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守库
涿鹿之战乃上古传说时代黄帝部族(部落联盟)联合炎帝部族在涿鹿(今河北省涿鹿县)战胜蚩尤部族的战争,是原始社会末期部族间为争夺生存空间、地位与权势而发生的一场决定性战役,成为关乎中华文明历史发展走向的转折性事件。然而,因上古时代并无文字记载,加之考古学证据严重匮乏,故关于涿鹿古战场的位置史学研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虚实杂糅,真伪难辨,致使难以窥其堂奥。笔者着重从典籍文献入手,对古涿鹿的地理位置再作梳理。
关于古涿鹿地理位置目前尚有争论,主要观点有“河北涿郡说”“河北磁县说”“河北巨鹿说”“河北涿鹿说”“山西运城说”以及“山东济宁说”等。产生这些争论的原因甚多,有学者认为择要有二:“一是古代文字通假字同音字较多,通假字如‘涿鹿’‘浊鹿’‘浊卤’‘独鹿’等,同音字如‘涿鹿’‘邾娄’‘邹鲁’‘阪泉’‘板泉’等;二是中国古代氏族往来迁徙频繁,致使不同地方有相同的地名,加之年代久远,地名的先后难以厘清。”此外,亦有古代中原典籍不详北地与历代治所变迁而释地等因素,由此产生了涿鹿之战的地方之争。研究涿鹿之战,须首要解决其地望问题。笔者将其地望视为今河北涿鹿,理由如下:
一、《史记》所载之“涿鹿”在古上谷郡
《史记·五帝本纪》记载太史公曰:“余尝西至空桐,北过涿鹿,东渐於海,南浮江淮矣。”以西汉首都长安为坐标,司马迁“北过涿鹿”考察之地,最有可能的地点有两处,即今山西运城和河北涿鹿。然有学者指出,汉朝以后才开始出现“涿鹿在山西运城”的说法,所依据的古籍文献几乎都是汉朝以后的作品。而且,从西周到西汉,司马氏家族一直生活在今河南、山西与陕西三省交界地带,山西运城恰处此地,出身史官世家的司马迁不可能对如此重要的历史信息毫不知晓,而明示于《史记》。故司马迁“北过”之涿鹿绝非今山西运城。而“河北涿鹿说”却有重要的历史依据。《汉书·地理志》记载,汉代置上谷郡,郡内设涿鹿县。当时上谷郡的管辖范围相当于如今的张家口市,涿鹿县的管辖范围相当于今天的张家口涿鹿县。北京大学教授王北辰先生认为,既然汉代全国只有一个涿鹿县,那么,作为汉代史官的司马迁“北过涿鹿”考察的就应该是上谷郡的涿鹿县。袭用古地名置县在历朝历代并不鲜见,这就确定了司马迁所记载的涿鹿,就是位于桑干河流域的河北涿鹿。
二、《水经注》记载古涿鹿即今河北涿鹿
北魏郦道元著《水经注·爨水》有云:“涿水出涿鹿山……其水又东北与阪泉合,水道源县之东泉”一段下,引《魏土地记》曰:“下洛城东南六十里,有涿鹿城,城东一里有阪泉,泉上有黄帝祠。”《水经注·爨水》“涿水出涿鹿山”一句下,杨守敬加的按语说:“《史记·五帝本纪》集解引服虔日,涿鹿,山名,在涿郡。张晏曰,涿鹿,在上古。《索隐》或作浊鹿,古今异字耳。按《地理志》,上古有涿鹿县,然而服虔云在涿郡者,误也。”爨水即今桑干河,下洛城在今涿鹿城西,三国时毁于桑干河水,之后在今涿鹿城址内重建。古涿鹿城位于下洛城东南60里,正在今涿鹿县境内。
三、与古涿鹿相联系的地点“中冀”密切相关
据史料记载,与涿鹿之战相联系的地点有“中冀”。“中冀”见于《逸周书·尝麦解》,有云:黄帝“持蚩尤,杀之于中冀”;《山海经·大荒北经》载黄帝败蚩尤于“冀州之野”。按《禹贡》之冀州,包括黄河以北太行山两侧的山西、河北、豫北和辽西南部地区。《淮南子》之冀州,甚至把《禹贡》之豫州西部也涵盖在内,所谓“少室、太室在冀州”。关键的问题是应该如何正确理解“中冀”,一则可解读为冀州中部,二则可解读为位于“中土”(即中国)的“冀州”,依据是《淮南子·地形》有云“正中冀州,曰中土”。依从后说,自然涵盖了古涿鹿;依从前说,从“冀州”范围看,将古涿鹿笼统归于“中冀”也并无不妥。
那么,黄帝部族与涿鹿又是何种关系呢?这就需要从黄帝部族身居何处入手,从古文献典籍和古文化遗存两方面去辨识。
一方面,从古文献典籍考证,黄帝部族应身居北方。据《山海经》相关记述,黄帝后裔多散居于北方。《大荒西经》:“有北狄之国。黄帝之孙曰始均,始均生北狄。”依姓、僖姓及任姓均为《国语·晋语四》所列黄帝分姓诸子中的一支。有如此多的黄帝后裔居处北方,因此,有理由相信,黄帝部族的发源地应在北方。又据《史记·五帝本纪》则云:“黄帝居于轩辕之丘,而娶于西陵之女,是为嫘祖。嫘祖为黄帝正妃,生二子,其后皆有天下:其一曰玄嚣,是为青阳。”据学者考证,西陵氏即方雷氏,为同一氏族或部族的不同名称,其居住地与古爨水及古雷首山有关,而古爨水即为今发源于山西北部,向东流经河北北部的桑干河,古雷首山则是山西北部雁门关附近的累头山。根据古代部族就近通婚的传统,黄帝部族应与方雷氏部族相近;从方雷氏又名西陵氏推知,黄帝部族很可能在今河北北部或内蒙古东部一带。
另一方面,从古文化遗存推知,黄帝部族应身居北方“红山文化”圈内。苏秉琦认为“考古发现正日渐清晰地揭示出古史传说中‘五帝活动’的背景。五帝时代以五千年为界可以分为前后两大阶段,以黄帝为代表的前半段主要活动中心在燕山南北,红山文化的时空框架,可以与之对应。”从而最先提出红山文化有可能是黄帝轩辕氏的遗迹。红山文化主要分布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至辽宁省西部一带,繁盛期约为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3500年。最近张家口宣化出土了玉猪龙的郑家沟,是5000年遗址,也证明了这一点。传说中黄帝有尚玉、尚云与尚龙等风俗,与红山文化出土的勾云形玉佩、碧玉C型龙等玉器以及所表现出的玉文化极其对应。国内已有诸多学者撰文认同此种观点。按照这种看法,蚩尤部族向西北发展至涿鹿一带,而黄帝部族向南发展也至涿鹿一带,双方在大战于涿鹿自在情理之中。(本文作者系河北北方学院教授、张家口市历史文化研究领导小组民俗专班成员)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