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在阳原县高墙乡南口村,杏农们忙着清理杂草枯枝、剪枝嫁接,防虫害,为夏日丰收做着准备。
供佛杏是阳原县特产之一,因杏个大、色艳、味美而闻名,被称为京西第一杏,荣获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据南口村人回忆,早在1918年,南口村安庆寺有位高僧门静禅师从外地带来一株杏树苗,亲手栽在寺前的菜园内,经过精心培育,杏树4年开花,5年结果,8年便进入盛产杏果期。杏果红里透黄,鲜美可观,味道扑鼻喷香,甜酸可口,是杏中极品,甚为罕见。门静禅师将成熟的杏果采摘下来,供奉诸佛,故起名供佛杏。
供佛杏具有抗旱、抗寒、抗病虫的较强能力。作为杏中之王的优良品种,供佛杏既易栽培又易成活,杏树可以生长在海拔1200米的黄土丘陵区,树形开张,叶厚而大,花期在-3℃无冻害。
供佛杏在阳原的栽培已有80多年历史。每年5月初开花,花期7到10天,可抗-2℃的冻害,7月下旬杏果成熟,平均单果重89克,最大达136克。果形端正个大,整齐度高。果肉细腻味香,果汁充沛,酸甜爽口。杏仁甘甜、离核,是杏果杏仁兼食品种。
早期,只是南口村民通过嫁接供佛杏在庭院种植,供自家食用。近年来阳原县种植杏林的村镇增多,南口供佛杏知名度持续提高, 市场扩大。如今,阳原县高墙乡那口村背部半山区的南口、马家庄、牛家坊、青疙瘩、九女池等27个行政村广泛开展杏林种植。目前,全县杏林种植面积达10000多亩,南口供佛杏也发展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主渠道之一。
传统种植之余,高墙乡借势“京西第一杏”连续多年举办南口供佛杏采摘季,延伸出供佛杏直播带货、供佛杏诗词大赛、穿越百里杏福长廊、杏王竞标赛等活动,不断发展踏春赏花游、美丽乡村游、民俗体验游,深入推动农旅融合发展,依托特色产业,推进生态农业、观光农业、特色工业发展,逐步形成各产业联动的发展格局,实现了传统农业向现代观光休闲农业转型发展的新突破。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南口供佛杏”也因活动走进大众视野。
记者手记:每年七月,高墙乡南口村杏果累累,供佛杏结满了枝头,泛着金红色的佛性光泽,阵阵的杏香悠然扑鼻而来。作为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供佛杏,近年来南口村因地制宜,依托阳原县旅游业发展,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杏产业,繁荣林果经济。围绕杏花节,村里持续丰富旅游元素,将风景叠加进场景、场景融入风景,更好地吸引游客,让游客深入体验乡村生活方式,享受田园采摘的同时,拓宽了村民增收渠道。记者 马国萍 通讯员 仝辉 黄晓燕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