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赤城县大海陀乡大海陀村,“娘娘泉”的生产车间里车间机器轰鸣。清爽透明的水桶经过十二道消杀作业后,灌入汩汩流水,经由传送带包装、运输、入库,等待运往市场。
“2024年10月,在京举办的‘赤城好水’推介会上,‘娘娘泉’天然饮用水惊艳亮相,成为全场的焦点。”张家口淼淼泓洤水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魏科技介绍说,泓洤水业是2022年投产第一个桶装水的生产线,目前二期在建两条生产线,年销售额5000万左右。“县委、县政府谋划做区域‘好水’的公共品牌,对我们来说是鼓舞,是东风,更是动力。作为平北抗日根据地核心区域,大海陀村的岩壁上至今还留有聂荣臻、段苏权的题词,红色文化是村里最为宝贵的文化遗产。我们将立足这片富饶的土地,滋养出更多的区域品牌,丰富大海坨旅游的多样性。”
近年来,大海陀村立足当地自然条件优渥、红色文化底蕴深厚等资源,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水产品制造等特色产业,将红色文化与生态资源转化为发展动能,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大海陀村党支部书记刘志军介绍,在发展乡村旅游产业上,村内现有农家院21家。2024年,通过流转村民的破旧、废置房屋,他们还规划建设了“大海陀村乡村旅游”项目,项目分两期实施,规划建设特色民宿、游客接待中心、平北抗日历史展馆等。
依托“赤城好水”品牌和平北抗日根据地红色文化名片,这座地处海陀山区的小村庄,正书写着新时代乡村振兴的生动篇章。据统计,大海陀村通过特色产业融合发展,2023年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3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达1.8万元。
“通过流转房屋和参与务工,预计带动村内110户农户实现增收,可壮大村集体经济,持续实现村民增收20年以上。”刘志军说,他们将继续发扬海陀精神,做好“红色”+“绿色”两篇文章,让大海陀成为“网红打卡地”。(记者 亢春宁 通讯员 范云柯 艾洋 王怡宁)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