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即时新闻 时政 独家 县区 小记者 教育 医疗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冰雪网 数字报刊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县区新闻 > 怀来县

【见证80年·报答】新中国水利建设史上第一座大型水库——官厅水库开建的背后

2025-08-19 09:32:21  来源:张家口新闻网

  1954年5月,燕山脚下,永定河奔腾的野性被一道初生的长坝驯服——官厅水库落成蓄水。这是新中国水利建设史上第一座大型水库,一个在废墟上站起的国家,用双手与意志勒住千年水患的缰绳。

image.png

  抉择 废墟上的第一张水利蓝图

  1949年,新中国初立,满目疮痍。永定河却未因此收敛半分暴戾性情。历史记载中,这条河曾留下过“十年九灾”的沉重印记。1949年夏秋之交,一场洪水席卷京畿,冲毁良田无数,更如冰冷的警钟敲响。治理永定河,刻不容缓。

  面对百废待兴、技术薄弱、资金匮乏的困局,决策者将目光投向永定河上游的官厅山峡。此处峡谷窄深,地质稳固,是筑坝拦洪的天赐之地。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果断拍板:举全国之力,兴建官厅水库。其意义远超单一工程,它承载着安澜京畿的急迫需求,更被赋予开创国家水利建设道路、积累经验、培养队伍的宏大使命。这是新政权对人民生命财产最庄重的承诺。

  鏖战 血肉之躯铸就山河屏障

12F0C16CA14F2DF0263AD2B99E8A1C6A.jpg

  1951年10月,沉寂的山谷被号角与红旗唤醒。来自河北、北京、天津等地的十万建设大军,肩扛简陋工具,涌入工地。没有重型机械的轰鸣,只有铁锤钢钎撞击岩石的铿锵,人抬肩扛的号子响彻云霄。广袤的工地上,涌动的是由血肉之躯汇成的海洋。亲历者回忆,哪来的大机器?全靠人!一人一根扁担俩土篮,一担百八十斤。爬坡过坎,肩膀磨出血泡,脊梁压得弯弯,可没人喊苦,更没人退缩!”这是人类意志对自然的宣战。

  工程三大核心——拦河坝、溢洪道、输水道,每一项都是硬骨头。拦河坝作为主体,需在永定河主河道筑起一座巍峨的土石坝。工人们采用当时最具可行性的“水中倒土”法:在湍急河水中,凭借人力与简易船只,将一筐筐土石倾倒入划定区域,层层压实,硬是在激流中垒起大坝的根基。溢洪道开凿于坚硬的花岗岩山体,面对现代风钻的匮乏,工人们手握钢钎大锤,日夜轮班,一锤一钎地啃下顽石。输水道施工中,为攻克复杂地质条件下的爆破难题,年轻的工程技术人员彻夜钻研,反复试验,在摸索中完成了关键的水下爆破作业。工地上,推着小车飞驰的“小老虎突击队”,巾帼不让须眉的“女子突击队”,他们模糊的面孔背后,是十万血肉之躯汇聚成的钢铁洪流。

  丰碑 安澜京畿,泽被后世

  1954年5月,官厅水库主体工程告竣。这座凝结着十万建设者血汗与智慧的丰碑,自此巍然屹立于永定河上。

  它首先铸就了守护京畿的“定海神针”。水库锁住上游洪水,使永定河下游洪灾频率锐减。自建成以来,它成功抵御了1956年、1963年、2012年等多次远超设计标准的特大洪水,使北京、天津及广袤的冀中平原得以远离泽国之困。其防洪效益,难以估量。

  它亦是新中国水利人才的“黄埔军校”。在官厅工地上成长起来的技术工人、管理干部数以千计,他们带着宝贵的实践经验,如种子般撒向全国后续的大型水利工程——十三陵水库、密云水库、三门峡、刘家峡……官厅的星星之火,终成燎原之势。其设计、施工中积累的“土洋结合”经验,如水中倒土筑坝、复杂地质处理等,为“一五”计划乃至后来众多水利工程提供了直接而珍贵的蓝本。

  它更是一座综合效益的“多面丰碑”。水库不仅防洪,其蓄水为京西工业及城市发展注入活水;坝后电站点亮了新中国早期工业化的灯火;库水滋润着下游万顷良田,推动农业稳产增收。

image.png

  回响 历史坐标下的时代叩问

  七十多载光阴流转,官厅水库静卧于群山之间,碧波如镜。2024年,这座70岁的“老功臣”又开启了新的历史使命,清除污染底泥1154万立方米,增加库容、保障水质。淤泥被“变废为宝”:用于填沟造地,绿化库区周边。同时,跨流域调水为水库注入活力,2022年蓄水量达6.92亿立方米,创26年新高;自2017年以来累计实施近20亿立方米的生态补水,让干涸多年的永定河重现全线通水奔流的生机。

  绿色赋能,泽润一方。“水库保护有多好,怀来发展就有多好!”怀来坚定走生态优先之路。淘汰煤炭、水泥等重污产业,拥抱数字经济、葡萄美酒、文旅康养。软通动力、腾讯等名企落户。借力“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湿地马拉松、天漠音乐节等活动蓬勃开展。一汪清水,正成为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最亮底色。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诠释。它的故事,远未终结。

   

编辑:李雅雯
责编:王卫
审核:闫振寰
河山新闻
移动客户端
张家口日报官方
微信“张小全儿”
张家口新闻网
官方微博
抖音扫码
关注@张家口NEWS
【张家口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