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在张家口这片承载着厚重历史的土地上,革命先烈多松年留下了深深的足迹。作为早期中共领导人,多松年与这座城市的缘分,宛如一首激昂的赞歌,在岁月长河中传唱。他为了理想和信念,为民族解放与共产主义事业不懈奋斗,最终在大境门壮烈牺牲,其英勇事迹为这座城市红色文化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为了挖掘和传承本土红色文化,市群众艺术馆积极行动,以曲艺故事这种独特的形式,将多松年的英勇事迹搬上舞台,让先烈精神在新时代重放光芒。 (李晓利)
故事作品《多松年》:传承红色基因 演绎英雄赞歌
记者 李晓利
多松年,这位中共早期党员,也是蒙古族最早的中国共产党党员之一,曾任中共察哈尔特别区工委书记。在风华正茂之时,他毅然投身革命,创办革命刊物,积极宣传进步思想,组织农村、牧区斗争,为革命事业四处奔走。作为中共热、察、绥特别区唯一代表参加中共“五大”……他为革命事业献出了宝贵生命。
精心筹备 还原英雄本色
在创作《多松年》这部故事作品时,市群众艺术馆的创排团队秉持尊重历史事实这一原则,深知这是对英雄最好的尊重,也是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精神的关键。前期准备阶段,他们先是前往察哈尔烈士陵园参观,在庄严肃穆的氛围中感受先烈的精神力量,随后便全身心投入到资料搜集与研究中。他们深入探究多松年的生平经历和革命事迹,查阅大量历史资料,同时向张家口历史文化研究会的专家学者虚心请教,力求还原一个最真实、最生动的多松年形象。不仅如此,团队还对已有的与多松年相关的文艺作品进行了深入研究,尤其是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创排且荣获国家艺术基金的大戏《多松年》,这部曾在张家口演出过的作品,为他们的创作提供了重要参考。
今年年初,创作正式启动。韩超、史进、李首斐等创作者们满怀激情地投入其中。故事围绕多松年展开,同时塑造了他的妻子以及反派警察等角色,以情景讲述的形式,再现“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北方奉系军阀张作霖疯狂捕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察哈尔省会张家口地下党组织遭严重破坏的紧张局势。多松年不顾危险,为营救同志,恢复党组织,毅然回到张家口,展现出他对革命事业的坚定执着。
整个创作历时两个月,多次易稿打磨剧本,排练持续一个多月,动作和场景都经过了无数次调整。创作团队深知表演时长有限,必须要在短时间内让观众明晰人物,抓住特质,有力传达作品精神内涵。
舞台绽放 传承革命精神
在表演环节,挑战巨大。表演形式是一个人在台上演绎着讲故事。短短8分钟的表演里,表演者需要一人分饰三个人物角色,并兼任旁白,从不同角度出发,呈现出四种不同语气。没有华丽服装加持,完全依靠表演者精湛的演技来塑造角色,对表情、动作、台词都要求极高。表演者张家豪虽有舞台表演经验,但接触曲艺故事还是第一次。他通过对多松年故事的剖析,仿佛穿越时空,亲身经历了多松年某一阶段的人生。在表演呈现时,他从内心出发,努力寻找与角色的共鸣点,将多松年的热血、爱国情怀、责任感和坚强不屈的意志展现得淋漓尽致。面对敌人时,他表现出坚定、果敢;面对妻子时,则展现出柔情似水的一面,全方位的剖析和展现了角色的性格特色。
在2024“艺韵北京”群众曲艺大赛“百团汇演”全国故事邀请赛中,《多松年》这部红色题材作品从六省市十余件优秀作品中脱颖而出,荣获最佳表演奖;荣获2024全省群文系统业务技能大比武一等奖;在“扬清风颂党恩”庆“七一”廉政文艺晚会、2024北京“中轴杯”优秀曲艺作品展演等活动中,其以新颖形式和感人情节深深打动观众,引起强烈共鸣。
这次的创排不仅是一次艺术创作,更是对张家口历史文化的一次深情回望和传承。编剧韩超说:“这部作品将多松年的故事以全新、生动的形式呈现在世人面前,让更多人了解这位伟大的革命先辈,感受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同时,也为张家口的文化原创作品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多年来,市群众艺术馆坚持深耕时代风貌,整合资源倾力打造精品力作,所创作的作品和节目屡获嘉奖,曾先后获得由文化和旅游部颁发的国家级奖项5次,省级奖项数十次,其中,2020年晋剧小戏《老戏台》和2022年干嗑《金笊篱》入选了“国家艺术基金(一般项目)”资助项目。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