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即时新闻 时政 独家 县区 小记者 教育 医疗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冰雪网 数字报刊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县区新闻 > 赤城县

赤城常胜战鼓:擂响振兴好声音

2025-02-20 11:46:00  来源:张家口新闻网

  前段时间,赤城县常胜战鼓登上了央视七套春晚的舞台,向全国观众展示了其独特的魅力。这声声绵延传承了500多年的鼓声,气势如虹,奋进激昂,不仅是战场上的号角,更是老百姓心中的精神支柱,承载着满满的勇气和力量,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赤城县的一张响彻云霄的文化名片。而焦文来是这项非遗技艺的传承守护人。

  “常胜战鼓作为赤城县后城镇常胜庄村的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数百年的历史底蕴,是先辈们留下的宝贵文化财富。自2022年在市政府非遗中心立项后,我们传承和弘扬这一文化瑰宝的决心愈发坚定,也做了不少努力。”焦文来介绍说,“常胜战鼓”据传是在明朝时期,戍守防卫的将军为鼓舞士气而作,每次出征前,战士们都会擂响战鼓。后人根据记忆并聘请鼓乐师傅不断加工完善,形成鼓谱,该谱鼓点、套路、打法繁多,其鼓点节奏明快、气势磅礴,表演时鼓、锣、镲等乐器相互配合,发出震耳欲聋的声响,仿佛能让人感受到古代战场的硝烟与激情。随着时代的发展,常胜战鼓也成为常胜庄村附近开业庆典、重大活动以及婚庆等场合必不可少的表演节目,它所蕴含的团结奋进的精神力量,早已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焦文来在常胜战鼓激昂的节奏中长大,对这门技艺充满热爱。多年来,他一直致力于常胜战鼓的传承与保护工作。为了深入了解这门技艺,我不辞辛劳,四处走访各地的老艺人,虚心向他们请教;同时,查阅了大量的古籍资料,深入研究每一段节奏、每一个音符背后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底蕴。他精心整理了关于常胜战鼓的各项资料,从它的起源、发展历程,到独特的表演形式,从制作工艺的每一道工序,到传承过程中的感人故事,都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力求呈现出常胜战鼓最本真的面貌,让这一古老技艺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然而,传承之路充满了艰辛。由于年轻人或在外务工,或陪读,组织一次排练或者演出变得愈加困难。大家又上有老下有小,排练一次影响大家收入,加上鼓谱学习难度大、投入精力多,不少人在技艺传承上有挫败感和失落感。面对当时的情况,焦文来坚持了下来,他始终秉持着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责任感,为常胜战鼓的发展绞尽脑汁、全力以赴。

  基于常胜战鼓取得的影响力,他牵头成立了河北文来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编制了规划设计方案,旨在以助力乡村振兴为目标,围绕非遗常胜战鼓文化,打造京津冀地区极具影响力的红色文化故事基地。他们计划以常胜战鼓为核心,整合京津冀地区其他特色非市级非遗项目,打造一条集高端康养、文旅宜居、休闲娱乐、度假酒店、会议中心以及吃、住、游为一体的综合性商业村旅游线路。“这条线路将充分融合赤壁丹霞地貌的壮丽景观、朝阳道观千佛寺的深厚宗教文化、平北抗日红色陵园教育基地的红色历史记忆以及京北龙潭仙谷景区的清幽自然风光,实现文化与自然景观的深度融合。”焦文来说,他们还将打造特色商业街,并在重要节点时策划京津冀地区多类非遗表演、民俗展示等活动,不仅丰富游客的文化体验,有效促进非遗的传承与发展,还能带动区域文旅产业的繁荣,进一步提升京津冀地区的文化影响力。目前,常胜庄美村田园综合体三产融合旅游线路的规划方案已经全部完成,相关资源整合工作也顺利结束,项目已具备良好的启动条件。

  “常胜战鼓的传承与创新,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弘扬,更是对民族精神的传承与延续。”为元宵节准备着的焦文来说,乘着登上央视的东风,相信在各级的支持和集体的努力下,常胜战鼓将继续响彻赤城大地,走向更广阔的舞台。(河山新闻记者 左文婷 通讯员 金建龙)

  【记者手记】

  

  在赤城县,鼓声激昂的常胜战鼓不仅仅是一种韵律感强的音乐形式,也是这片土地上深厚文化底蕴的象征,更是当地人民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守正创新的生动体现。

  作为富有生命力的“活化石”,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孕育了丰富的文化遗产,蕴含着根植本土的浓郁特色,传递着共通的思想文化和精神追求。正是有了众多像焦文来这样的传承人的坚持,让更多人了解和聆听到传承数百年的号角,让高昂激越的鼓声在现代社会持续激发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奋进。保护非遗,做好新时代非遗传承“守艺人”,让非遗文化在新时代绽放新光彩。

编辑:苏颖
河山新闻
移动客户端
张家口日报官方
微信“张小全儿”
张家口新闻网
官方微博
抖音扫码
关注@张家口NEWS
【张家口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