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家湾遗址“准备石核技术”及相关石制品。(受访单位供图)
12月23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发布2024年度国内、国际十大考古新闻。其中,《泥河湾盆地新发现:110万年前古人类已具备较高技术水平和认知能力》入选国内十大考古新闻。
给出的入选理由是:“中外科学家对泥河湾盆地110万年前岑家湾遗址的最新研究揭示出欧亚大陆最早的‘准备石核技术’,表明岑家湾遗址古人类已具备较高技术水平和认知能力。”
阳原县泥河湾盆地,分布着涵盖旧石器时代早、中、晚期的各类遗址30余处,是研究早期东方人类起源和活动的重要区域。最新的这项成果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所裴树文研究团队联合西班牙高等科学研究理事会历史研究所、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中外科研单位共同完成,论文年内在国际学术期刊《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发表。
据研究团队负责人裴树文介绍,作为欧亚大陆东部古人类演化的重要区域,中国虽然拥有众多的早―中更新世(距今约258万―13万年)考古遗址,但早期的石器技术被认为长期停滞不前,具有相对原始的技术模式特点。
此次通过对岑家湾出土石器的技术分析和高精度3D扫描,研究团队发现了“准备石核技术”,这一技术的重要特征是生产具有一定标准的最终产品。遗址中还发现了具备一定修理模式的尖状器和钻器,这些单个修理工具为证实“准备石核技术”提供了更加坚实的证据。
业内认为“准备石核技术”起源于古人类石器技术演化的较高模式阶段。此前中国华南境内遗址发现过类似技术,时间距今80万年前。
裴树文认为,最新研究表明,拥有较高认知能力并掌握“准备石核技术”的古人类,在110万年前就生活在中国北方地区,并发展出一套与欧亚大陆西部不同的生存策略和技术形态。“作为非洲之外研究人类演化与技术发展的关键区域,泥河湾盆地在构建东亚百万年人类演化和行为发展模式研究领域具有巨大潜力。”他说。(综合自央视新闻等)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