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涿鹿地域范围内,有大量古地名的文化遗存,保留了丰富的上古信息。其中蔚县庄窠村就是一个非常典型、古老的村庄。说她古老,不仅是因为几千年前就有人在这里生活,还因为这里有很多黄帝时代的文化踪迹。
据村里老人讲,庄窠村原来是神农炎帝选育五谷的地方。由于村北海山寺一带泉流不断,土壤肥沃,种出的庄稼特别茂盛,炎帝就让部族在这里反复选育良种。因为种出的庄稼颗粒饱满,便将这个地方取名“庄窠”。炎黄联盟合符釜山之后,神农氏的后人便在这里潜心研究种植技术,用实际行动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据村里87岁的宋佃君老人讲,这里的村民自古以来很少外出做生意,都愿意守着村里的土地,大家都种得一手好庄稼。据说,20世纪70年代农村走大集体时,一年算下来周边村每天的工分只有几分钱,由于庄稼种得好,庄窠便能挣几毛钱。天道酬勤,也许庄窠村人骨子里真的流淌着神农的血液,才有了对农业的执着和丰厚的回报。
庄窠古堡位于庄窠新村西侧台地,东西两侧是古河沟。便捷的水源和安全的高地可能是古人在这里选址居住的原因。现存的古堡建于何时村民们已说不太清,残存的夯土堡墙,在风雨的侵蚀下,早已破损不堪,但古堡的布局依然完整清晰地保留下来,部分墙体倔强地挺立。鸟瞰古堡的街道布局,形同一个“古”字。前街“口”字形,后街“十”字形,有数条巷子与之连接。为什么是这种布局?村民们说是祖祖辈辈的传承。其实往久远追溯,“口”正是黄帝合符釜山“合符石”的形状,“十”便是黄帝中正公平治理天下的理念符号。仓颉正是依据这两个元素造出“古”这个字。把黄帝“十”字理念,刻到方形的石头上,使之万古传承,即为“古”字的最初含义。村里人说不清为什么要用“古”字布局,但还是一代一代地保护传承下来了。整个古堡庙宇按中轴布局,最南面是三官庙,往北依次为倒座观音庙、古戏楼、观帝庙、龙王庙。据67岁的李有荣老人讲,古村曾经有大小17座庙宇。如今马王庙、真武庙、财神庙、先生庙、五道庙,均已不在。庄窠村的庙宇,主要以黄老之道家庙宇为主,彰显着村民古朴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发展理念。
“先生庙”在这里似乎是唯一的存在。此前我们还没有听说过其他地方有过这种庙宇。所谓的“先生”,在农村里叫“顶神的”,也就是古代的巫师。从先生庙的位置向南眺望,除了一马平川的庄稼地,便是对面巍然屹立的华北第一高峰小五台山。小五台山在远古时期被统称为灵山。据《山海经》记载:大荒之中,有灵山,巫咸、巫即、巫盼、巫彭、巫姑、巫真、巫礼、巫抵、巫谢、巫罗,十巫从此升降,百药爰在。《山海经海外西经》曰:巫咸北有轩辕之国,穷山(今桥山)在其北,穷山之北为“诸沃之野”,在“四蛇”北。所以,灵山又名巫咸国、十巫山。对面灵山的十巫,与村里人对“先生”的敬重,想必“先生”对这里的先人给过莫大的帮助。据传说,四五年前,村里打了一口井不出水,在距离不远处又打了一次,还是不出水。后来村民来三官庙上香后,结果第二口井便开始自流而出,村民甚是惊喜。还有邻近的西堡村打了一个深井,结果出的是黑水。在三官庙烧香后,水就变清了。
其实历史上这里并不缺水。据老人讲东沟河不断,西沟泉水常流,曰“二龙戏凤”。高大厚实的堡墙把堡子分割成堡内和堡外两个部分,连接南门和西门是两条长长的石砌道路,遥遥延伸至沟底。水由北向南呈环状经南崖口泻出,流向古河道。悬崖、深沟和流水构成了古堡的天然屏障。庄窠堡形似凤首在西北,足蹬西南,凤尾部在南门外。在龙王庙西侧,还有一口“八角井”,被称作“黄帝井”,如今已被一个很大的石磨盘掩盖。八角代表八个方位,有八卦的寓意。如今海山寺泉水已不在,东沟河也已干涸。李有荣老人讲了一个传说:以前有一个白胡子老人从庄窠经过,见河水清澈、泉水涌动,品尝之后甚是甘甜,便用瓶子装了一瓶带走去饮,结果庄窠的河沟不久便干涸了。村民用很浪漫的故事,讲述了对自然气候变化的无奈。
庄窠不仅有太多的传说,还有丰富的考古物证。庄窠遗址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遗址以南台地遗存最为丰富,文化层厚达5米,断崖处可见灰坑、墓葬遗址。其古遗址有仰韶、龙山、夏家店下层和汉辽各时期的遗存。龙山时期的遗物有石斧、夹砂灰陶,细绳纹鬲、泥持灰陶罐。而这里还发现了很多巫师占卜用的“卜骨”,进一步印证了村民“先生庙”的故事。值得一提的是,遗址的下层是仰韶时期庙底沟类型早期遗存,这正好与神农时期文化相对应;上层是龙山时期的遗存,这正好与黄帝合符釜山之后的文化类型相对应。两种文化存在着先后的继承关系,有可能与黄帝时期阪泉之战、合符釜山重大事件相对应。(本文作者系张家口市文化学者、涿鹿县政协副主席张海新)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