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说明:行走在张库大道上的运货骆驼队(资料图片)。
张库大道已经成为张家口的一种文化现象。目前,在张库大道历史文化的传播过程中,社会上存在着关于张库大道宣传中的提法多样混乱、口径定位不一等问题,产生了困扰与弊端,值得商榷与统一。
把张库大道和草原丝绸之路混为一谈。其实,二者分处两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张库大道的形成发展是近几百年来的事,其繁荣期不足百年,而草原丝绸之路却是较为久远的历史。早在公元前5世纪在亚欧草原的中部,游牧民族之间贵重金属装饰品的交换与流通,逐渐形成了草原丝绸之路。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在《历史》一书中较早关注到这条贸易线路。据学者考证,希罗多德笔下的这条联通欧亚的草原大通道,由于地域广袤,元代及以前北方草原丝绸之路的涵盖范围各不相同,并呈现出差异显著的不同阶段发展特征。草原丝绸之路在辽元时期进入鼎盛发展阶段,此后渐趋衰落。在张库大道繁荣时期,草原丝绸之路已经衰落。
把张库大道和茶马古道、茶马互市混为一谈。历史上,茶马古道具体指的是,从唐朝开始的发生在我国西南地区,以茶叶和马匹为主要交易内容,以马帮为主要运输工具,地跨陕、甘、贵、川、滇、青、藏,到达今南亚、西亚、中亚和东南亚各国,是中国西南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而茶马互市也与张家口无关。历史上的茶马互市,又称茶马贸易,是我国西部历史上汉藏民族间一种传统的以官茶换取西藏等地少数民族马匹的政策和贸易制度。茶马互市是内地与西南边疆地区商业贸易的主要形式,大约起源于5世纪的南北朝时期,唐代时逐渐形成了规则,宋朝时进一步完善,明代基本上沿袭了宋朝的做法,在交易的地方设置“茶马司”,主要路线是从四川、云南等地通往西藏、青海、甘肃。茶马古道、茶马互市都是历史文化专用名词,和张家口的茶马贸易无关。发生在张家口的茶马贸易形式始于明代中后期,贸易地点在张家口长城沿线边镇,叫作张家口马市贸易或张家口马市。
把张库大道称为张库古道。据近年的考古发现,约8000年前张家口地域可能就存在着一条早期人类通往漠北方向的迁徙通道。从秦汉时期起,中原汉民族与北方游牧民族之间交流与征战,如西汉名将霍去病、卫青多次出击匈奴,著名的漠北之战也是大致沿这条通道深入漠北,击败匈奴,使“匈奴远遁,漠南无王庭”。我们可以把这条古代通道称为古道。而我们所说的张库大道虽然形成于清康熙中后期,但是其贸易的繁荣期却是从清道光时期(1821—1850年)开始的。此时,中国进入了近代社会,所以把张库大道称为张库古道,虽然不能算完全错误,但两者的历史时间跨度明显未能完全吻合。
把张库大道称为张库商道。这个说法重点在商,有些局限性。毫无疑问,张库大道确实是一条民族间贸易的大通道,但张库大道最初的路线是沿着康熙年间设立的阿尔泰军台线行走的。所谓的阿尔泰军台线乃至后来民间的张库大道,是清代中央政府管控边疆,通达政令,对外交流的一条政务之道。张库大道还是一条内地与漠北农牧民族间包括文化、语言、生活习俗等在内的民俗文化交往、交流、交融之道。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这条路又成为了一条中国共产党人及中国进步人士与共产国际交流的红色文化流淌之道。
把张库大道称为万里茶道。我们知道,万里茶道是17世纪末至20世纪前期古代中国与俄国之间以茶叶为大宗商品的长距离贸易线路,是横贯欧亚大陆的重要经济交往和文化交流通道。从福建武夷山开始,一直向北到达张家口,进而延伸到乌兰巴托、俄国恰克图直至圣彼得堡。从空间上论,张库大道是万里茶道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万里茶道上集散、外销路段的交汇节点,也称为万里茶道冀蒙段,二者属于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综上所述,张库大道既是民族间的贸易之道,也是政府管控边疆对外交流的一条政务之道,还是一条民俗文化交往、交流、交融之道和红色文化流淌之道。因此,我们认为,贴切、通俗、概括的叫法,应该还是张库大道为好。张库大道,既能够准确反映其历史地位和功能多样性,又能够避免与其他历史文化专用名词产生混淆。它简洁易上口、内涵可扩展。
张库大道这个词并不是新中国成立后某些专家学者或政府官员,为了形势的需要创造出来的名词,而是一个历史上的官方专有名词。“张库”这一缩略词,据考最早出现在1905年12月的《申报》上面的一篇名为《会议修筑张库铁路并开通商埠》的专题报道。
在民国初年察哈尔特别区行政文书的汇编——《察哈尔政务辑要》第624页,民国五年(1916年)12月8日察哈尔特别区都统田中玉《呈大总统拟请规复皮毛药蘑捐以作练兵的款文》中写道:“第二需即以捐款练兵分布张库大道,以实行保护商旅,使商人身受其益而乐于输纳。”这是目前发现的张库大道的最早官方称谓。由此也可见张库大道的名字有据可查、由来已久。
统一张库大道这一约定俗成的提法,这对于确认其历史地位、体现功能多样性、传承弘扬历史文化遗产、讲好张家口故事、避免称谓混乱所带来的困扰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王立功 李现云 关琛 刘振瑛)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