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林今年63岁,退休后最大的乐趣就是晨练。可这几天一出门,就被那股凉气呛得直咳嗽。
老伴在旁边嘱咐他:“天凉了,别老在外面吹风,回来喝点热水润润嗓子。”
老林摆摆手:“我身体好得很,不怕这点冷!”
没想到,几天后他的嗓子又干又痛,晚上还总咳。去卫生室看了看,医生笑着说:“你啊,典型的秋燥犯了,这时候得吃点润肺的东西,比如——柿子。”
那天回家,老林就让老伴去买了一袋软柿子。吃了几天,嗓子果真舒服多了,咳嗽也少了。
老伴一边削皮一边感慨:“这果子可真是秋天的好东西啊。”
但问题来了——柿子这么甜、这么黏,到底能不能多吃?
秋天最该吃的水果——柿子
霜降一过,柿子正是最甜的时候。中医讲“秋宜养阴”,而柿子性寒、味甘涩,正好能润肺生津、清热化痰。古人早就把它视为秋天的“润肺果”。
那柿子到底有什么好处?我们一点点说。
1.润肺止咳、缓解秋燥
秋天干燥,人体阴液容易亏耗,常见嗓子干、嘴唇裂、皮肤紧绷、咳嗽少痰。
柿子里水分含量高达80%以上,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果胶,能帮助润燥、缓解喉咙不适。
尤其是那种熟透的软柿子,入口即化,最适合嗓子干、喉咙痛的人。
中医里常说“润而不腻者,柿也”,意思就是它能养阴又不会让身体发腻。
2.清热去火、调理肠胃
秋天气候干燥,火气也容易上头。柿子性偏凉,能清热生津,对口腔溃疡、咽喉疼痛、口干舌燥等症状都有一定缓解作用。
但这里要注意:刚摘下来的“涩柿子”要等它完全软熟后再吃。没脱涩的柿子单宁酸含量高,会刺激胃肠,还可能导致“胃结石”。
3.有益心血管健康
柿子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C、钾、黄酮类物质(尤其是原花青素)。
研究发现,这些成分有助于降低血脂、减少动脉粥样硬化风险,对心血管很友好。
4.通便排毒、护肠道
柿子中的果胶能吸水膨胀、促进肠蠕动。
对于秋冬季便秘的人,适量吃点熟柿子,能改善排便困难。但别空腹吃,也别一次吃太多,以免刺激胃酸、反而腹胀。
柿子虽好,吃错反伤身
柿子可不是想吃就吃,这果子讲究不少。
1.空腹不能吃
很多人早晨空着肚子就拿柿子当水果,这其实很伤胃。
柿子里的单宁酸和果胶在胃酸的作用下,会与蛋白质结合,形成不易消化的“硬块”,时间久了可能变成“胃结石”。
所以吃柿子最好在饭后一小时,这时候胃里有食物,可以中和酸性,减少结石风险。
2.糖尿病、高血糖者要控制
柿子含糖量非常高——每100克柿子里有大约15克糖。甜软的柿子,升糖速度也很快。
糖尿病患者或者血糖偏高的人,可以偶尔吃一小块,但不宜多吃,也别当零食天天吃。
3.柿子皮别生吃
有人觉得柿子皮“营养在皮”,直接吞下去更好。其实不然。
柿子皮比果肉含更多的单宁酸,吃多容易刺激胃壁、引起消化不良。若真想利用皮里的营养,可以晒干泡茶或煮水。
4.柿子不宜与高蛋白食物同食
比如螃蟹、虾、鸡蛋、鱼、牛奶等。
因为柿子里的单宁酸会与蛋白质结合成沉淀物,增加胃部负担。吃完这些高蛋白食物,最好间隔2小时再吃柿子。
你可能不知道的“柿子冷知识”
1.“柿霜”其实是天然中药
老辈人常说“柿子白了,药就成了”。那层白白的“霜”其实是柿子表面的葡萄糖和果糖结晶,叫“柿霜”。
在中药里,“柿霜”有清热润肺、化痰止咳的作用。咽喉肿痛、声音嘶哑的人,用少许柿霜泡水含服,有助于缓解。
2.“柿叶”泡茶能降压抗衰老
很多人不知道,柿叶也是宝。
研究发现,柿叶含有丰富的黄酮类、维生素C和钙,有助于降压、抗氧化、强化毛细血管。
秋冬季常喝柿叶茶,能改善血管弹性、预防动脉硬化。
但注意:柿叶必须经过蒸制、烘干后再泡茶,生叶有涩味,不宜直接泡。
3.柿子不只是“寒凉”,关键看吃法
柿子虽然性寒,但搭配得当能中和寒性。比如:
•与姜汤同食,可暖胃防寒;
•做成柿饼后,性味趋平,更适合脾胃虚寒的人;
•柿子煮粥、蒸糕,不仅软糯可口,还能减少寒凉刺激。
结尾
半个月后,老林的咳嗽好了许多,嗓子也不再干。每天早上,他会切半个熟柿子,加点燕麦煮粥,说那是“秋天的味道”。
老伴看着他笑:“看来,医生那句话没错,秋天吃对水果,比吃补药都强。”
秋天干燥,养生靠润不靠补。柿子虽小,却藏着一整个季节的温柔。天气越来越凉,不妨像老林那样,吃得对一点,也让身体舒服一点。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