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即时新闻 时政 独家 县区 小记者 教育 医疗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冰雪网 数字报刊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县区新闻 > 万全 > 万全区

以快争“鲜” 以“智”提质,张家口万全持续打造鲜食玉米“金”产业

2025-07-04 17:12:04  来源:张家口新闻网

  5月27日,京东超市与天勤粒粒净共建4000亩有机玉米合作种植基地揭牌仪式在万全区举行。借助京东超市的数字化管理和精准营销,万全鲜食玉米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将进一步得到提升。

  近年来,口感鲜甜软糯、营养丰富的鲜食玉米受到消费者喜爱。随着市场需求不断增加,万全区鲜食玉米产业加速发展,初步形成集专业化育种、标准化种植、集群化加工、多元化销售以及秸秆综合利用为一体的、较为完整的鲜食玉米全产业链发展模式,是全国唯一一处育种、种植、加工为一体的鲜食玉米加工区。目前全区拥有20家鲜食玉米加工企业。2024年,发展种植基地达18.5万亩,加工鲜穗6.8亿穗,产值10亿元以上,带动全区1.8万余农户增收,一条铺展开来的鲜食玉米产业链,正在万全区串起乡村振兴好“丰”景。

image.png

  资源禀赋造就“金名片”

  和普通玉米不同,鲜食玉米是具有特殊风味和品质的幼嫩玉米,口感或鲜甜或软糯,富含膳食纤维和多种维生素,是果蔬市场的“新宠”。而万全的鲜食玉米更被公认为其中翘楚。

  万全区是“全国鲜食玉米示范县”,是“中国鲜食玉米之乡”、全国唯一的“国家级出口鲜食玉米质量安全示范区”。“万全鲜食玉米”是河北省“十佳区域公用品牌”,“万全糯玉米”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成功注册,“万全鲜食玉米”指数及区域公用品牌成功发布。

  万全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特别是较大的昼夜温度变幅和雨热同季条件,对玉米的良好生长、营养积累及提高品质具有明显作用。万全地处世界玉米种植黄金带,是甜、糯玉米种植的最佳区和高产区。当地常年受坝上高原气流的影响,万全区的空气清新富氧,同时,这里地处阴山东麓坝上坝下过渡区域,经天然河道洪水灌淤熟化,土壤疏松富养。万全玉米的核心种植区位于古城河两岸,该河源于坝上张北的向阳水库,旱生草本植物经年腐殖化累积成栗钙土壤,后经洋河灌区及天然河道洪水灌淤熟化,土壤疏松富养;较大的昼夜温差、较长的日照时间和雨热同季条件;浅层水经豆沙地质区天然过滤,水质清澈而甘甜,深层水经岩层过滤,富含矿物质尤其是对人体有益而又奇缺的硒、锶等元素。

  得益于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使得万全生产的鲜食玉米品质优、口感好。历经近30年的持续发展,万全区形成了育种、制种、种植、玉米加工、秸秆处理配套的完整产业链条,鲜食玉米产业已成为引领万全农业高效发展的第一大主导产业和代表万全特色农业发展的一张“黄金名片”。

image.png

  优中选优赋能产业发展

  品种决定品质,这是“芯片”级别的问题。

  在品种选育方面,万全区鲜食玉米企业下足了功夫。

  20世纪90年代,万全区就是国家级玉米制种基地,高峰期全区玉米制种面积达到10万亩。现有河北华穗种业有限公司和张家口市万佳种业有限公司两家鲜食玉米专业制种公司。自1998年成立以来,华穗种业科研团队瞄准消费需求,立足本地资源禀赋,从众多种子材料中种植筛选、自交提纯,量身打造了最适宜当地气候特点和加工企业及市场需求的万糯2000、万糯2018、万糯188等品相品质兼优的品种。

  “公司年制种面积1万余亩,产量280万公斤,‘华穗’牌鲜食玉米良种已远销全国29个省区市,销量占全国市场份额的10%。”河北华穗种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丁守斌介绍,万糯2000为国内首个通过国家四个生态区审定的大穗型白糯玉米品种,具有口感好、产量高、适种性广的特点,是全国白糯玉米市场的主栽品种,目前种植面积占全国白糯品种的70%;万糯188是甜加糯玉米品种,具有优质、大穗、高产的特点,每年销量翻倍。

image.png

  集群发展集聚“软实力”

  万全鲜食玉米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末,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现已成为享誉全国的“五大鲜食玉米生产加工基地之一”,产业体系完整、上下游配套,初步形成了集制种研发、基地种植、加工仓储、秸秆综合利用为一体的全产业链规模化、集群化经营模式。近年来,万全鲜食玉米种植基地面积逐年增加,生产加工水平不断提高,带动辐射能力日益提升,逐步形成了以万全区为核心,辐射怀安、宣化等周边县区,延伸晋蒙的跨县域、跨省区的鲜食玉米种植基地群。

  “标准化种植基地全覆盖,为生产优质鲜食玉米提供了有力保障。”万全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种植上,万全实行“公司+基地+农户”的运行机制和“公司管两头、农户管中间”的田间管理模式,按照统一整地播种、统一水肥管理、统一技术培训、统一病虫防治、统一机械收获的“五统一”技术路线。

  据了解,各龙头企业全部推行订单生产,聘用专业的基地技术员全程指导农户种植,种子、肥料、地膜等农资全部统一调配,病虫害防治、定期管护、收获和秸秆处理统一组织实施,特别是近年来实现了全程机械化采收、社会化服务,农民只需要配合技术人员做好玉米生长期的管理就行。

  据农情调度显示,2024年,万全鲜食玉米种植基地达到18.5万亩。鲜食玉米产业带动全区233户种植大户、1.8万余农户增收,带动1645名农民在鲜食玉米加工企业就业、2400余名农民从事季节性务工,带动运输业、包装业、餐饮业融合发展。

image.png

  争分夺秒抢“鲜”一步

  没有任何添加剂、防腐剂,一穗玉米的保质期却可以显著延长,是什么“锁”住了玉米的鲜甜?这样一穗鲜食玉米背后有多少科技含金量?

  老家在万全,现定居石家庄的张女士,是鲜食玉米的忠实消费者。她说:“以前每到玉米上市季节,我都会大量囤货,放入冰箱冷冻后慢慢享用。现在有了真空包装的鲜食玉米,任何季节想吃就吃,方便又美味!”

  由于鲜食玉米食用部分为未成熟的幼嫩果粒,采收后仍然呼吸代谢旺盛,糖分转化快,且容易失水变质,为最大限度保留玉米的鲜味和营养,需要与时间进行赛跑。

  “万全鲜食玉米热销的背后,是我们对产品品质的严格把控。”天勤公司电商部经理王仕京表示,“为了保证口感,玉米从地头采摘后,要在5小时内完成剥皮、清洗、蒸煮、急速冷冻等工序。这也是万全鲜食玉米‘锁鲜’的秘诀之一。”

  近年来,万全区各大玉米加工厂不断更新生产设备,提升加工工艺,创新发展理念。机采机收的迅速推广、玉米剥皮机的全面普及以及快速高压蒸煮隧道冷冻、生物保鲜等技术的研发应用,使得鲜食玉米从种植基地采收到工厂加工入库,严格控制在5小时以内,实现快速锁鲜,保证了玉米99%以上的营养。

  电商畅通产销“绿色通道”

  如何进一步畅通从田地到餐桌的“绿色通道”?万全区借力电商平台,让一穗穗鲜食玉米“直达”千家万户的餐桌。

  “我们的鲜食玉米回头客挺多,安徽一位消费者前些天一次买了16箱。网上和我交流时,她说,家里五口人都爱吃,每天早晚两顿,一箱就没了,这16箱也就够吃一个月。”张家口天勤农贸有限公司天猫主播高琦告诉记者,她每天直播四个小时,最多的时候销售额可以达到十几万元。“2023年,我们公司通过电商平台销售的鲜食玉米占到了四成,销售额接近1亿元。”王仕京说。

  2019年开始发力线上销售的穗康鲜食玉米公司,已成为拼多多鲜食玉米电商头部品牌。公司总经理李向前介绍,随着入驻电商平台,穗康鲜食玉米的销售量开始翻番,与农民签约种植的面积也越来越大,有了稳定的订单式生产。穗康不仅保证了种植农户的收入,给当地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也带动了当地整个鲜食玉米产业的发展。

  万全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该区鲜食玉米企业开始“两条腿”走路,既有线下传统的大型超市、便利店、高校等,也在线上平台进行销售。过去,万全鲜食玉米企业依赖的销售渠道依次是出口、线下、线上。现在,这一顺序已逐渐调整为线上、线下、出口。转向电商渠道销售后,企业直接与消费者建立联系,更有利于品牌价值的培育。全区年网销鲜食玉米1亿穗,平均一天销售量近30万穗,年网络平台销售额超过3亿元,助推鲜食玉米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接下来,万全将进一步扩大鲜食玉米产业的电商销售规模,更有针对性地扶持中小型企业“迎风赶上”,推进产业持续做大做强。

  多管齐下激活“链”式效应

  从过去玉米原粮大量外运,到如今玉米生产加工企业发展加速,万全区玉米就地转化能力大幅提升,玉米产业链的延伸正是例证。在巩固规模化种植和标准化生产的同时,近年来,万全区着力推动玉米产业链从粗加工到精细加工不断延伸,玉米的“身价”也不断上涨。

  郭磊庄镇,一家名为康能农贸有限公司的玉米加工企业日渐引起业内关注。生产车间内,随着铲车轰鸣,一斗一斗的玉米从进料口“喂”进蒸汽压片玉米加工生产线,通过清洗、浸泡、蒸煮、压片、烘干、冷却等一道道工序,原本饱满的玉米粒眨眼实现华丽“变身”,成为牲畜的“美味佳肴”。生产负责人告诉记者,经过蒸汽压片处理的玉米,其营养成分更易被牲畜吸收,提高肉牛、肉羊的肉质和奶牛的产奶量,可以进一步提高牲畜的生长速度,从而增加养殖户的经济效益。产品主要销售给小型牧场和内蒙古、山西等地的养殖户,与君乐宝牧业、现代牧业等大型企业保持良好的业务关系。

  相关数据显示,2024年万全区鲜食玉米种植面积18.5万亩、产量超6亿穗。如何应对产业蓬勃发展带来的秸秆、玉米皮、玉米芯的综合利用问题?万全区着力推进玉米秸秆综合利用,助力无废乡村建设。该区探索出“秸秆收获—运输离田—企业加工—养殖企业饲喂—粪便发酵还田”标准化作业流程;创新采用“以秆代费”模式,农机合作社为农户免费收获玉米,农户把秸秆交给农机合作社代替作业费。

  2024年,万全区秸秆离田实现全覆盖,机械化秸秆离田面积24.2万亩,秸秆饲料转化量达42万吨,玉米皮饲料化转化量11万吨、玉米芯粉加工量2万吨,全区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利用产值达1.2亿元。(记者 郝大钊 通讯员 邢鹏飞 罗纳)

编辑:李雅雯
河山新闻
移动客户端
张家口日报官方
微信“张小全儿”
张家口新闻网
官方微博
抖音扫码
关注@张家口NEWS
【张家口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