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口新闻网讯:“成功,成功,我们成功了! ”3月2日上午,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火种采集, 在张家口赛区涿鹿县黄帝城以 “击燧鬲下点火”方式点燃“文明之火”。 直播镜头里,涿鹿县冬奥办取火专班的工作人员, 在火种采集成功的那一刻,欢呼雀跃。
任丽东采集完芦苇后,就地将其削尖备用。
去年12月,当最终方案确定以“击燧鬲下点火”点燃“文明之火”后,涿鹿县冬奥办随即成立了取火专班。 专班工作从准备火种采集所需材料开始。 为了体现简约办奥理念,从场景搭建取火平台使用的土壤到点火用的燧石和木材等一应物品均是就地取材。
击燧点火中, 第一个要解决的问题是寻找燧石。 虽然听老人说桑干河边就有这种石头, 但是寻找也并非一帆风顺。 专班人员任丽东还记得, 当时他和同事们一起来到桑干河边,经过耐心寻找,并经当地老人确认, 终于找到了燧石。然而,还没来得及开心,专班人员就发现,这种燧石相互敲击后产生的火花太小达不到预期要求。为了确保点火成功,专班人员又找来泥河湾区域的燧石, 两种燧石相互敲击能产生较大的火花,最终确定用两地的燧石共同完成击燧点火。
随后需要解决的是采用哪些可燃物实现火旺烟小,并能在规定时间燃尽的问题。 经过多次燃烧实验,确定在整个点火区域中, 采用外围堆放木条、中间放置艾绒和芦苇的形式。 芦苇首先选定桑干河野生的芦苇,因为芦苇中空易燃烟小。 木材的选用着实费了一番工夫。专班人员到涿鹿县南山区民俗绕花的传承地求教老匠人,老匠人们建议使用硬木。 专班人员经过70次的燃烧对比实验,最终才选定了一处速成杨木。 为了减少烟气,他们将木材裁成1厘米见方、33厘米长的木条,并放进烤箱烘干其中水分。 摆放木条的方式也进行了多种尝试,竖立的“圆顶帐篷”形,横放的“金字塔”形,“小木屋” 形,“鸟巢”形等,最终选取了更加稳定的“鸟巢”形搭建方式。七边形“鸟巢”间留有空隙可以通风又不易风大将火焰吹灭,中间的艾绒和芦苇可点燃火焰且产烟很少,燃烧时间可控。
取火仪式是在用土坯搭建的取火台上完成的,叫做“土立方”。 它是由155块边长60厘米、高20厘米的土坯搭建而成,共有三层,每一层的颜色都不相同,寓意代表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文明。 这些颜色并非人工调色,而是土壤本身的颜色。 为了寻找这些土壤, 专班人员几乎寻遍了涿鹿县的每一块地域,最终找到黄色、深黄色和红褐色三种土壤,再在泥土中加入苒草, 反复踹活增加粘合度才能制成土坯。 建成后的“土立方”经一个多月的维护,3月2日才以最佳状态与观众见面。
(赵娜 高术东)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