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即时新闻 时政 独家 县区 小记者 教育 医疗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冰雪网 数字报刊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文化历史 > 张家口文化历史

冀北艺术团送戏下乡点亮乡村文化生活

2025-02-19 14:57:36  来源:张家口新闻网

  连日来,河北冀北艺术团演艺有限公司在涿鹿县的一系列丰富多样的演出活动,不仅为当地群众带来了欢乐和温暖,更在非遗传承和文化惠民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2月17日(农历正月二十),河北冀北艺术团演艺有限公司晋剧分队在涿鹿晋剧代表性传承人胥爱珍和卓雁平的带领下,继续在涿鹿镇潭庄村为戏迷朋友们带来精彩的晋剧演出。

  演出当天,虽然冬日的寒意还未完全消散,但气温回升,天气晴朗,为演出增添了几分暖意。戏迷朋友们早早聚集在戏台前,兴致勃勃地等待着演出的开始。

  上午,传统戏剧《花打朝》拉开了演出的序幕。演员们身着华丽的戏服,以细腻的表演和优美的唱腔,将剧中的人物形象展现得淋漓尽致。台下的戏迷们看得聚精会神,不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叫好声。晚场的《回龙传》(第一本)同样精彩纷呈。演员们的精彩演绎,让观众仿佛置身于剧情之中,感受着剧中人物的喜怒哀乐。现场气氛热烈,观众的情绪也随着剧情的发展而起伏。演出结束后,许多村民意犹未尽,纷纷表示希望艺术团能多来村里演出。

  河北冀北艺术团演艺有限公司前身为三祖艺术团演艺有限公司,于2016年注册成立,是一家以传承和发展地方非遗戏曲文化为己任的民营演艺团体,演出内容丰富多样,包括省级非遗涿鹿秧歌角,市级非遗涿鹿晋剧、涿鹿岔河梆子,县级非遗涿鹿二人台,以及民族歌舞、小品等剧目。艺术团大都在涿鹿县境内各乡村演出,设有两个特色分队,其中,市级非遗“涿鹿晋剧”分队主要演出古装传统剧目,如《打金枝》《忠保国》《回龙传》等,让观众领略到传统戏曲的魅力;歌舞分队则以男女声独唱、二重唱、小品、小戏等表演为主,特别是根据当前形势自编的小戏,贴近生活,深受观众喜爱。

  艺术团不仅致力于传统剧目的演出,还积极创新,排演了一系列新编历史剧目和小戏。例如,为庆祝建党100周年,艺术团排演了省级非遗涿鹿秧歌角大型剧目《杨怀英》;2023年,艺术团推出了新编大型历史剧目市级非遗《马水参将李如松》;2024年,涿鹿秧歌角小戏《救生》登上了涿鹿县春晚的舞台,另一部小戏《不虚此行》则参加了“行走长城,读懂中国”长城万里行活动。这些剧目不仅展现了涿鹿县丰富的历史文化,也通过艺术的形式传递了时代精神。

  此次在潭庄村的演出是艺术团2025年“送戏下乡”系列活动的一部分。今年,艺术团的演出活动从1月27日(农历腊月廿八)起便已开启,目前定台演出已排至3月18日(农历二月十九),后续还将在农历四月十八、六月初六等重要节点安排演出,全年预计演出200场左右。 

  涿鹿县戏剧家协会主席刘建新表示,作为基层民营演艺团体,河北冀北艺术团密切结合当地文化需求,以传播地方戏曲非遗文化为抓手,打造了独具特色的演艺品牌,有力推动了涿鹿秧歌角、涿鹿晋剧等戏剧文化的传播与传承。同时,艺术团围绕乡村振兴大局,以文化惠民演出为主要途径,坚持深入基层农村社区开展送戏下乡活动,将党和政府的文化惠民政策落到实处。此外,艺术团以宣传和打造地方文化戏曲剧目为重点,先后排演《杨怀英》《马水参将李如松》《始祖轶事》《救生》等多部大戏和小戏,并在全县巡演,实现了当地剧种、当地故事、当地演员、当地演出的良好局面,受到百姓广泛赞誉。记者 李晓利 通讯员 杨存山

编辑:李雅雯
河山新闻
移动客户端
张家口日报官方
微信“张小全儿”
张家口新闻网
官方微博
抖音扫码
关注@张家口NEWS
【张家口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