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是周一。下午,在张家口蔚县信访局三楼“蔚县访事”快手直播间,局长李海明准时开始了直播。
“我是内蒙古人,也是您的‘粉丝’,关注您好长时间了,想咨询一些法律问题。”
“我母亲今年五十多岁了,智力有缺陷,一直没有户口,现在看病报销成了问题,能不能帮帮我。”
……
从15时到18时,李海明眼前的电脑被点赞的“红心”刷了屏,挂满锦旗的直播间里,回荡着他充满乡音的耐心解答。
深皱纹,大眼袋,向下的面部线条,让49岁的李海明不说话的时候,自带几分威严。可面对信访群众和需要帮助的人,这张脸却始终充满温情。
四年前,刚从县公安局调任信访局的李海明,面对蔚县在全市居高不下的信访率,陷入了沉思:为什么群众有这么多难事急事需要信访部门解决?信访干部应该怎样面对来访群众?“信访是个筐,大事小事里面装,等不得、慢不得、更错不得。”李海明始终觉得,做好信访工作,就要迎着老百姓的方向走——在他的倡议下,“蔚县访事”应运而生。
“蔚县访事”直播设立了“海明说事”“民生服务”“法律咨询”等栏目,每周一、三、五下午,局工作人员、律师、心理咨询师都要分时段与网民进行互动,李海明随时参与,并认真关注后台留言,及时回复解答。
开始,直播互动人数并不多。没想到2019年12月5日,一段全网点击量超百万的视频——“信访局长怒斥欠薪企业”,却彻底将李海明变成“网红”。当日,70多名农民工到蔚县信访局反映企业拖欠工资问题,李海明把企业负责人叫到办公室,拍着桌子质问“农民工是最弱势的群体,你们拍拍自己的良心问一问,你们欺负弱势群体,良心过得去吗……”
两分钟的视频里,群众第一次看到了一个发脾气的信访干部。很多人评论,李海明这“一骂”,“骂”出了和群众站在一起的“同理心”。这“一骂”,也让农民工被拖欠的200万元工程款次日全部结清。李海明瞬间“圈粉无数”。
几年来,李海明只要工作时间允许,就坚持直播,遇见本地老乡,他说方言,遇见外省网友,他就说“蔚普”;讲法律的时候他称呼咨询人“网友”,解决矛盾的时候他喊咨询人“大妈”,受疫情影响家乡特产滞销,他靠着直播间的人气开始为蔚县带货,镜头前一口一个“老铁”……
有人说,在李海明的直播间,你能看到一个熟悉信访业务的专业人员、懂得法律法规的邻家大哥、心怀悲悯热情实在的亲戚朋友,就是看不到很多人脑海中的所谓的高高在上的政府官员。
今年夏天,一位80岁的内蒙古老太太,专程让女儿开车来蔚县看望“偶像”,要面对面跟李海明唠唠她家的烦心事。一点小纠纷,李海明给她讲了两个小时,临走还给老人带上了蔚县土特产。老人拉着李海明的手说:“咱党的干部,就要多出几个这样的人!”
上播,李海明是网友追捧的“网红”,下播,李海明就是信访局的“一号接待员”——
有人反映某小区附近垃圾堆放无人清理,次日下午,信访局联合相关单位实地下访调查,现场协调垃圾清理,并放置了固定垃圾箱;
有人反映某村饮用水水质问题,第二天上午,信访局邀请水质检测公司实地检测。为让群众放心,不久后,李海明又挨户上门,亲口尝水;
有人反映某小区楼房地基下陷,信访局马上会同住建局下访。两天时间,大家通过实地查看,发现问题属个别绿化带回添土未夯实,现场督促施工单位尽快处理。李海明则守在现场,全程进行快手直播;
……
有人劝李海明不要这么“高调”,他却说,信访工作没什么遮遮掩掩的,把法弄通了、把理讲明了、把情加深了、把事办好了,信访就能晒在阳光下!
几年来,“蔚县访事”累计接待群众4000多人次、协调推动解决信访复杂疑难案件3000多件,其中5年以上信访积案41件,网上解答政策法律咨询2.5万多人次、调处矛盾纠纷1200多件。
如今,李海明集“全国优秀信访局长”“燕赵楷模”等荣誉于一身,但他更看重自己的144万“粉丝”。有人让他谈谈成为“网红”的秘诀,他笑言:“得民心者,得‘网红’。”(记者 赵婧男 袁琦 吕慧)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