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即时新闻 时政 独家 县区 小记者 教育 医疗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冰雪网 数字报刊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医疗健康 > 健康生活

天冷了,护好这个部位!

2025-10-29 09:01:25  来源:生命时报微信公号

  入秋后天气渐凉,大家会或多或少增添衣物,但很多人忽视了腿部和脚部的保暖,穿衣仍然裸露着脚踝。

  中医有“秋天腿不暖,冬天病缠身”之说,“上暖下凉”的穿衣方式,可能给冬季的健康埋下隐患。

  本期,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亚健康科主任医师彭玉清、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骨关节科主任医师张洪美解读秋季护好腿脚的重要性,并教你如何做好下肢保暖工作。

   

  为什么天冷要护好腿脚?

  中医理论认为,人体十二条正经中有6条起止于双脚,足部是全身阴经阳经交汇之处。民间常说“百病从脚起”,就是强调脚部健康的重要性。

  腿被誉为人体的“第二心脏”,腿部的血管分布占到了全身的50%,下肢静脉血液回流需要依赖小腿肌肉收缩,双腿相当于人体的第二个“血泵”。因此,养生先养腿脚。

  深秋天冷更要注意护腿脚,还有以下3方面原因。

  1.湿易入侵

  秋季气温下降,寒气下沉,小腿部位远离心脏,且脚踝、膝盖等部位皮肤较薄,易成为寒湿侵袭的突破口。

  2.血液循环减慢

  天气转凉,血管收缩会导致血液循环速度减慢,下肢可能供血不足。腿部血液循环直接影响全身代谢和营养输送,若长期供血不足,易引发静脉曲张、关节炎等疾病。

  3.身体机能调整需求

  中医认为秋季应注重“收敛阳气”,此时护腿可避免阳气外泄,为冬季储备能量。腿部经络与脏腑相连,保养腿部有助于疏通肝胆经、调理脾胃功能,增强身体整体抗寒能力。

   

  秋天腿不暖,冬天病缠身

  下肢不保暖,寒邪易从足部侵入,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并且寒邪易潜伏体内,等到冬季阳气更弱之时,便可能引发各种疾病。

  1.关节疼痛加剧

  寒邪侵袭膝关节、踝关节等部位,导致气血凝滞,不通则痛。许多人的老寒腿、关节炎在冬季加重,根源常在于秋季受寒。

  2.妇科疾病频发

  寒邪侵入体内,容易导致痛经、月经不调等妇科问题。因此,女性尤其需要注意下肢的保暖。

  3.呼吸系统疾病

  足部受凉可通过经络影响肺腑功能,降低呼吸道抵抗力,冬季更易感受风寒,诱发感冒、咳嗽。本就患有慢阻肺等呼吸系统疾病的人群,冬季病情则会加重。

  4.消化功能减弱

  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均经过下肢,下肢受寒可能影响脾胃功能,导致冬季消化不良、腹痛腹泻。

  双腿是健康的一面镜子,许多疾病初发时,腿部都会有细微变化。

  腿部肿胀。大部分腿肿会自行消退,但如果腿肿时用手指按下去出现凹陷,很可能是心脏疾病、肾脏疾病、下肢血管疾病或某些代谢疾病等的信号。

  腿部麻木。久坐、久站等不良姿势会引起腿部发麻,此外,糖尿病、关节炎和周围动脉疾病也可能导致腿麻木。

  腿脚冰凉。有些人即使穿再多衣服也双脚冰凉,可能是血管疾病、代谢功能障碍、神经传导功能障碍等引起。

  腿部瘙痒。单纯的腿部瘙痒主要由干燥或真菌感染引起。一些全身系统性疾病,如糖尿病、肝胆疾病、贫血也可导致腿部瘙痒,要到正规医院进一步排查。

   

  5件事让腿脚不受寒

  老人、女性,平时畏寒怕冷、手脚冰凉的阳虚体质人群,及有风湿性关节炎、老寒腿等疾病者,都应提前做好下肢保暖工作。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实用建议。

  1.适时添衣

  “秋冻”适用于日照温度在15℃~20℃时,人们减少穿衣适当“冻”一下,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抵抗力。

  但当一天中的低温降到15℃时,就应穿长裤,避免脚踝裸露。

  2.热水泡脚

  每晚用40℃左右的热水泡脚15~20分钟,可以加入生姜、艾叶等用于温经散寒,促进血液循环。

  3.穴位按摩

  经常按摩足三里(小腿外膝眼下四横指处)、涌泉(脚底中线前1/3与后2/3交界凹陷处)等穴位,能健脾温阳,增强体质。

  4.适度运动

  太极拳、散步、站桩等舒缓的运动可使全身气血流通、下肢得到锻炼,增强抗寒能力。

  5.饮食调养

  多吃温性食物,如生姜、大蒜、羊肉、核桃等,尽量少吃冷饮等寒凉食物。

  (生命时报微信公号)

编辑:李雅雯
责编:王 卫
审核:闫振寰
河山新闻
移动客户端
张家口日报官方
微信“张小全儿”
张家口新闻网
官方微博
抖音扫码
关注@张家口NEWS
【张家口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