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时政 独家 县区 小记者 教育 医疗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冰雪网 数字报刊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县区新闻 > 蔚县 > 蔚县新闻

四万年前的人类使用颜料和复合工具
张家口蔚县三关村下马碑遗址发现考古证据,两次重大考古发现注定这村不平凡

2022-03-15 11:18:18  来源:张家口新闻网

  张家口新闻网讯:

  张家口新石器文化代表

image.png

  3月3日, 国家文物局在北京召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 通报泥河湾考古发现与研究最新进展。 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与中国科学院合作, 联合德国等国际学者, 在泥河湾盆地蔚县三关村下马碑遗址发现距今4万年前早期人类使用颜料和复合工具考古证据。

  这一重大考古发现,犹如一块石子投入湖面,掀起阵阵涟漪。 蔚县西和营镇三关村再次聚焦世人目光。

  杨海勇, 蔚县博物馆文物保护办公室主任。1999年,他来到蔚县博物馆, 一直从事田野考古工作。

  蔚县三关村, 这个以香业闻名的北方乡村,以三关遗址闻名遐迩。

  杨海勇介绍, 蔚县新石器时代考古发掘工作,主要是在1979年至1983年, 在国家文物事业管理局支持下, 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现为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吉林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和张家口地区博物馆, 组成张家口地区考古队, 在蔚县壶流河流域进行有计划大规模考古调查、 试掘和发掘工作,对三关、庄窠、筛子绫罗等遗址进行了大规模考古发掘;对四十里坡、琵琶嘴、大水门头、饭坡、前堡等遗址进行了试掘。

  三关遗址位于三关河东岸, 遗迹包括房址和灰坑,其中房址距今5000至7000年前。 文化堆积最下层是相当于仰韶文化阶段的遗存, 其上有相当于龙山文化时期的灰坑等,而早商、汉、辽时期遗迹直接叠压或打破上述地层和遗迹,文化内涵十分丰富。

  三关遗址所代表的张家口新石器文化面貌,体现了多种文化的共存与融合。 考古学家苏秉琦先生认为: 张家口是中原文化与北方古文化接触的 “三岔口”,是北方与中原文化交流的双向通路。

  事实上还有一种说法, 就是桑干河流域是黄色人种的起源地, 是中华文化的发祥地。

  蔚县三关考古, 是划时代的中国考古界大发现之一, 为中国人逐步认识桑干河流域的历史作出不朽贡献。

  转向旧石器时代考古

  三关旧石器时代遗址位于三关村东、 村南150米至300米处, 壶流河支流———西沙河西侧, 包括西沙河、 南台子和下马碑三个地点。

  遗 址 最 早 发 现 于2002年,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在此开展旧石器专题调查时发现了西沙河地点。2009年,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时, 发现了南台子地点和下马碑地点。

  三关旧石器时代遗址埋藏于壶流河第二级阶地内, 依地貌部位判断时代为旧石器时代晚期, 三个地点埋藏部位非常接近,时代也应该接近。 西沙河地点发现典型的细石器工业制品;南台子、下马碑地点则体现石片石器工业特点。 两种不同工业类型在同一区域出现, 为研究细石器工业的产生提供了可能, 对研究该地区旧石器向新石器的过渡具有重要意义。

  泥河湾文化是中国乃至亚洲旧石器文化发生与发展的中心, 遗址分布密集,文化层深厚,文化遗物丰富, 遗址范围除阳原县域外, 蔚县区域内涉及的范围也很广阔。 蔚县壶流河两岸的北水泉等十余个乡镇,均出露有泥河湾层,同属于泥河湾遗址群范围。

  发源于山西广灵的壶流河,流经蔚县、阳原,被称为蔚县的 “母亲河”,是桑干河的支流, 千年流淌不息。

  “2003年, 阳原马圈沟遗址已十分出名了。 泥河湾遗址密集的大田洼乡就在壶流河与桑干河汇集的地方。旧石器考古学家、泥河湾东方人类探源工程首席科学家谢飞认为,距今100万年至20万年,马圈沟一带已不能满足古人类生活, 他们突破小泥河湾(阳原盆地),迈进大泥河湾(即大同盆地、蔚县盆地、怀来盆地)。”杨海勇告诉。

  这一概念的提出,开启了蔚县旧石器时代考古工作的帷幕。

  2003年7月,杨海勇参加了蔚县旧石器考古调查。他记得,当时有4人参与其中,分成2组,在一个月的考古调查中, 河北师大教授梅慧杰发现了一个石核; 曾经发现马圈沟遗址的阳原考古技工白日有发现了柱状石核。

  这次考古调查的成果, 就是在壶流河沿岸发现了旧石器早中晚三个不同时期的遗址点15个,将泥河湾旧石器考古的研究范围延伸到蔚县整个壶流河流域。

        9年前的考古发现

  2013年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与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合作, 在泥河湾盆地开展旧石器时代考古发掘研究工作, 三关遗址逐渐进入研究视野。

  同年10月至2014年1月,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河北省文物研究所、 蔚县博物馆联合对该遗址开展发掘。 杨海勇参与了考古过程。

  对上述地点的发掘采用小面积勘察, 共完成发掘面积50余平方米,其中西沙河约30平方米、下马碑15平方米、 南台子约15平方米,都发现有石制品、动物化石,共发现石制品、动物化石2500余件。

  其中下马碑地点完成发掘面积15平方米,发现上、中、下三个文化层及1组动物脚印遗迹, 下文化层为一处古人类活动面,在10余平方米范围内发现石制品、 动物化石800余件,火塘一处,研磨赤铁矿燃料遗迹一组, 反映古人类生活场景, 文化遗物丰富, 石制品体现出小石制品工业的特点; 上文化层文化遗物数量较少,但发现有典型的细石器技术制品。

  杨海勇介绍, 下马碑遗址在路边, 紧挨着一条乡镇道路, 向东通往白乐镇;向西通往西和营镇。路边有一处断崖, 在断崖底部发现了文化层。

  蔚县三关再度受人关注

  伴随 《泥河湾盆地发现早期人类使用颜料和复合工具的考古证据》,于今年3月2日发表在世界顶级期刊Nature杂志上,经过9年的漫长等待, 当年的考古调查最终尘埃落定。

  下马碑遗址处于泥河湾盆地东南缘。 该遗址第6层堆积距今4.1万至3.9万年,考古发现赤铁矿石、火塘及其周边散落的石器、 骨器及动物化石碎片等。根据拉曼光谱、X射线荧光光谱等技术分析,确认一处富集赤铁矿的染色区, 部分赤铁矿石表面发现摩擦痕迹, 推测为颜料加工遗存。 此次发现的赤铁矿遗存将东亚史前人类使用颜料历史提早到距今4万年前。 出土石器以砸击而成的细长形小型石器为主, 部分细小石器表面发现骨柄残留和线性排布的植物纤维残留, 推测是古人类通过装柄、 镶嵌制作的复合工具, 被用来钻孔、加工皮毛、切割植物及动物软组织等。

  此次发现是我国乃至东亚地区目前已知最早的史前人类加工颜料、镶嵌使用细小石器的考古遗存,对于解读东亚及世界旧石器时代人类文化发展进程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

  蔚县三关旧石器时代遗址考古的新近发现,让其再度走进人们的视野。(记者 魏民 通讯员 张武)

编辑:李雅雯
河山新闻
移动客户端
张家口日报官方
微信“张小全儿”
张家口新闻网
官方微博
抖音扫码
关注@张家口NEWS
【张家口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