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藏医药文化的热爱
2014年,一篇题为“基于藏文化传承与拓展的商业模式创新研究”的学术论文获得新加坡国立大学硕士学位毕业论文的优异奖,并在藏文化传承和发展领域引起了业界极大反响,文章中关于藏文化、藏医藏药文化的研究以及基于文化衍生的商业模式创新思考,得到了广大学者的热烈讨论和肯定,也让论文作者——藏族企业家晶辉受到了广泛关注。
是怎样的人生阅历,让这个曾经是警察队伍中的佼佼者弃警从商,决心把藏文化尤其是藏医药文化发扬光大,推向世界?
晶辉,1966年出生于中国西藏,1987年在中国刑警学院本科毕业后,到拉萨市公安局刑警大队工作,1992年,年仅26的晶辉因工作表现突出,被调至西藏旅游局旅游汽车公司下属藏港旅业有限公司任常务副总。1998年,刚过而立之年的晶辉开始下海从商,时至今日,晶辉已经是西藏唐蕃实业有限公司、西藏梅邦虫草制品有限公司、西藏唐蕃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西藏金珠雅砻藏药有限公司、西藏布达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西藏天一圣辉影视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公司的董事长。
对于藏文化,尤其是藏医药文化,晶辉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认为,藏文化在中华文化圈内表现出强烈的向心倾向,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它本身也是多维而向心的组合体。其中,非物质文化遗产(譬如藏传佛教道歌)、唐卡等方面,都应该得到社会各界积极有效的保护。尽管晶辉在这些领域也有所涉足,但他知道,要想在藏文化的保护上有所建树,比如先有所突破。贪多嚼不烂,而藏医药是在广泛吸收和融合中医药学、印度医药学等理论的基础上,经过长期实践形成的独具特色的医药体系,迄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从藏医药文化的保护入手,可能更契合晶辉自身的优势。
正是基于对藏文化,尤其是藏医药文化独到的理解和热爱,晶辉首先投身到了藏医藏药行业。在西部大开发的强劲东风下,晶辉用好用活了国家对于西藏的优惠政策,利用冬虫夏草这一藏产特色资源,把他创办的藏医药企业办的红红火火,已经形成拥有原材料采购、加工、销售一体化的藏医药保健品完整产业链,是国内藏医药行业的龙头企业之一。
饮水思源,富而思进,这位西藏走出的民族企业家非常热心公益事业。
2011年藏历年前夕,他以一个民营企业家的身份,向社会公益事业送温暖献爱心,先后捐款100多万元人民币;在“民营企业回报社会感恩行动”中,他向武警和边防部队捐赠了10余万元的物资。
汶川大地震中,晶辉的公司向地震灾区捐赠了200余万元物资及10万元现金;在玉树地震时,他又捐赠300万元高原救灾最急需的保健品和药品给灾区;晶辉还多次为西藏的“希望工程”、“春蕾工程”、西藏藏医学院、孤儿院、敬老院捐款,并长期默默地资助多名西藏贫困大学生,多年来,晶辉本人及其所在企业累计向社会捐赠的物资及现金已经超过800万元。
把藏医药产业提升到一个新高度
在现代社会,保护藏医药文化,需要依托商业手段,为此,他坚定的迈出了从商的脚步。晶辉认为,依托商业手段保护藏医药文化,应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整合资源,增强市场竞争力,第二,创新管理手段,开发新产品,第三,保护与开发并重,坚持可持续发展。在具体谈到第一点整合资源,增强市场竞争力时,晶辉说,要在做好品牌规划、强化品牌传播、抓好品牌经营上下足功夫,树立精品品牌,同时要依托品牌优势,提升精品的核心竞争力。
今天,晶辉旗下现已形成以拉萨虫草交易市场为中心,遍布全国大中城市50余家的“布达拉宫”冬虫夏草专卖店和布达拉大药房的市场网络。“布达拉宫”冬虫夏草现已成为国内消费者虫草购买首选品牌之一。晶辉旗下公司研发的有全国唯一的两个国家级(国食准字)冬虫夏草类保健食品:“梅邦虫草精”和“梅邦康健宝”口服液,同时,以最新生物技术研发生产的“布达拉宫全虫草胶囊”与“布达拉宫虫草酒”也拥有较高的市场知名度及品质信誉度。
据了解,2010年以前,西藏没有制定虫草的地方质量标准,大部份虫草产地没有申请原产地标识和地理标记,造成了外省区产的虫草冒充西藏产虫草,在消费市场上出现了假冒伪劣的西藏虫草,严重损害了虫草品牌声誉。晶辉的唐蕃公司近几年协同相关单位制定了西藏虫草的地方质量标准(《布达拉宫冬虫夏草质量标准Q/XZMB042009》)和申请原产地标识和地理标记,同时积极倡导成立了西藏那曲冬虫夏草行业协会,促进了“布达拉宫冬虫夏草”产业健康发展得同时,也实现了野生虫草产区的生态保护和合理开发相结合,虫草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当地农牧民增收相结合,晶辉本人也被推举为西藏冬虫夏草协会副主席和国家虫草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主任。
产品过硬的质量自然是消费者信任的源泉,凭借良好的产品质量,以及合作单位和消费者的信任,从2004年起公司生产经营的中药材原料出口排名全国第三;中药出口及中药材饮片出口在全国名列前茅;冬虫夏草出口1.5亿美元。同时自产产品出口产量一直位列全区第一。他们企业通过了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ISO14001国际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并连续三年被自治区商务厅评为“进出口先进企业”。
在出口事业蒸蒸日上的过程中,晶辉深知,将藏医药标准化,才能早日将藏医药推广到全世界。为此,他已经着手带领自己的研发团队进行突破。目前晶辉公司藏药中植物药部分正在按欧盟及美国FDA标准研究升级,这必将极大的改变藏药的生产、推广和销售格局。与此同时,他们已经和瑞士SGS建立联系,争取早日获得阶段性成果。SGS是全球领先的检验、鉴定、测试和认证机构,是全球公认的质量和诚信基准,通过SGS的认证后,很容易获得欧盟及美国FDA标准的认证。
[!--empirenews.page--]
用实业践行自己的信仰
晶辉告诉记者,藏医药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块瑰宝,藏医药的传承和发展,是每个藏医药从业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藏人,他已经将这一理念升华到信仰高度,他愿意用自己的实业来践行这样的信仰。
在记者眼中,晶辉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的西藏唐蕃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主打冬虫夏草系列产品的生产和出口,并以“布达拉宫”文字和图案作为其产品注册商标,从根源上有了属于自己的原生地保护标志。更重要的意义在于,这个走出去的品牌,本身就是推广藏医药文化最好的载体。在这些产品的设计上,不但充满藏医药文化的光谱,也寄托了一个藏族企业家对藏文化的理解和推崇。在晶辉眼中,这些“布达拉宫”的虫草既是商品,更是文化交流传播的纽带。
事实上,晶辉在自己的实业发展上,始终注重将藏区独特的文化元素予以消化和推广。比如,他创立西藏金珠雅砻藏药有限责任公司。晶辉告诉记者,“雅砻”位于冈底斯山脉与喜马拉雅山脉之间藏南河谷,是藏民族最早定居区和西藏第一个统一王朝——吐蕃王朝的诞生地,被誉为藏民族的摇篮和文化发祥地。西藏金珠雅砻藏药有限责任公司充分利用“雅砻”地域优势和文化底蕴,在挖掘、发展藏医藏药的文化精髓上下了很多功夫。
在提到藏文化商业化开发新模式这个话题时,晶辉认为,所有的藏文化商业化开发必须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并找到三种效益的最佳结合点。他的“布达拉宫”冬虫夏草品牌,始终围绕西藏冬虫夏草这一特色资源积极进行生态保护性综合开发。通过“公司+农牧民+基地”的经营模式,科学指导农牧户采挖,既保护了生态环境,又为农牧民脱贫致富找到了出路。这个项目的成功实施不仅给晶辉的公司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也将有助于带动其它相关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于解决社会就业,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繁荣西藏民族经济都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晶辉在实业上的努力,对藏文化保护的追求,以及对推广藏文化,尤其是藏医药文化的探索,使他成为西藏地区名副其实的社会贤达。这些年来,他不仅是西藏政协第九届政协委员、西藏总商会副会长,而且还成功跨入香港工商界,成为香港的投资总商会副会长。这些充满光环的社会身份,又反过来对他推广和保护藏文化藏医药产业提供了帮助。
比如,2012年西藏自治区冬虫夏草协会挂牌仪式暨首届会员代表大会在拉萨举行,这标志着西藏自治区冬虫夏草的采集、经营等方面将步入规范化的轨道。当时,西藏自治区冬虫夏草协会已有企业会员单位10家,经营户会员45名,理事37个,常务理事成员21名,顾问单位13个(其中专家顾问4名),共计138人。作为协会主要负责人之一,晶辉借势提出,要进一步完善和建立虫草采集、市场流通体系,将西藏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推进现代农牧业发展,增加农牧民收入的发展目标,得到了与会同仁的高度认可,为促进藏医药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作为区冬虫夏草协会理事单位,晶辉旗下的西藏布达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本着合理开发、发展西藏冬虫夏草产业的原则,有效保护农牧民的合法权益,会同协会拟定了《西藏冬虫夏草地方标准》执行草案,也得到了政府和有关部门的肯定和支持。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