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境门景区《境门往事》演出现场
万全卫城《烽火1948》演出现场。武殿森 摄
万全卫城实景演出现场。武殿森 摄
实景马术剧《野狐岭》演出现场。 武殿森 摄
宣化古城沉浸式剧本杀《紫塞瑶章——关山月》
8月的张家口,清风徐徐,凉意拂面。
当暮色笼罩古城墙,万全右卫城的灯光次第亮起,身着飞鱼服的“锦衣卫”在街巷间穿行,这是长城文化中“卫所戍边”的鲜活注脚;驼铃声从大境门传来,混着商队的吆喝,那是张库大道上远去的风尘,是“万里茶道”上开放包容的商贸文化缩影;端起一碗热气腾腾的莜面窝窝,尝到的不仅是杂粮的醇香,更是塞北农耕与游牧饮食文化碰撞出的独特风味……
这个夏天,游客在张家口逛古城、看演出、品美食,每一步都踩在文化的脉络上。张家口,正用一场场沉浸式的文化邂逅,让游客在行走间与历史对话,在体验中触摸城市的文化根脉,续写着属于这片土地的文化新篇。
“穿越”体验,在光影间触摸文化根脉
7月23日,万全右卫城的街巷里人头攒动,游客顺着城墙根儿排起长队,一场名为“京西第一卫,家国万全城”的沉浸式演出即将拉开帷幕——这不仅是一场视听盛宴的前奏,更是一次触碰卫城文化基因的邀约。
下午4时30分,沉浸式实景剧《锦衣卫》开场,身着明代服饰的演员们穿梭在古老的街巷,“锦衣卫”威风凛凛地巡逻,游客们仿若穿越回600多年前的明代军事重镇,卫城文化中“筑城为防、屯兵为守”的厚重底蕴,在实景演绎中变得可感可触。
晚8时,《烽火1948》的序幕在洗马林的古村落拉开。残垣断壁间,枪声骤然响起,身着灰布军装的演员们猫腰穿梭在街巷。观众席缓缓转动,仿佛跟着战士们的脚步潜入敌营,耳边是急促的呼吸、子弹掠过的呼啸,连空气里都弥漫着硝烟与紧张交织的气息。那些镌刻在这片土地上的革命记忆,在沉浸式体验中直抵人心,让家国情怀在光影中愈发清晰。
在宣化古城,沉浸式剧本杀《紫塞瑶章——关山月》同样引人入胜。古城的古老城墙与钟鼓楼成为天然舞台背景,与NPC现场沉浸式互动,讲述着宣化在历史长河中的风云变幻,让游客体验一次穿越回数百年前的感觉。
7月9日晚,实景历史剧《察哈尔1945》在宣化区文化艺术中心剧场震撼首演。日寇投降时的仓皇、宣化解放时的激战、民主政府成立时的欢呼……一一在观众眼前鲜活上演。各阶层民众为自由解放的挣扎与抗争,通过近距离的演绎直抵人心,历史的厚重与斗争的激昂交织,在夏夜的剧场里激荡出震撼的力量。
在桥西区大境门景区的来远堡内,沉浸式演出《境门往事》引人入胜,令无数游人驻足流连。该剧以隆庆五年明朝与蒙古封贡互市为背景,讲述张家口人在张库商道的故事。在这里,历史遗迹化作舞台,张家口往昔生活鲜活呈现,游客在沉浸式体验中,深切感受着这座城市独特的商道文化与互市贸易魅力。
桥西区檀邑溪谷景区依托大型实景剧《商道传奇》和《宴遇张库》主题餐秀,将历史叙事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推出融合张家口本地、蒙古大圐圙及俄罗斯恰克图风味的创意菜品,形成“美食+文化”的双重吸引力。
除了上述景区,沽源库伦淖尔景区打造了与马可・波罗相关的演出,将异域风情与当地文化相结合,为游客带来别样体验;张北野狐岭景区的《野狐岭大战》则聚焦于历史上著名的战役,通过逼真的战争场景还原,展现出这片土地曾经的金戈铁马……
卫城文化里的守土有责,商道文化里的开放包容,红色文化里的家国情怀……这些藏在历史深处的基因,通过演出与体验被唤醒。当游客带着这份理解离开,带走的不仅是照片和纪念品,更是对这座城市的文化认同。
以文化为钥,启文旅产业新局
近年来,张家口文旅产业深挖文化价值,让深埋于这片土地的文化基因,成为串联起文旅产业各链条的核心纽带。文化的吸引力,正沿着“演出”这条主线,激活餐饮、住宿、购物等多链条消费,让文化价值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产业动能。
市文旅局三级调研员石少华表示,这些实景演出等形式不仅是文化的展示,更是带动文旅产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在吸引游客方面成效显著,一波波“流量”袭来,使其成为备受瞩目的“网红”景点。众多游客慕名而来,为的就是亲身感受这些实景演出的独特魅力。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游客在观赏演出之余,会在景区周边就餐、住宿、购物。在右卫城,当地的农特产品展示、销售、体验一条龙发展,游客既能品尝鲜食玉米,又能走进玉米工坊体验加工乐趣。景区周边的民宿生意也异常火爆,从7月中旬开始,右卫城接待的青少年研学团、业内研学团、旅行社团体接连不断,一房难求的情况屡见不鲜。
石少华介绍,当前各地实景演出案例丰富多样,均对当地景区业态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这些实景演出不仅吸引了大量游客,有效提升了景区知名度,更直接带动了门票经济增长和二次消费。“仅靠原生态旅游资源,难以吸引游客二次到访。” 他强调,实景演出为景区注入了新活力,推动了业态升级;同时,通过挖掘本地文化内涵,丰富了旅游产品的文化底蕴。
“这些实景演出不仅是一场场视觉盛宴,更让游客在‘看’之外,有了更多触摸文化、感受生活的方式。”张家口旅游发展研究会原会长刘振瑛表示,实景演出对张家口地域文化的挖掘与传播更是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通过演出,张家口的卫城文化、张库大道文化、红色文化等得以生动展现。张库大道作为张家口重要的历史文化符号,在多部实景演出中成为核心元素,让更多人了解到其在连接南北、沟通中外贸易中的重要意义。在红色文化方面,张家口有着丰富的资源。这里是察哈尔省民主政府所在地,是众多革命历史事件的发生地。实景演出将这些红色故事搬上舞台,这种文化传播,丰富了旅游产品的文化底蕴,使游客在享受视觉盛宴的同时,也能深入了解张家口的历史文化,提升了旅游的内涵与品质。
守文化之魂,破实景演出发展之困
北方部分地区演出周期短、大型实景演出前期投入巨大、市场化运作能力不足、与景区业态融合度低……在记者深入调查中发现,这些实景演出发展中的难题,表面看是资金与市场的困境,实则考验着如何以文化定力穿越发展迷雾——唯有让文化内核贯穿破局全过程,才能让实景演出既“火出圈”,更以文化生命力“红下去”。
在演出形式与规模的选择中,藏着对文化表达的理性思考。刘振瑛从实景演出形式、主题挖掘、市场考量等多个维度,给出了极具针对性的详细建议。
关于演出形式与规模,刘振瑛建议应避免大剧投入。他认为,张家口的演出时间有限,大型剧目成本高且受季节影响大,可转变思路,改为“小而精”的演出形式,根据景区的大小、体量以及支持情况,合理规划演出规模,多打造“小而精”的剧目。
在主题挖掘与特色打造上,刘振瑛强调要紧扣本地主题。明确张家口的核心主题,如万全的卫城文化、张库大道等,深入挖掘本地特色题材。同时,要充分展示张家口的红色文化,以此吸引更多游客。此外,要坚决避免盲目模仿,着力打造自身特色,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借鉴成功案例,进而取得良好效果。同时,在市场分析与持续发展方面,他提到,要充分考虑游客流量因素,因此需根据游客流量来规划演出项目,确保演出的效益。并且,只要不偏离历史事实,把握好主题方向,就应坚持推进演出项目。
资金与市场的难题,终究要靠文化价值的转化来破解。围绕实景演出在景区发展中的现状、作用及未来方向,石少华在接受采访时进行了深入分析。他指出,实景演出在为景区发展注入活力的同时,也面临着资金短缺与市场方向不明等难题,明确后续需聚焦相关问题探索解决路径。
谈及实景演出面临的挑战,石少华直指资金与市场两大痛点。资金方面,各景区实景演出多依赖景区投资方自行贴钱,缺乏外部资金注入。“投资后能否获益、能否长久坚持,都是未知数。” 他以坝上地区为例,当地演出受季节限制明显,运营周期短,投资回报风险较高。市场层面,方向的不可预测性让景区投资方独自承担着巨大风险,且普遍缺乏市场化运作机制。
对于实景演出的未来发展,石少华表示,需先明确核心问题——包括市场化投资主体的引入、投资获益模式的构建以及项目长久运营的保障等,为后续解决问题提供探讨基础。同时,要深入分析不同景区演出的投资情况和回报风险,为决策提供依据。
在具体路径上,他提出两点建议:一是寻找优质合作方,如类似王潮歌“又见系列”的专业投资团队,通过合作整合资源,共同推动实景演出提质发展;二是培育成熟市场主体,建立市场化运作机制,让参与方有利可图,从而调动各方积极性,形成“景区盈利、市场获利、游客满意”的良性循环。记者 亢春宁 通讯员 高岩 成永祥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