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绿林好汉到革命战士,从称霸一方到一心一意加入到“为穷人打天下”的队伍,影片《风云山林》呈现的就是一个土匪世家从“山大王”到“革命者”的红色转身。《风云山林》剧本创作至拍摄完成历时五年,重温南梁革命根据地上的烽火革命往事,赓续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
近日,在央视电影频道(CCTV6)首播的电影《风云山林》,由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甘肃风行影视文化有限公司、中国军事影视城——张家口清河影视基地联合摄制,甘肃风行影视文化有限公司承制,电影频道节目中心出品,在我市清河影视基地取景。央视首播后,将在城乡电影院线和1905电影网广泛播映。
以小人物映照大时代
影片《风云山林》根据甘肃本土老作家余振东曾经获得甘肃省第三届优秀文学作品奖、《驼铃》文学一等奖的长篇小说《土匪世家》改编,由余振东和新锐电影编导邢立鹏担任编剧。国内知名青年导演张杰勇担纲执导,当红影视剧新星王品一,当红新星、中国歌剧舞剧院首席、一级演员唐诗逸分饰片中男女主角。
《风云山林》以20世纪30年代初南梁革命根据地为故事背景,通过讲述桥山地区土匪世家女司令童金龄与侄子童震远先后追随红军的故事,将南梁精神进行创新性的呈现,诠释了一个为反抗“土匪世家”,在红军队伍的启发、引导、扶助下,最终百川归海走上革命道路的故事。
“以小人物映照大时代,用小切口呈现大主题,让个人命运和时代风云相呼应,是《风云山林》的艺术追求。”编剧余振东说,作为革命历史题材的红色故事,该影片突出艺术转换和艺术创新。莽莽苍苍的桥山梢林,浑厚壮阔的陇东大塬高坡,辉煌灿烂的自然视觉基调,构建起历史活剧的舞台。
“影片整体风格以运动为主,以炫动多彩的运动镜头表现动作和心理。以年代人物命运为底色,致力于人物情感的表达和性格的刻画,着力将片中亲情、爱情和人物命运的矛盾,更深地转化为人性之间的较量。”导演张杰勇说,全片努力使每一场重头戏既精准又细腻,对曲折的故事情节的表现既清晰细致又节奏明快,让观众产生强烈的代入感。
制片人潘红阳表示,影片坚持“小成本、大情怀、高质量”的原则,在艺术特质与审美表达上积极探索创新,追求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剧本五年创作中完成数十轮修改,完成片后期制作修改达五六次。
影片《风云山林》叙事张弛有度,具有较强的观赏性。将一个传奇故事和一个个独特的人物的形象,融入在色彩斑斓的崇山峻林中,景色与情感互映,豪情与悲情交织,迷茫与希望更叠,加上多次出现的山林中和黄土高原上飞奔的马、惨烈的战斗,让影片充满了某种豪情与悲壮的诗意,表现出一种风格化特征和较好的审美意识,也为观众带来审美激情。
取景清河影视基地
“拍革命历史题材的故事,不仅要有好题材,更要有突破传统红色革命剧的创意和手法。《风云山林》就是坚持小成本大情怀,在拍摄和制作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精心打磨。”制片人潘红阳说,清河影视基地的山形地貌,风土建筑非常符合年代片、山地片和战争片的要求,影片的场景与庆阳本土高度契合,自然逼真,真实生动。
为使影片影像富有特色,自然逼真,客观真实地呈现厚重的历史沧桑感,剧组多次组织工作人员对莽莽苍苍的桥山梢林、浑厚壮阔的陇东大塬高坡,进行了精心的航拍、地拍,最终选择到1300公里外,与庆阳山形地貌相近,拍摄年代片、山地战争片条件优越的中国军事影视城——张家口清河影视基地取景,2023年底,用一个月的时间完成集中拍摄。
《风云山林》以20世纪30年代初陇东一代的土匪世家为主要人物,呈现南梁根据地红军队伍与土匪的交集,从“打交道”到“共谋大同世界”,穿插了不同的家庭和集体生活场景,以及大场面、高难度的侦查、战斗、操练、生产等戏份。自影片在国家电影局申报立项以来,主创人员经过多地考察和情节调整,选择以军事、农村题材为主,原始生态环境丰富多样的张家口清河影视基地作为主要拍摄地点开展创作。
清河影视基地在野外军事战场区,军事野外战场分布在十五道沟壑内,有平坦的开阔地、狭窄的山谷、茂密的树林、陡立的悬崖峭壁。碉堡、地堡、战壕、铁丝网遍布,还有砖木平房和窑洞式的营区。土匪山寨区是国内土匪山寨影视基地中建设规格最高、面积最大、区域地形最优的一个山寨。
自剧组抵达我市以来,在清河影视基地工作人员的引导协助下,勘查基地实景,在设计改造的基础上,制定拍摄方案,确保影片顺利推进拍摄。
清河影视基地副总经理郭晓斌介绍,作为《风云山林》的联合摄制方之一,清河影视基地大力保障影片的拍摄工作,在置景、道具、马匹管理、群众演员、餐饮住宿、车辆等方面发挥现场管理优势,为剧组提供了高效便捷的服务保障。
剧组将游击战、骑马对抗、攻城守城、救灾救民等重要的大场面戏份放在张家口清河影视基地拍摄,利用基地现有的山体、村落、窑洞等自然环境,和古建筑、城楼、野外战场等人造景观,先后完成了桥山正义军大本营、南梁根据地、山野峡谷、庆塬城等主要场景的设计和拍摄,最终为观众呈现一部节奏感十足、气势磅礴的红色革命大戏。
军事影视产业链有优势
“目前我市有6家影视基地,数量占全省的50%,位居第一。2020年以来,全市引进60余部影视剧拍摄、40余部影视剧后期制作,产业发展已渐成规模。”市影视产业发展促进中心主任钱郅祯说。
我市从2020年确定发展影视产业以来,经过多年努力,已初步搭建起影视产业工作组织管理体系,形成了以桥西区清河影视基地、怀来县天漠影视基地、经开区影视数字制作产业基地为重点,万全区探索之光纪录片制作基地等为辅助的6家基地和众多特色取景地。我市整合全市资源,对各县区166个适应于拍摄的景点建立影视拍摄景地资料库,把整个地区的影视基地全部联合起来抱团发展。张家口市清河影视基地被授予“中国军事影视城”“全国影视指定拍摄景地”称号。
清河影视基地位于桥西区东窑子镇清河村,闻名中外的万里长城第一门大境门就坐落于此。这里曾集聚清末民初洋行票号,是北方丝绸之路张库大道的起点,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军事典故众多。丰富多元的人文旅游资源,为兴建清河影视基地蕴积了无可比拟的优势。基地内的拍摄场景建筑占地500亩,建筑面积3.1万平方米;军事野外战场占地9500亩,被誉为“万亩影视基地”。
“随着电影行业的快速发展,影视特效把许多原来电影表现不了的题材搬上了银幕,建立了全新的电影语言样式和风格,为创作者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通过影视特效,导演能够创造出原本没有的人、景、物,能复苏庞大的古代建筑。”张家口塞上文化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张艳阁说,电影摄制者用此可避免让演员处于危险的境地,或者让电影更扣人心弦。
在军事影视剧愈发被重视的当下,作为影视制作中的重要一环,影视基地的产业化和专业化,深刻影响着剧组的拍摄进程和人员调度。同时,影视特效也是电影产业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而我市无论是在打造影视取景地,还是影视后期特效制作都取得了成功实践。
曾在清河影视基地取景的《我们的队伍向太阳》,摄制组在大境门内外街道拍摄晋察冀野战军解放张家口、石家庄、正定、新乐、定县等地的部分战争场面;首次以电视剧的形式全景展现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大决战》,军事战争题材网络电影《幸存者1937》……一部部有情感、有温度、有底蕴的优秀军事题材影视作品,为时代和历史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记者 郝莹玉 通讯员 赵雨如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