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即时新闻 时政 独家 县区 小记者 教育 医疗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冰雪网 数字报刊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县区新闻 > 康保县

幸福生活入画来——张家口康保县不遗余力厚植民生福祉

2025-08-08 09:53:26  来源:张家口新闻网

  在康保县,要问群众的幸福感来自哪里?

  他们说,幸福感来自农村孩子搬进最好的学校;幸福感来自互助幸福院里的“一粥一饭”;幸福感来自免费公交的便捷无忧;幸福感来自一场场送戏下乡;幸福感来自点点滴滴的惠民实事……

  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近年来,康保县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用力,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一系列惠民生、暖民心的举措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image.png

  出实招破解“一老一小”急难愁

  今年“六一”儿童节活动现场,康保县顺安小学四年级学生王佳琪作为学生代表,在全校师生面前作了精彩发言,赢得满场喝彩。

  谁承想,这个曾经胆小怯懦、不爱说话的留守儿童,短短两年时间变得如此自信阳光,这与她身处的学习生活环境有着很大的关系。

  由于父母在外地打工,王佳琪常年跟随爷爷奶奶生活,一、二年级时,她就读的乡村学校,班里只有3名同学。她平时没有玩伴,常常待在家里靠剪纸打发孤单的时光。

  2023年9月,备受关注的康保县寄宿制学校——顺安小学落成并投入使用,来自全县13个乡镇小学的472名学生告别了乡村学校,全部进城上学,住进了环境与设施一流的新学校。王佳琪所在的班级增至29人,在老师的引导鼓励下,她很快融入到班集体中,学习成绩稳步提升,并成为班长兼文体委员。她还是拉丁舞社团的一员,经常在舞台上展示自己,成了品学兼优的优秀生。

  在顺安小学,像王佳琪一样变化之大的孩子还有很多。

  近年来,由于乡镇学校的人数不断减少,面对教育资源浪费严重、学点教师素质参差不齐、留守儿童课后无人看管等现状,康保县广泛调研,认真倾听群众呼声,于是改变农村教育面貌,提升农村教育质量成为迫在眉睫的事情。

  2022年初,康保县启动了高标准寄宿制学校建设项目,2023年8月底顺安小学落成,学校总投资9857.21万元,占地75亩,教学楼、宿舍楼、风雨操场等设施一应俱全。学校通过整合资源,扩充教师队伍等方式,为学校配备了强大的师资力量。

  一位学生家长坦言,孩子在学校学得好、住得好、吃得好,这为他们整个家庭解决了后顾之忧。

  “一老一小”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特别是农村空心化、人口老龄化、家庭空巢化日益严重的偏远地区,有效解决“一老一小”民生难点是政府部门的必答题。

  地处我市最北部的康保县,户籍人口为26.4万,但常住人口仅有13.8万,其中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近5万人,占常住人口的36%。特别是留守、空巢、独居等老年人,面临着生活无人照料、精神慰藉缺失等难题。

  为此,康保县创新实施了具有地域特色的农村互助养老模式——互助幸福院项目建设。该县先后累计整合资金9000多万元,在15个乡镇共建成互助幸福院36所,累计安置2600余名老人。互助幸福院配备暖气、卫生间等,设施齐全,极大提升了农村老人的居住条件。

  除农村互助幸福院外,康保县还在社区(村)建立了29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和4所民办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其中三级养老服务机构重点收住区域内中度、轻度失能和生活能自理的困难老人,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为他们提供助餐、助医、心理疏导、日间照料等养老服务。

  怡安康城是康保县居住老人最多的一个社区,依托社区食堂,民政部门对不同年龄段的低保困难老人给予餐补惠民政策,着实解决了部分老年人“吃饭难”问题。

  如今,康保县已初步形成以县养老服务中心为指导,乡镇互助幸福院为支撑,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和村养老服务站为基础,民办养老机构为补充的县乡村三级养老服务体系,不断织密养老服务保障网。

image.png

  把“关键小事”办成“温暖大事”

  自从去年1月康保县零工市场建成,58岁零工康素花再也不用站在街头等“活儿”了。

  长期以来,零工在马路边揽活是一种传统的就业方式,他们身边摆上一块牌子,写上“木工”“水暖工”“小工”等介绍自己,等待雇主“找上门来”,寒冬酷暑、风雨兼程,是他们守望工作时的写照。

  为更好地解决零工人员就业,康保县于2023年投入130万元专项建设零工市场,于2024年1月12日正式投入运营。市场内设有综合受理区、技能培训区、信息发布区、洽谈区、等候休息区等,可为零工们提供集招工候工、现场招聘、信息推介、技能培训、政策咨询、劳保维权等一系列全免费、公益性、一条龙服务。

  走进康保县零工市场,这里有免费的开水间、活动室、健身室等,为零工们提供了舒适温暖的环境。

  康保县就业服务中心主任王常斌介绍,目前康保县已打造1个零工市场和16个乡镇零工驿站,形成“1+16+N”的服务体系。零工市场由专职管理团队运营,从企业招聘信息汇总发布到用工需求推荐,从专业技能培训到相关政策解读,从社会工伤保险缴纳到法律咨询援助等,全面精准服务全县零工人员。

  “外出务工有专车接送,雇主不提供午饭的时候,零工市场免费提供,这里就像家一样,成了我们坚实的依靠。”康素花说。

  不只是零工市场,在康保县,随时随地、可感可知、温暖民心的城市温度触手可及。

  41辆新能源公交车、11条线路、15个乡镇,覆盖县域3365平方公里,所有城乡公交线路政府买单,群众免费乘坐,而这样的免费已持续3年多时间,这在全省当属首例。

  康保县域面积广大,从县城出发到最远的哈咇嘎乡有55公里。一位居住在县城,老家是哈咇嘎乡的居民说:“以前回趟老家不容易,打车得100多元,现在有免费的公交车,想回就能回,别提多方便了。”

  县公交公司经理郭学兵告诉记者,目前,只跑县城的公交有4条线路,跑乡镇的有7条线路,像路程较远的哈咇嘎乡往返一趟需要3个小时,一天跑2个往返,基本保证了全县居民的出行需求。

  去年11月,由中国联通援建的“智慧公交站”投入使用,这将该县的公交服务又推向了新高度。

  智慧公交站配备遮雨棚顶、加热座椅、高清监控等先进设备,显示屏上实时显示着公交车的运行情况,乘客也可以通过手机A p p等终端查看公交车的行驶位置、预计到站时间等。这种“看得见、摸得着、用得好”的乘车体验,让居民感受着城市建设与发展带来的美好生活。

  公交“小车轮”,承载“大民生”,在康保县,一说到公共交通,居民们的夸赞声透着满满的自豪感和幸福感。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在聚焦困难群众需求上,康保县用力用情进行精准帮扶。

  2024年,该县投资1200万元,建筑面积达5400平方米的高标准残疾人康复中心建成投运,建成功能训练室22个,配套康复床位46个,同时,购置了300多万元的康复训练医疗设施设备,为残疾人康复训练创造了良好条件。年可满足1000多名残疾人进行各类康复训练。

  为了更好精准助残,康保县残联与县人民医院合作运营残疾人康复中心,并将康复服务延伸到乡村,让有需求的残疾人都能获得康复服务,在减轻病痛折磨,提高生活能力的同时,也让他们的健康有了“医”靠。

image.png

  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6月24日,康保县二人台文化艺术传播中心座无虚席,当天又是惠民演出的日子。

  “从小看到头发白,一辈子不离二人台。”在康保县,这句脍炙人口的流行语真实反映了当地人对二人台的喜爱之情。

  为了满足基层群众的看戏需求,康保二人台艺术团每周都要在传播中心开展一场公益演出,面向群众全部免费开放。

  促进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离不开丰富、优质的文化产品。而作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康保二人台,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其深厚的乡土气息与鲜明的地域色彩,铸就了其别具一格的艺术魅力。

  康保县在将这一戏曲艺术传承好、发扬好、利用好上持续发力,大力实施“送戏下乡”惠民工程,通过政府补贴、演员下乡的模式,把实实在在的实惠送到老百姓身边。

  康保二人台艺术团团长张宝告诉记者:“今年,我们从5月份就开始了‘送戏下乡’惠民活动,每个星期要抽出6天时间到乡镇演出,一个乡镇至少演6场。我们还将表演与精神文明宣讲相结合,精心编排节目,用百姓乐于接受的方式开展党的理论政策宣讲、先进典型宣传、幸福生活讴歌等,愉悦群众身心,弘扬文明新风。”

  与此同时,康保县已连续举办7届“彩色周末百姓大舞台群众文艺汇演活动”,活动以“大家唱、大家跳、万众乐”百姓大舞台的形式,营造“全民参与、全民共赏”的城市文化氛围,让人民群众享受一个夏天的文化艺术大餐。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尽全力为群众谋好事、办实事。近年来,康保县不断加大体育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创造美好生活,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机器人带路、智能图书检索、智能书架一键还书……在康保县图书馆新馆,形式各异的智能设备科技感十足。

  今年4月22日,康保县图书馆新馆正式开馆,一座环境优美、功能齐全、设施先进的文化新地标呈现在群众面前。康保县图书馆新馆位于政务服务中心三楼,馆内面积达3215平方米,藏书14.7万册,设有儿童阅读区、电子阅读区、期刊阅览区、休闲阅读区、艺术交流区等多个功能区域。通过中国联通的智慧帮扶,新馆配备了大数据管理平台、时光轴电子书等现代化设施,让群众亲身体验到信息化、数字化改变生活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在康保县,体育惠民工程同样硕果累累。

  2022年9月,康保县全民冰雪体育综合体建成并投入使用。其由气膜滑冰馆、气膜游泳馆、气膜综合体育馆三座现代化气膜馆构成;其具备承接国内A类和国际B类的冰球、冰壶、速滑等冰上赛事的能力,建成运营以来,已举办和承办多项全国、省、市重大赛事。

  依托冰雪体育综合体,康保县大力发展冰雪运动,促进体教融合发展,针对全县中小学生,免费开展滑冰、游泳等实训课程。“冰雪三进”活动,平均每年举办40场群众冰雪赛事,年均培训5100多人。

  2024年,康保县把民生工作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民生领域支出28.2亿元,占全部支出的84.9%。青龙村幼儿园完成搬迁,职教中心综合楼全部完工,城关小学和第二中学新建教学楼主体完工,县中医院门诊楼、县医院急诊急救中心全部完工,新建社区日间照料服务站3个……一件件民生实事落地开花,擦亮群众幸福生活底色。(记者 张凤燕 通讯员 刘雅轩)

编辑:李雅雯

责编:王卫

审核:闫振寰


编辑:李雅雯
河山新闻
移动客户端
张家口日报官方
微信“张小全儿”
张家口新闻网
官方微博
抖音扫码
关注@张家口NEWS
【张家口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