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即时新闻 时政 独家 县区 小记者 教育 医疗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冰雪网 数字报刊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文学 > 张家口文学

记忆中的家乡年

2024-01-25 09:01:47  来源:张家口新闻网

  桑农

  早晨出门,寒风吹在脸上。在寒风中,忽然想起家乡人过年的情景。

  在家乡,每到腊月初八,人们就开始忙活起来了,这天母亲无论多么忙,都要给我们做腊八粥,再熬上一锅肉菜,这标志着新年要来到了,也就是从这天起,家家户户开始做粉条、杀鸡、宰羊等。

  《贴窗花》(剪纸) 任志国 作

  说起做粉条,母亲在我们那里可是远近闻名的大师,人们都邀请她去指导,我和弟弟总是跟在后面帮忙。有人说小孩子嘴馋,我可不那样认为,我们去不光玩,还能帮助大人们干活儿。做粉条时,母亲一边和面,一边指挥:“火大点,再加水……”粉条机在我们那里称饸饹床子,整个机体由两根大木头组成,利用杠杆原理,在大木头中间有铁皮做成的漏孔,人们把和好的土豆粉面放在中间的木洞里,大棍子一压,“咯吱”一响,粉条就成形了。我在上面压,弟弟在下面用盆儿接,这对我和弟弟来说真是太好玩了,大人们夸我俩能干时,更是让我俩心里美滋滋的。

  腊月二十三是小年儿,这天人们都要打扫屋子,母亲一大早起床,换窗纸,贴窗花,把小屋收拾得干干净净。从这天起,家家户户,老老少少都要换上新衣服,成年男人和小男孩儿要穿蓝色的衣服;中年妇女、少女和小女孩儿要穿红色的衣服;六十岁以上的老奶奶老爷爷穿紫色的衣服。那个年代,如果家里有当兵的,能弄一件绿色上衣穿,那可是高档衣服了。记得换上新衣服的那天,我高兴地到邻居大婶家显摆。一进门儿“刺啦”一声,当我低头看时,发现她们家门上有块儿翘起来的铁皮,把我的新裤子剐了个大口子,大婶给我从里面缝上了,忙着过年的母亲当时没有发现,直到年后给我换洗衣服时,才发现左裤腿膝盖部位是缝过的。

  更有意思的是腊月二十六和二十七,这两天要贴春联,那时候没有现成的,家家户户都要自己动手写,如果家里崇尚做生意,就写:“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崇尚民间乐器,就写:“易易易金木水火土,乐乐乐宫商角徵羽。”我和弟弟这两天都要忙着挨家挨户去品读那些原创春联。当然也有不贴春联的,如果某家当年有尊亲去世,当年不贴春联,以此表示对尊亲的哀思,当地人称此为“守孝”,孝期第二年贴绿色的,第三年贴黄色的,三年守孝期过后,才贴红色的。在旧社会,有富户家丁春节前上门要账,如果发现欠账户主已经贴好春联了,就不再敲门进入,只能等春节过后再去讨债。有个别淘气的小孩子年还没过完,就把别人家的春联点火烧着玩了,被烧的家庭虽然有些生气,但大过年的,也都以宽容的态度换上新的。

  记得有位写春联的老人十分神秘,据说他是新保安战役国民党部队中的连长,被俘后在我们那里接受劳动改造。他住在生产队马圈边上的小屋里,当时我和小伙伴去看他写春联,他虽然不说话,但写起字来却神采飞扬。他右手写右联,左手写左联,用嘴叼着笔写横批,写好后手一挥,意思是拿走。在我七岁那年,他离开了人世。因为他是外地口音,着急时才说几句话,当地人听不懂,所以至今谁也不知他姓啥名谁。

  最有意思的是三十儿晚上,这天家家户户挂红灯,鞭炮声接二连三,大年夜,母亲忙着炖肉,小孩儿都去街上玩,有的举着小灯笼,有的拿着鞭炮在街上放。每个小灯笼里有根儿小小的红蜡烛,一阵风吹来,纸糊的小灯笼烧得虽然只剩下半个,但是也玩得很开心。

  大年初一,家家户户要吃饺子,这天更有意思的是要去给长辈拜年,无论家富还是家贫,都讲究个老礼儿。这天上午长辈等着晚辈去敬拜,堂屋门口有块草垫子,长辈坐在堂屋正中央,晚辈进屋后向长辈连叩三个头后才能起身,随后长辈给敬拜的晚辈发个红包。这天如果在街上遇到年长的,年幼的千万要跪在路边,不要抬头,等到长者从自己身边走过后再站起来走路,否则长者会责怪晚辈不懂礼儿。

  大年初二,要去祭祖,家乡人的祖先观念很强,这天满山遍野都是祭祖的人,祭祖时要放鞭炮,意思是让祖先和我们一起过年。祭祖回来,要迎喜神。喜神在哪个方向,得去问问村里的智慧老人,然后人们把牛、马、骡子和驴子等牵出来,敲锣打鼓,放鞭炮,说来也怪,在鞭炮和锣鼓声中,那些家畜都往同一方向跑,并且是按照智慧老人指定的喜神方向奔跑,这种事情没法用科学的道理去解释,也许是种巧合吧!

  大年初五,人们要往外送土,在我们那里人们称此为:“五穷土”,因为从年三十儿晚上,家家户户都不扫地,一直坚持到初五早上,人们把家里的尘土扫起来,送出去,然后放阵儿鞭炮。

  初六这天,人们开始出门儿了,这天出门儿人们认为会六六大顺,这天新媳妇回娘家的,外出务工的,外出请客的,去未婚妻家拜年的等许许多多的人要外出,这天出门时人们要放一阵儿鞭炮,然后就红红火火地上路了。

  在家乡过年,最热闹的还要数正月十五晚上。当夜幕降临,人们敲锣打鼓,穿上戏曲服装,扮成古代宫女和将军,挨家挨户去拜年。那天晚上人们把院子打扫干净,把红灯笼挂得高高的,等着拜年队伍的到来。拜完年后,人们来到广场上,场地中央早就准备好一堆柴火,把柴火点燃后,人们敲打着锣鼓,围着火堆大家唱啊跳啊,还有人现场即兴赋诗朗诵:“正月十五月儿圆”,大伙儿跟着应和:“啊!月儿圆。”“家家户户笑开颜”,大伙儿:“啊!笑开颜!”“来年一定收成好”,大伙儿:“啊!收成好。”“和和美美大团圆”,大伙儿:“啊!大团圆。”锣鼓鞭炮齐鸣一阵后,下一个又开始即兴赋诗朗诵,大家围着火堆,一直庆贺到深夜。

  正月十五过后,人们开始唱戏了,自编自演的地方戏,上午一场,晚上一场,风雪不误,一直唱到二月二。

  二月二,龙抬头,标志春节假期全部结束,这天人们理理发,洗洗澡,把过年的新衣服换下来,开始下地干农活。

  不知道,曾经过了多少年,长大后就有了年的概念,爷爷的酒壶里啊,盛满着年的喜悦,爸爸的目光里,诉说着年的变迁……年啊年,中国的年。年年穿新衣,年年庆团圆!

编辑:苏颖
河山新闻
移动客户端
张家口日报官方
微信“张小全儿”
张家口新闻网
官方微博
抖音扫码
关注@张家口NEWS
【张家口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