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即时新闻 时政 独家 县区 小记者 教育 医疗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冰雪网 数字报刊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县区新闻 > 赤城县

党建引领乡村发展 生态赋能产业振兴
——访张家口赤城县云州乡党委书记靳卓佳

2022-08-25 10:53:19  来源:张家口新闻网

  党建引领乡村发展 生态赋能产业振兴

  ——访赤城县云州乡党委书记靳卓佳

  云州乡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过程中,坚持党建引领,全力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在农村落地生根。近日,记者就如何做好乡村振兴工作采访了张家口赤城县云州乡党委书记靳卓佳。

    记者: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云州乡如何抓党建促乡村振兴?

   靳卓佳:按照乡党委前期谋划,云州乡以“一带、两基地、三示范点、四廊道、多点位集聚”的发展战略,通过改变产业结构、“空心村”治理、基础设施完善、人居环境整治等措施,推动区域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一带”指:云州村、吕和堡村、沙古墩村、观门口村发展有机蔬菜种植业,集中连片,形成了示范带。“两基地”指:依托现有种植苍术、柴胡、芍药等中草药规模及与北京同仁堂技术指导优势,在猫峪村、仓上堡村发展赤芍种植业,集观赏和药用一体化,形成产业基地。“三示范点”指:窑子沟村、胭脂村、施家嵯村由政府出资建设了大型养牛场,周边村庄农户自行建设家庭养殖场,发展圈舍养殖业。“四廊道”指:公路沿线、乡政府东沟、猫峪东沟、水库周边四个区域,围绕瞄准整治重“点”、优化道路沿“线”、注重引领全“面”,以“点线面”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人居环境整治。“多点位集聚”指:以现有云州安置区为中心,针对“空置率”较高的13个自然村412户,实施白河流域生态保护与村庄搬迁整治项目。

   记者:乡村振兴离不开产业引领,在抓党建促乡村振兴过程中,如何实现建设乡村和发展产业同步进行?

   靳卓佳:云州乡以集中安置区产业园区配套项目建设的17个暖棚、49个春秋棚为基础,沙古墩村、云州村、吕和堡村、观门口村累计流转土地2000余亩,种植架豆、甘蓝等有机蔬菜,改变了传统种植玉米、土豆习惯。现该地块有大棚100余个,每年可种植2次,形成了集中连片种植,增加了抗风险能力;今年在云州村等4个行政村实施农村厕所改造项目,目前已开工建设户厕340座,8月底前全部完工;以打造夏家村为样本进行探索实践。在夏家村开展了人居环境整治“十小工程”,村史馆、民俗展览馆等主体工程已经完工,即将投入使用;规划建设民俗区、露营基地、垂钓营地、烧烤基地,最终实现村美、民富的目标。

  记者:进入新发展阶段,云州乡在乡村建设方面有哪些新的发展规划?

   靳卓佳:我乡牢牢把握建设“首都两区”定位,致力于提升土壤、水体和大气质量。一是治理土壤面源污染。水库周边一级保护区内耕地1200亩全部由政府统一流转,二级保护区内及水库上下游河道两侧耕地禁用农药化肥,推广使用有机肥,实现人工除草。二是探索循环农业发展路径。保护区内耕地种植青储玉米,青储玉米用于肉牛养殖,将牲畜粪便加工成有机肥,再提供到保护区内农田,实现循环农业。并决心以干部的“辛苦指数”,换来群众的“幸福指数”和云州的“发展指数”,将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真正落到实处。(记者 宋锦丰)

  以党建引领之“力”绘乡村振兴之“景”

  ——赤城县云州乡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纪实

  秋天,收获的季节。走进赤城县云州乡,连片的中药材大棚内种植的苍术、芍药等中药材长势正好;集中建设的易地扶贫安置区宽敞明亮,新建成的安置区产业园区内2600亩蔬菜种植基地拓宽了搬迁群众的增收渠道……

  近年来,赤城县云州乡坚持“一带、两基地、三示范点、四廊道、多点位集聚”发展战略,以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为总抓手,强化党建引领,通过产业结构调整、“空心村”治理、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整治等措施,统筹推动区域发展,在霞城大地谱写了一曲曲激昂的产业富民歌。

  

  

  思想先行 党建引领集体观念提质

    8月,走进赤城县云州乡政府大院,一种归园田居的即视感扑面而来,道路两侧的百果园枝繁叶茂、生机盎然,主楼外的大型花圃里种植的花朵竞相绽放、争奇斗艳,两座古朴的“党建菜园”——“闲暇庭圃”和“回香蔬苑”更生动体现了云州乡以党建促团结的工作思路。

  “这是我们凝聚人心,抓党建的一种新举措。”云州乡党委书记靳卓佳告诉记者,“菜园共划分9片责任田,全乡成立9个党小组,由班子成员牵头,全体干部职工参与种植、管理、收获全过程。”记者看到,小菜园内阡陌纵横、井然有序,园内蔬菜郁郁葱葱,长势喜人。

  管理小菜园只是云州乡抓党建促团结的举措之一。走进办公楼,办公室内配备统一规格的办公桌椅,每间办公室门口还设置有科室标识牌、人员分工牌,上有人员职责和联系电话,方便办事群众联系。

  自新冠疫情出现以来,云州乡政府食堂就统一实行分餐制,打造“透明食堂、安全食堂、放心食堂”,实现了安全、卫生、节约的目标。所有职工的宿舍房间也是采取布局统一设计,物品统一摆放原则,实行半军事化管理,还定期召开宿舍长会议,评比颁发红旗和黄旗,打造了良好的宿舍文化。

  通过实施机关环境卫生整治系列工程,机关大院的环境更加整洁优美。在日常管理上,通过严格教育管理,打造了一支团结互助的干部队伍。另外,全乡工作人员在脱贫攻坚、重点项目、“空心村”治理、信访稳定等工作上均实现挂图作战,明确时间表、路线图、责任人,工作推进有力。对党风廉政建设、基层党建、宣传、统战、武装、环境卫生整治等日常工作,科学谋划,精心组织,确保取得扎实成效。

  为更好地通过抓党建促进乡村振兴,云州乡坚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了解乡村振兴的“弱项”,坚持问题导向,抓重点、补短板,因地制宜地为乡村产业发展、劳动力就业、环境卫生整治等制定有效措施,真正把党的惠民政策落到基层、落到实处。

  夯实堡垒 党建引领特色产业兴旺

    “自从乡里建设了肉牛养殖场,可是为我们养牛户省了不少事,一年的收入也从最开始的2万元发展为现在的8万元,实现了双倍翻翻。”说这话的是云州乡施家嵯村村民马永富,今年53岁的他是村里有名的养牛专业户,他告诉记者,多年前他就以养牛为生,从最开始家养的20头牛发展为现在的60多头,离不开肉牛养殖场的支持,用他的话说就是,现在养殖场里的牛吃得好、睡得好,膘肥体壮,每头牛都能卖一个好价钱。

  “养殖场里配有水铡草机、打料化粪池等设备,节省了不少人工成本和时间,比在家里养牛方便多了,这里的环境也宽敞,养出的牛品质就好,价钱卖的也高。”马永富说。

  为方便养殖户养牛,云州乡政府因地制宜在窑子沟村、胭脂村、施家嵯村建设了大型养牛场,发动周边村庄农户自行建设家庭养殖场,发展圈舍养殖业,政府免费提供草料。下一步还准备在全乡11974公顷草场上打造有机牧场,除部分养殖户在肉牛养殖场养殖之外,可按一定载畜量在草场放牧,将传统放养和彻底禁牧的观念变为生态养殖,可发展观光旅游,真正实现“风吹草低见牛羊”。

  在仓上堡村中药材种植育苗基地,芍药、苍术等中药材长势正好,负责人赵天军挖出一株苍术告诉记者:“别看它个头小,它的营养价值可大着呢,清热解毒、祛风散寒,这一小株就能卖到5毛钱,一亩地就能产将近5000株,一个大棚能卖将近4万元。”

  记者还见到了正在地里忙乎的农户乔万生,他说,从春天开始就在这药材地里打工,一天旱涝保丰收能挣个130块钱,等到了冬天就闲下了。除了他之外,每天到中药材基地打工的农民可达80人次。

  如今,云州乡依托现有种植苍术、柴胡、芍药等中草药规模及与北京同仁堂技术指导优势,在猫峪村、仓上堡村发展赤芍种植业,打造了集观赏和药用一体化的产业基地。

  “云州水库周边一级保护区内耕地1200亩全部由政府统一流转,二级保护区内及水库上下游河道两侧耕地禁用农药化肥,推广使用有机肥,实现人工除草;保护区内耕地种植青储玉米,青储玉米用于肉牛养殖,将牲畜粪便加工成有机肥,再提供到保护区内农田,实现循环农业。”谈到乡村振兴,靳卓佳思路清晰,眼神坚定。

  富民强村 党建引领乡村融合发展

    在赤城县云州乡的南面集中安置区,4幢簇新的居民楼伫立在一片宽阔平整的土地上,红白相间的墙体上嵌着明亮干净的玻璃窗,尖顶上的金属瓦片在阳光照射下熠熠生辉……安置区居民楼旁还有一栋3层高的便民服务中心,外墙上“云舒锦苑”几个亮红大字格外醒目。整洁美观的建筑与远山相映成趣,为云州乡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

  “‘云’代表云州,把集中安置区命名为‘云舒锦苑’不仅表达了对搬迁群众的良好祝愿,也体现了不断满足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奋斗方向。”云州乡党委副书记孙晓姝告诉记者。

     云州乡空心村治理主要采取了“联村并建+易地新建”模式。目前已建成的一期工程占地面积23.7亩,建筑总面积16895.56平方米,建成七层电梯住宅楼4幢,共9个单元192套。在安置区的便民服务大厅,阅览室、棋牌室、乐器室、多功能厅等活动场所一应俱全,村民们不仅可以享受到文化服务,还可一站式咨询办理民政、社保、医保等业务。

  为方便搬迁村民真正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在集中安置区周边还配套建设了蔬菜产业园区,现该地块有大棚100余个,每年可种植2次,形成了集中连片种植,增加了抗风险能力。

  大棚承包人陆雨告诉记者,“每棚蔬菜产量在1500公斤左右,品质不错,基本不愁销售”。“活儿不累,中午管饭还有休息时间,离家也近。”住上楼房的村民冯亮通过安置区产业园的专岗指标实现了再就业,在大棚里负责除草、收菜等工作,每月能有4000元收入。

  对于新产业和新出路,靳卓佳也有思考、有规划、有憧憬,“我们紧邻的239国道是‘京蒙通道’。而且,云州的资源禀赋较好,旅游资源丰富,我们谋划修建猫峪村至冰山梁旅游环线道路20公里,建成后预计辐射带动沿线4个行政村9个自然村2000多人口的第三产业发展,可以拓展原有种植产业的盈利空间,带动更多村民就业”。(记者 宋锦丰)

编辑:吕永清
河山新闻
移动客户端
张家口日报官方
微信“张小全儿”
张家口新闻网
官方微博
抖音扫码
关注@张家口NEWS
【张家口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