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离鼻炎困扰 重在防治结合
暖意融融,万物复苏,可不少人的好心情却被频繁发作的过敏性鼻炎破坏了。目前,我国过敏性鼻炎患者已近2.5亿,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如何防治过敏性鼻炎,成为备受关注的健康话题。市第二医院呼吸内科主治医师李丽华,擅长急、慢性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及高血压病、糖尿病等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及治疗。她提醒大家,过敏性鼻炎并非小毛病,若不及时规范治疗,可能引发严重并发症。
症状易混淆,耽误治疗
“最近老是打喷嚏、流鼻涕,还以为是感冒了,吃了几天感冒药也不见好。”市民张女士无奈地说。像张女士这样,把过敏性鼻炎当成感冒的人不在少数。过敏性鼻炎和感冒症状相似,都有鼻塞、流涕、打喷嚏等表现,很容易混淆。但两者实则有明显区别:感冒通常伴有发热、头痛、咽痛、肌肉酸痛等全身症状,病程较短,一般1 - 2周可自愈;而过敏性鼻炎主要症状为鼻痒、阵发性连续喷嚏、大量水样鼻涕和鼻塞,常无全身症状,且病程较长,易反复发作。
“过敏性鼻炎是特应性个体接触致敏原后,由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IgE)介导的鼻黏膜慢性炎症反应性疾病。近年来,随着环境变化和生活方式改变,过敏性鼻炎发病率不断攀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还可能诱发支气管哮喘、变应性鼻窦炎、分泌性中耳炎等并发症。”李丽华说。
除了容易与感冒混淆,公众对过敏性鼻炎的认知还存在诸多误区。
误区一:认为过敏性鼻炎是小毛病,治不治无所谓。事实上,若不及时治疗,过敏性鼻炎可能引发多种并发症,如支气管哮喘,严重时可危及生命;变应性鼻窦炎会导致头痛、脓涕等症状;分泌性中耳炎可引起耳鸣、听力下降等。
误区二:只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不用药。生理盐水冲洗鼻腔可改善鼻腔环境,但无法从根本上控制炎症,对于症状较重的患者,还需结合药物治疗。
误区三:出现症状才用药,症状缓解就停药。有过敏性鼻炎发作史的患者,应在季节交替时提前采取预防措施,或根据医嘱进行预防性治疗。症状得到控制后,也需规范、长期、安全用药,擅自停药易导致病情反复。
误区四:闻“激”色变,抗拒使用鼻用激素药物。鼻用激素药物是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一线用药,激素含量较小,通常不会引起全身吸收,规范使用安全性较高。
“中、重度持续性过敏性鼻炎患者要遵循28天治疗原则,短时间停用鼻用激素,炎症可能会卷土重来。”李丽华说。
过敏性鼻炎:并非“打喷嚏”那么简单
过敏性鼻炎又被称为变应性鼻炎,其实就是鼻子对花粉、尘螨等过敏原特别敏感,一旦吸入,免疫系统就会过度反应,引起黏膜发炎、过度分泌,其典型症状包括“突然和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喷嚏、清水样涕、鼻痒和鼻塞”,部分患者还会伴有眼痒、流泪、咳嗽,甚至哮喘发作。本病无性别、年龄、地域差异,可常年性发病,亦可呈季节性发作;流行病学调查证实,过敏性鼻炎患者中哮喘发病率较正常人高4-20倍,甚至有人认为60%过敏性鼻炎可能发展成哮喘病或伴有下呼吸道症状。这毛病还是“传家宝”!父母患病会明显增加子女患病的风险。需要警惕的是,长期未得到控制的过敏性鼻炎,可能引发鼻窦炎、中耳炎、睡眠障碍、注意力下降等问题。对于儿童患者,甚至可能影响颌面发育,导致颌面发育异常。
李丽华介绍,过敏性鼻炎主要有两种常见分类。按过敏原类型分为:季节性(花粉等)和常年性(尘螨等)过敏性鼻炎。张家口地区季节性过敏性鼻炎有两个高峰,一个是3-5月的春季花粉症,主要的致敏原是柏树、松树、柳树、榆树、杨树等的树花粉,还有一个是8-10月的秋季花粉症,很多患者表示不理解,秋天除了菊花没见着什么花啊,其实秋季是以蒿草等为主的草花粉过敏。除了花粉症以外,还有常年性过敏性鼻炎,主要的致敏原是尘螨、霉菌、动物皮毛等。发作没有季节性,只要接触高浓度过敏原就可以发作。按发作时间分为间歇性(症状少于连续4天/周或少于连续4周/年)和持续性(症状发作超过连续4天/周或持续超过4周/年)过敏性鼻炎。
防治结合,科学应对鼻炎
面对过敏性鼻炎的困扰,我们该如何应对?李丽华建议,应采取防治结合的综合措施。
首先,要避免接触过敏原。有条件者可进行过敏原检测,明确致敏原后尽量避免接触。如对宠物皮屑过敏,就不要饲养宠物;对花粉过敏,在花粉播散季节尽量减少外出,外出时佩戴口罩。同时,保持室内卫生,定期清洁房间、更换床单被罩,使用空气净化器和除螨仪,可减少尘螨、霉菌等过敏原。
其次,规范治疗至关重要。临床上一般根据过敏性鼻炎的分类和程度,采用阶梯式治疗方法,即按照病情由轻到重,循序渐进依次采用抗组胺药物、糖皮质激素等进行治疗。主要治疗方法包括避免接触过敏原、药物治疗、免疫治疗、手术治疗等。药物治疗需严格遵医嘱,足量足疗程使用,不可擅自增减药量或停药。免疫治疗是通过让患者反复接触过敏原提取物,使其免疫系统逐渐适应,从而减轻过敏症状,一般需要持续2 - 3年,适合特定过敏原且病情较轻的患者。对于鼻甲严重肥大或鼻中隔偏曲等解剖结构异常,经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但手术不能根治过敏性鼻炎,术后仍需配合药物治疗。
此外,日常生活中还应注意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注意保暖,预防感冒,避免冷空气、刺激性气体等诱发因素;戒烟戒酒,清淡饮食,少吃辛辣、油腻、生冷食物,多吃蔬菜水果。鼻腔冲洗也是一种安全、方便的辅助治疗方法,可使用医用生理盐水,每天1 - 2次冲洗鼻腔,有助于清除鼻腔内的过敏原和分泌物,改善鼻腔通气。
每年4月的第二个星期六是“全国爱鼻日”,今年的主题是“关爱鼻腔健康 畅享清新空气”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各地医疗机构纷纷开展义诊、科普讲座等活动,向公众普及爱鼻护鼻知识,提高大家对鼻部健康及呼吸系统疾病的关注,预防和减少疾病发生。李丽华呼吁,公众应正确认识过敏性鼻炎,一旦出现相关症状,及时就医,规范治疗,切勿盲目自行用药或拖延病情。通过科学防治,我们可以有效控制过敏性鼻炎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畅享清新呼吸。 (武雅楠 李清龙)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