期,请务必保持耐心,遵医嘱坚持治疗。3、注重生活调摄: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激动,因为“怒则气上”,会加重肝风。饮食上可适当多食黑芝麻、桑葚、枸杞等滋补肝肾之品。保证安全,防止跌倒。(陈辰)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