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暑假,阳原泥河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迎来一批又一批研学“小朋友”。随着研学活动的不断升温,阳原县立足泥河湾丰富的文化资源和历史底蕴,深度挖掘并开发研学新业态,构建起独具特色的研学体系,让学生在“行走的课堂”中学有所感、学有所获。
早在2022年,阳原县就依托独有的泥河湾文化和农耕文化旅游资源优势,开始发展研学旅游工作。建成泥河湾人类起源省级研学基地与榆条沟农耕文化市级研学基地。2024年,阳原县深挖泥河湾、毛皮、农耕、桑干河生态和温泉、特色民俗等文化旅游资源,围绕该县四大主导产业,规划开发了“探源泥河湾、探秘毛皮史、打卡桑干河、品味民俗韵、体验农耕趣”5条主题线路,串联起18个特色研学点位,形成全域研学旅游多元化发展,以研学经济带动全县经济的发展。
今年7月,一批从蒙古国到河北英华双语学校交流学习的蒙侨师生走进阳原县泥河湾,沉浸式体验当地历史文化与乡村振兴成果。在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蒙侨师生们跟随讲解深入考古现场,直观感受远古文明的震撼。在博创未来研学旅游基地里,蒙侨师生们学习农作物种植知识,亲手操作传统农具,感受耕作之美。这样的研学活动贯穿了阳原县整个暑假。
“我们按照1至4年级、5至9年级、高中以上三个不同年龄段学生认知能力和学习需要,设计了以‘初识·泥河湾、好奇·泥河湾、探索·泥河湾、研究·泥河湾、期待·泥河湾’5个阶段的阶梯式课程体系,设计知识探索、实验研究、互动体验三大类40个核心课程。”阳原县研学活动相关负责人介绍。
在场景打造方面,阳原县创新打造“1234”沉浸式体验场景,1个容纳110人的研究中心报告厅,开展国内学术报告、科普讲座等。2个研学教室互动工坊,开发《玉猪龙》《猛犸象足迹化石》《地层瓶》等特色手作课程。3个户外实践区,开展地质时钟制作、钻木取火、野外考古发掘等体验项目。4个研学实验室,开设石器微痕分析、打击石器拼合组等实验考古课程,形成“理论研习 - 场景穿越 - 田野实操 - 科学探索”的闭环式研学链条,实现考古认知与沉浸体验的深度融合。
如今,阳原县对标国际CAMP营地教育和浙江良渚考古研学基地,重点打造“泥河湾人类起源研学基地”品牌IP,积极申报“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同时,阳原县坚持与文旅创意公司合作,科学制定全域研学旅游发展规划,实施遗址展陈、实景演出剧目编排、新旧石器文物库房及展陈等项目,丰富研学业态,致力于将泥河湾打造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人类起源考古研学高地。
(记者 马国萍 通讯员 仝辉 王玉萍)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