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耀镇石门村“秸秆画小课堂”文明实践项目
保岱镇下葫芦村的“德仁爱心理发屋”文明实践项目
黑山寺乡下榆林村“理论+农技双课堂”文明实践项目
东小庄镇大西庄村“四点半课堂”文明实践项目
今年以来,涿鹿县紧贴群众需求,坚持因地制宜,以“为群众办实事”为宗旨,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为抓手,整合社会资源和志愿服务力量,打造“善美涿鹿”文明实践项目,深入培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提升群众获得感和社会文明程度。
走进涿鹿县涿鹿镇东关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农民书画室,淡雅的墨香弥满整间屋子,一幅幅书画作品挂满了墙面。志愿者王晓刚正认真地向前来学习书法的孩子们传授书法技巧。在他的指导下,孩子们专注于书法世界,体验着书法的独特魅力。
“在这里,大伙儿可以利用业余时间来练练书法,学生放假期间,义务为学生提供一些学习书法的活动,这样既陶冶了我们老年人的情操,也为社会做一点小小的贡献。”王晓刚说。
考虑到村里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老人孩子需要陪伴,东关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立足群众需求,打造了“五小”服务文明实践项目,即“小毛笔、小剪刀、小工具、小锣鼓、小课堂”,为村民提供书法写作、义务剪发、免费维修、文化娱乐、知识普及的空间。对65岁以上的老年人,志愿者为其义务理发。此外,社区还建设了健身室,帮助老人们科学锻炼,强身健体。
东关村的文明实践活动,正是涿鹿县实施“善美涿鹿”文明实践项目的缩影。据涿鹿县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善美涿鹿”文明实践项目主要包括两个系列活动。其中之一是开展以“帮解民忧、暖心服务”为主题的“鹿小X”系列实践活动,如全县覆盖式爱心理发“鹿小剪”、便民义诊“鹿小医”、帮解民忧“鹿小帮”、惠民政策宣传“鹿小宣”等群众可感可知、具有涿鹿特色的系列文明实践活动;另一系列活动则以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为主题的“桑干”系列文明实践项目,包括书法、绘画活动“桑干墨韵”、非遗项目手工艺传承活动“桑干技艺”、戏曲文化传承活动“桑干涿韵”等。在推进模式上,通过统筹各部门资源,运用“中心+协会”“中心+党员志愿者”“中心+机构”“中心+五老人员”等“中心+”多元模式,凝聚社会各方人员力量,提升文明实践活动的参与率和服务质量。
7月29日,涿鹿县卧佛寺镇卧佛寺村独居老人王翠花家,几名施工人员正在为老人修理自来水管道。“孩子们今天来看看我,帮我修了管道,这下用水也方便了。”老人口中的“孩子们”正是卧佛寺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几名志愿者,这些年,从修房子到日常起居,志愿者们事无巨细,将老人照顾得妥妥当当。像王翠花这样的老人,村里还有不少,卧佛寺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持续聚焦“一老一小”“一病一残”“一弱一困”等群体,积极开展邻里守望、敬老助老等活动,让群众享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
“我们村现在有27个志愿者,大家各展所长,开展理论宣讲、卫生整治、文艺演出等活动,几位年龄较大的志愿者还成立了‘银龄志愿者服务队’,积极推动村历史文化的研究和传承,在他们的帮助下,我们成功申报市级非遗项目卧佛灯会,县级非遗项目段氏纺绳、卧佛寺土棋、卧佛寺灯山、灯阵等,现在我们村是远近闻名的‘非遗村’。”卧佛寺村党支部书记杨玉亮说,通过开展“善美涿鹿”文明实践项目,将志愿服务融入群众日常生活,同步开展邻里互助、典型培树、积分奖励等活动,帮助群众解决生活问题的同时,推进移风易俗,促进精神文明建设,让更多群众成为良好社会风尚的倡导者,共建共享和美乡村。
据介绍,今年以来,涿鹿县各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共组织开展“善美涿鹿”文明实践活动2660次,惠及群众8.1万人,同时积极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一站一品”建设,便民洗衣、孝老食堂、暖递驿站
等活动品牌受到当地群众广泛欢迎。春风化雨,润物无声。通过文明实践活动的大力实施,如今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不仅成为涿鹿居民生活的“加油站”,更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黏合剂”,凝聚起共建文明和谐涿鹿的强大合力。(记者 王棣 通讯员 郭颖晖 朱文君 张婧奇)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