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央视《新闻直播间》对阳原泥河湾遗址群的深度报道,让泥河湾博物馆这座沉寂的考古博物馆一夜“出圈”。两周内泥河湾博物馆日均游客量激增,北京、天津等地家庭驱车数百公里前来“寻根”,高校考古团队扎堆打卡,一场解码东方文明起源的热潮席卷这片古老土地。
3月29日上午9时,泥河湾博物馆内已经有不少游客正在参观。央视镜头聚焦的两大“镇馆之宝”——10万年前的石球与166万年前的猛犸象肋骨化石,成为最热打卡点。“仿古实验数据显示,这些石球20米内命中率超70%,动能相当于现代棒球时速160公里。”听着馆内讲解员的细致讲解,参观者啧啧称叹。一位来自天津高校考古系的大学生隔着展柜玻璃细细观察石球表面痕迹:“10万年前的石球误差不到10%,简直是旧石器时代的标准化工业品!”“这些石球证明,咱们的祖先是生存游戏的高手!”看着旧石器时代的“精确制导武器”,北京游客陈昊想象着10万年前许家窑人“飞索猎马”的狩猎场景。而展柜中一段猛犸象肋骨化石,则带游客穿越到166万年前的马圈沟遗址,肋骨上清晰的砍砸痕迹,还原了古人类“第一餐”的场景。“孩子第一次明白,祖先不是课本里的符号,而是用智慧对抗自然的生存大师。”当地游客陶咏带着5岁儿子驻足良久。
当游客行走在泥河湾博物馆的六大展厅,仿佛置身于一部波澜壮阔的东方人类文明史诗,每件文物都是史前人类的微信表情包,是人类文明的已读标记。当百万年人类史遇见现代人,阳原泥河湾已然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文明枢纽,为本地文旅注入活力与人气。在这片土地上,系列模拟考古的非遗活化项目正有序打造,未来游客可参与体验打制燧石工具、钻木取火等古人类活动场景。记者 翟见英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