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爷说话言太差,不由黄忠怒气发。一十三岁习弓马,威名镇守在长沙。”
“自从归顺了皇叔爷的驾,匹马单刀我取过了巫峡。斩关夺寨功劳大,军师爷不信在功劳簿上查一查。亦非是黄忠夸大话。”
随着小学生集体表演的旋律委婉、曲调精美、唱腔圆润的传统戏曲节目《定军山》,在桥东区胜利中路小学拉开了“戏曲文化进校园——青少年美育戏曲繁星行动”帷幕。
为进一步推进青少年美育工作创新开展,打造青少年美育定制化服务内容,提升学校美育教育水平,提高青少年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戏曲艺术传承发展,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了“戏曲文化进校园——青少年美育戏曲繁星行动”。日前,张家口戏曲艺术研究院走进桥东区胜利中路小学,为孩子们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戏曲课程,让他们近距离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
活动现场,张家口戏曲艺术研究院国家二级演员郭旭东,优秀青年演员胡雪、陈肖宇、陈强、吴一凡、温雅茹、于志文表演了晋剧传统剧目《寇准背靴》《穆柯寨》《喜荣归》《打金枝·绑子上殿》和《川剧变脸》,分别展示了帽翅功、枪架子、手绢功等戏曲绝活,以及身姿摇曳的水袖舞《百花争艳》等精彩节目。
该活动由国家二级演员王增全担任主持人,他的幽默和亲切让孩子们更积极参与每一个戏曲活动,尤其是化妆体验与教学互动环节,令孩子们沉迷戏曲世界。现场,伴随着悠扬的伴奏声,演员们用专业的唱腔和精湛的表演,让师生们身临其境感受到戏曲艺术的无穷魅力,其中女孩子们大多选择学习旦角的身段,男孩子们则对花脸显得兴致勃勃。在专业演员的指导下,学生们将身段做得有模有样,感受到不一样的戏曲文化体验。同学们纷纷表示,这么近距离观看戏曲节目,而且能尝试扮演角色,还是头一次。通过表演者精湛的表演,点燃了同学们了解传统文化的热情,进一步让学生接触戏曲、了解戏曲、爱上戏曲。
张家口戏曲艺术研究院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是一次充满意义的“播种”,势必唤起青少年对戏曲艺术的兴趣,通过近距离观看戏曲表演,了解戏曲常识,感受我国传统戏曲文化的魅力,让古老的戏曲艺术得到传播、传承,让戏曲艺术之花在校园生根发芽。
中国北方,尤其是河北省的戏曲传承与发展与张家口这块宝地是分不开的。由于它特殊的地理位置,历史上张家口就是我国北方商业重镇。商贾云集,市场兴旺,给戏曲艺人提供了生活空间,也为戏曲的生存与发展创造了条件。这块宝地不但孕育了晋剧、口梆子、二人台、蔚县秧歌、戳古董、张北大鼓等极富地方特色的曲种,也养育了几代戏曲名家。
我市戏曲源远流长,有着广泛而深厚的群众基础,涌现出许多优秀作品和人才,为我市的文艺事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近年来,我市戏曲文化进校园活动演出阵容强大,既有多次获得国家、省市奖项的老艺术家,也有优秀的青年演员,他们用精湛的演出技艺,使我市高校和中小学生在学校就能品味戏曲之美,欣赏戏曲艺术的魅力。
“戏曲这种艺术形式,广泛吸收了诗歌、音乐、舞蹈、美术、武术等多种文化艺术之精华,戏曲进校园,能帮助学生发现美、认识美,感受戏曲文化的博大精深,见证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风采。”桥东区胜利中路小学相关负责人说。
近年来,在戏曲文化进校园活动中,张家口戏曲艺术研究院等6家院团积极担负起文艺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依大学、中学、小学生不同的欣赏需求,对戏曲文化进校园活动进行专门的策划,对剧目进行科学筛选,撰写了通俗易懂的戏曲知识介绍,设置了“戏前说戏”等互动环节,走进我市高校和中小学校,让学生们品味戏曲之美。
值得一提的是,张家口戏曲艺术研究院面向中小学在校青少年学生,以学习与欣赏相融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为原则,采取“讲解+示范+实践”等多种有效形式,普及戏曲知识,激发广大青少年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推动形成戏曲传承发展浓厚氛围。
(记者 郝莹玉 通讯员 李晓丹 )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