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9日,崇礼区雪如意滑雪场内熙熙攘攘。三位身穿制服、来自崇礼区人民法院的法官穿梭在人群中。从游客服务中心到雪道,他们将雪场里里外外走了一遍,副院长闫洁茹特意将一份司法“锦囊”送到雪场相关负责人手上。
“安全提示不容忽视,提醒游客要合理评估自身能力,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雪道,严格遵守滑雪规则,这些细节要提前告知游客,可有效避免一些安全事故。”闫洁茹说。
“‘锦囊’包括近年来我们受理过的滑雪纠纷案件,以及给其他雪场发送过的司法建议等。雪场可以根据这些具体案例,有针对性地进行预防工作,未雨绸缪,尽可能减少纠纷发生。”法官杨莉芳进一步说明。
拿到司法“锦囊”,雪如意滑雪场相关负责人说:“这是最接地气的雪场安全运营‘法则’。我们一定认真学习,按照建议进一步完善管理机制,提高安全运营能力。”
去年12月,随着雪如意滑雪场的正式运营,崇礼区人民法院第一时间在雪场成立了“法官工作站”,为雪场运营提供“司法守护”。这是崇礼区人民法院在各大雪场成立的第7个“法官工作站”。
滑雪运动具有专业性强、风险系数高等特点,因滑雪事故引发的纠纷时有发生。这些纠纷往往存在责任认定难、赔偿标准不统一等问题,给当事人带来诸多困扰。“‘法官工作站’正是针对这一特殊场景下的司法需求而设立的。”闫洁茹说,“面对‘热气腾腾’的冰雪产业,如何以精细化的司法服务助力全区冰雪旅游发展,这是崇礼区人民法院一直思考的问题。”
她介绍,工作站采用“驻点+巡回”的工作模式,法官定期驻点办公,开展法律咨询、诉前调解、巡回审判等工作。在滑雪旺季,工作站还开通“绿色通道”,对滑雪纠纷案件实行快立、快审、快结,为游客提供“一站式”便民诉讼服务。
2024年11月30日,在崇礼区某滑雪场,游客胡某与另一名游客何某因碰撞事故产生纠纷,之后胡某将何某起诉到法院。法院立案后,驻站法官第一时间到雪场查看监控,调查取证,并依法组织双方进行庭外调解。通过调解,双方对调解意见达成一致,最终被告当场履行了赔偿义务,原告提出了撤诉申请。据介绍,这起纠纷“案结事了”用时还不到一周时间。
除了提起诉讼立案的,诉前调解的案例更多。一位游客曾在某雪场微信小程序上购买了“20次实名制预付费滑雪卡”,因其未在雪场规定的雪季内使用完,导致剩余的次数作废。游客认为,自己并未看到雪场有关提醒,且雪场给不记名雪卡限制的期限过短,一旦售出概不退费的做法有碍公平,所以要求雪场将剩余次数费用退还。通过法官的调解,最终雪场同意将相关费用退还给游客。让这位游客称赞的是,调解过程中,法官全程通过电话、微信等线上方式沟通,为他节省了时间以及交通费用。
杨莉芳介绍,因为到崇礼滑雪的外地游客较多,此类纠纷尽量选择线上调解,这也是落实“定分止争”张家口模式的具体行动。
从雪道到法庭,看似遥远的距离,因为“法官工作站”的存在而变得触手可及。在崇礼,越到周末,“法官工作站”的驻站法官们就越忙碌。“在助力冰雪经济发展的道路上,我们努力做到司法服务‘不打烊’,随时随地解‘游’愁。”闫洁茹说。
(记者 张凤燕 通讯员 郑雅娴 周大伟)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