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即时新闻 时政 独家 县区 小记者 教育 医疗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冰雪网 数字报刊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县区新闻 > 万全 > 万全区

一穗玉米的10亿元逆袭路

2025-09-16 09:07:19  来源:张家口新闻网

  在8月29日举行的2025京津冀品牌消费节开幕式暨中国(京津冀)品牌发布盛典上,万全鲜食玉米凭借过硬的品质与完整的产业链优势,成功入选2025京津冀区域公用品牌50强,成为我市农业品牌建设的又一里程碑事件。

  18.5万亩种植面积、1.8万余种植户、20家从业企业、6.8亿穗年加工量、10亿元产值……在北纬40·至42·的世界玉米黄金种植带上,万全区用近40年时间打造了一条鲜食玉米产业“黄金带”,并在这条“黄金带”上孕育出万全鲜食玉米这一“黄金名片”。

  资源禀赋造就鲜美口感

  万全鲜食玉米好吃在哪儿?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资源禀赋是先决条件。

  万全区地处世界玉米种植黄金带,是甜、糯玉米种植的最佳区和高产区。这里常年受坝上高原气流的影响,较大的昼夜温度变幅和雨热同季条件,对玉米的良好生长、营养积累及提高品质具有明显作用。鲜食玉米核心种植区土壤疏松富养,浅层水经豆沙地质区天然过滤,水质清澈而甘甜,深层水经岩层过滤,富含矿物质尤其是对人体有益而又奇缺的硒、锶等元素,为鲜食玉米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长条件。

  从2024年开始,市食品药品检验中心集中骨干技术力量成立科研小组,依托质谱、光谱、色谱等现代高新分析技术,对万全产区及国内其他产区30个鲜食玉米品种的157个批次进行检验检测,收集到1213个实验结果数据。通过数据对比,证实万全产区鲜食玉米样本中镁、锶和游离氨基酸的平均含量较外地产区样本平均含量值分别高出59.6%、31.0%、32.9%。特别是游离氨基酸中的谷氨酸、丙氨酸、赖氨酸、脯氨酸含量尤为突出,进一步印证了“好吃玉米在万全”的品牌实力。

  规模发展形成集群优势

  近年来,万全鲜食玉米种植基地面积逐年增加,生产加工水平不断提高,带动辐射能力日益提升,逐步形成了以万全区为核心,辐射怀安、宣化等周边县区,延伸晋蒙的跨县域、跨省区的鲜食玉米种植基地群。

  “标准化种植基地全覆盖,为生产优质鲜食玉米提供了有力保障。”万全区农业农村局局长王亮介绍,在种植上,万全实行“公司+基地+农户”的运行机制和“公司管两头、农户管中间”的田间管理模式,按照统一整地播种、统一水肥管理、统一技术培训、统一病虫防治、统一机械收获的“五统一”技术路线。

  订单化生产,集约化加工。用2个月加工鲜食玉米供应12个月的市场,是许多万全鲜食加工企业的生产写照。商品溢价反哺种植生产,禾久集团董事长张占兵介绍,公司与农户采取订单化形式合作,种植鲜食玉米每年每亩地种植收益约2500元。据了解,各龙头企业全部推行订单生产,聘用专业的基地技术员全程指导农户种植,种子、肥料、地膜等农资全部统一调配,病虫害防治、定期管护、收获和秸秆处理统一组织实施,特别是近年来实现了全程机械化采收、社会化服务,农民只需要配合技术人员做好玉米生长期的管理就行。

  据农情调度显示,万全区现有20家鲜食玉米加工企业,订单基地稳定在18.5万亩左右,2024年实际加工量6.8亿穗。鲜食玉米产业带动全区241户种植大户、1.8万余农户增收,带动1643名农民在加工企业就业、3800余名农民从事季节性务工,带动了运输业、包装业、餐饮业协同发展。

  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主任陈萌山介绍,万全区通过县域全产业链集聚,大幅降低物流与采购成本,专业化分工劳动力与产业匹配效率更高,规模化生产增强市场议价能力,这种集群模式使万全鲜食玉米形成独特竞争优势,“应充分发挥鲜食玉米的独特优势,借鉴万全区的成功经验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我国鲜食玉米主食化进程。”

  品牌建设赋能产业发展

  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从业者。为了更好地服务鲜食玉米产业高质量发展,万全区依托张家口禾久农业开发集团有限公司,着力打造“万全玉米哥”劳务品牌,通过技能培训、品牌打造等多种方式,把创业和就业相结合、劳务和销售相结合,有效提高了产业人才的质量和数量,有力促进了当地劳动力稳岗就业和鲜食玉米产业的健康良性发展。

  万全区人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区把劳务品牌创建工作纳入就业促进工程,坚持规范化培育、集群化带动、规模化输出、品牌化推广、多元化发展。截至2024年,万全区鲜食玉米种植基地面积18.5万亩,产业带动种植大户233户、农户2万余户,带动1645名农民就业、2400余名农民从事季节性务工。

  不仅要打造叫得响的劳务品牌,更要实现持续化发展。为带动鲜食玉米种植户持续增收,让“万全玉米哥”口袋越来越鼓,禾久集团及成员企业积极探索稳定的“订单农业”经营模式,与鲜食玉米种植户签订长期种植收购合同,以保护价格与农民签订鲜食玉米购销合同。实行“公司管两头,农户管中间”的管理办法,产前公司积极与种子供应商和技术服务部门联系,引进和推广新品种、新技术,统一采购种子、化肥、地膜等生产资料,统一耕种;产中农户进行定苗、浇地、施肥、除草等田间管理,公司不定期聘请农业专家为农户传授种植经验,实施田期管理指导;产后公司适时指导农户收获,以合同价收购农户产品,如合同价低于市场价则以市场价收购,切实保护种植户利益。

  种业振“芯”助力玉米“鲜”行

  品种决定品质,这是“芯片”级别的问题。

  玉米好不好吃,种子是关键。在品种选育方面,万全区鲜食玉米企业下足了功夫。

  在河北华穗种业有限公司(简称“华穗种业”)的科研基地,这里诞生的“万糯2000”,已成为鲜食玉米育种领域的标杆品种。“我们正对当家品种进行改良,在保持优良口感和高产特性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抗病性、耐热性等性状。”华穗种业总经理丁守斌介绍。当前鲜食玉米市场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其中果穗大的品种更受消费者青睐,甜糯类型销量同比翻倍,成为市场新宠。

  自1998年成立以来,华穗种业科研团队瞄准消费需求,立足本地资源禀赋,从众多种子材料中种植筛选、自交提纯,量身打造了最适宜当地气候特点和加工企业及市场需求的万糯2000、万糯2018、万糯188等品相品质兼优的品种。“公司年制种面积1万余亩,产量280万公斤,‘华穗’牌鲜食玉米良种已远销全国29个省区市,销量占全国市场份额的10%。”丁守斌介绍,万糯2000为国内首个通过国家四个生态区审定的大穗型白糯玉米品种,具有口感好、产量高、适种性广的特点,是全国白糯玉米市场的主栽品种。华穗种业研发的鲜食玉米品种销售覆盖全国29个省份,市场份额达8%。

  截至目前,万全区共培育出60余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品种选育能力突出。中国种子协会会长张延秋告诉记者,万全区通过突出育种创新能力、完善加工体系、施行标准化生产以及政府有力扶持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值得学习借鉴。

  双向发力带动双向奔赴

  在张家口天勤农贸有限公司(简称“天勤农贸”)的包装车间中,一箱箱贴有电子面单的鲜食玉米堆放整齐,即将通过冷链物流发往全国各地。公司电商部总经理王仕京介绍,他们与天猫、京东、抖音等平台均有合作,近3年销售额均超过1亿元。在垂类商家中,天勤农贸稳居前三,更以40%至60%的高复购率领跑行业。

  “与传统渠道相比,电商销售的形式更多样,营销玩法更灵活。”王仕京告诉记者,今年他们创新性地与京东建立深度合作,打造4000亩专属种植基地,通过订单农业实现优质优价,这种“平台+基地”的直供模式,既保障了产品品质,又提升了供应链效率,而在转向电商渠道销售后,企业直接与消费者建立联系,更有利于品牌价值的培育。

  一穗穗小小的鲜食玉米依托电商平台畅销全国各地,摆上了千家万户的餐桌。同时还“走”出国门,远销日本、韩国等东南亚和美国、加拿大等欧美国家。

  在穗康鲜食玉米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的加工车间里,不同大小规格的玉米被分装打包,这些产品不仅供应国内高校和商超,还远销美国、日本等海外市场。“欧美偏好甜玉米,亚洲青睐糯玉米,但品质始终是通行证。”总经理李向前介绍,公司通过7个加工厂、1.5亿穗的年加工能力,构建起从种植到销售的完整产业链。

  据统计,今年1至7月,万全区共出口玉米8.7万吨,货值4153万元,涉及15家企业,产品销往7个国家,共计为企业签发优惠原产地证书255份,同比增长779%。

  循环利用实现变废为宝

  如何应对玉米产业蓬勃发展带来的综合利用问题?

  在郭磊庄镇,一家名为康能农贸有限公司的玉米加工企业日渐引起业内关注。生产车间内,随着铲车轰鸣,一斗一斗的玉米从进料口“喂”进蒸汽压片玉米加工生产线,通过清洗、浸泡、蒸煮、压片、烘干、冷却等一道道工序,原本饱满的玉米粒眨眼实现华丽“变身”,成为牲畜的“美味佳肴”。生产负责人告诉记者,经过蒸汽压片处理的玉米,其营养成分更易被牲畜吸收,提高肉牛、肉羊的肉质和奶牛的产奶量,可以进一步提高牲畜的生长速度,从而增加养殖户的经济效益。产品主要销售给小型牧场和内蒙古、山西等地的养殖户,与君乐宝牧业、现代牧业等大型企业保持良好的业务关系。

  近年来,万全区对玉米秸秆采用收割、离田、窖式青贮和青贮包的产业模式实现综合利用。该区现有3家具备10万吨窖贮和7万吨包贮能力的市级饲草龙头企业,13家有秸秆离田能力的农机合作社以及23家中小秸秆加工企业,分布在全区各个秸秆生产区,拥有秸秆全量化利用能力及周边地区辐射能力。年均秸秆收集量约30万吨,秸秆综合利用量约29.5万吨,综合利用率达98%以上,从事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的人员达到1300多人、专业技术人员220多人,玉米秸秆产业规模突破1亿元,万全区已成为“河北省循环经济示范基地”。(郝大钊 邢鹏飞 罗纳 王厅)

编辑:李雅雯
责编:王 卫
审核:闫振寰
河山新闻
移动客户端
张家口日报官方
微信“张小全儿”
张家口新闻网
官方微博
抖音扫码
关注@张家口NEWS
【张家口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