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即时新闻 时政 独家 县区 小记者 教育 医疗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冰雪网 数字报刊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文化历史 > 张家口文化历史

晋察冀军政干部学校和冀察军政干部学校在张家口的办学往事

2024-01-23 09:09:54  来源:张家口新闻网

  岳志强

  1945年8月,张家口从日本侵略者的魔掌下解放,成为晋察冀边区的政治、军事、文化中心。随之,一批我党的重要军政机构和文化教育部门进驻,长城边关张家口由此享有“第二延安”等美誉。

  在众多驻张院校中,有两所专门培养军政干部的军官学校,不仅为我军培养了大量军政干部,还是解放后众多军事院校的前身,为新中国的国防教育事业奠定了重要基础。这两所学校就是晋察冀军区军事政治干部学校和冀察军区军事政治干部学校,简称晋察冀军政干部学校和冀察军政干部学校。

国防大学联合作战学院校园一景

  作为寻访“张家口历史上走出去的大学”异地新闻采访活动成员,记者对相关史料进行了查考,2023年6月走访了坐落于北京的解放军国防大学;2023年10月,分别走访坐落于石家庄市的国防大学联合作战学院、陆军步兵学院石家庄校区和陈庄歼灭战陈列馆,探寻晋察冀军政干部学校和冀察军政干部学校在张家口的办学往事,以及这两所学校的来历和演变。

  抗大二分校从延安走来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校史馆,记者发现展室墙上有一张“解放战争时期抗大发展为军政大学”示意图,一行红底白字印入眼帘——“晋察冀军区军政干部学校,1946年2月,河北张家口。”示意图显示,晋察冀军区军政干部学校前身为抗大二分校,后发展为华北军政大学。在这所全国最高军事学府,看到“张家口”三个字,不免让记者激动和兴奋。

  晋察冀军政干部学校和冀察军政干部学校——这两所解放战争年代在张家口开办的重要干部学校,有着怎样的发展历程?又是在什么背景下与张家口结缘?以及迁离张家口后的去向?带着这些问题,记者前往坐落在石家庄市的国防大学联合作战学院,开始了一段溯源之旅。最后得出一个结论:这两个学校都源自一个学校——抗大二分校。

  2023年10月25日上午,在国防大学联合作战学院政治工作处唐家源中校的陪同下,记者一行步入联合作战学院校园。高大的翠柏苍松下,茵茵的绿地草坪前,一座三人雕像高高耸立,身形高大伟岸,透出军人特有的坚毅和威严。雕塑下是一行镀金行楷格言“军官的培养是最艰巨的战争准备——刘伯承”。雕像后面影壁的背面,是一面歌谱的浮雕,歌名为《抗日军政大学校歌》。

  “三座塑像分别是刘伯承、聂荣臻和叶剑英,以此纪念他们任校长期间对学院所作的贡献。”在唐家源的引领下,记者一行穿行过一排排高大挺拔的梧桐树,前往学院的军史馆。馆内,一张张充满历史感的黑白照片,一段段被血和火浸润的文字,一件件锈迹斑斑的战争遗物,都在诉说着一个个难忘的历史故事。

  作为校史馆创建的主要参与人,馆内的每一张照片、每一段文字,唐家源都如数家珍。在他生动的讲解中,记者听到了一个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抗大二分校”。也是在唐家源的讲解下,溯源之旅逐渐明朗。

《晋察冀日报》刊登《冀察军区军事政治干部学校招生简章》(张家口市档案馆藏)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卢沟桥事变。7月26日,《解放》周刊发表毛泽东的文章《反对日本进攻的方针、办法和前途》,文中提出了一整套办法来实行坚决抗战的方针,其中,文化教育方面的办法就是开展国防教育。

  在当时的晋察冀解放区,有一所从延安迁来办学的高等学校,就是抗大二分校。“抗大”的全称为“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俗称抗日军政大学。抗大的前身是1931年中国共产党在江西瑞金创建的中国红军学校,1933年扩建为红军大学,长征途中改称干部团,到陕北后与陕北红军学校合并称中国工农红军学校,后又改称西北抗日红军大学。1937年,该校随中央机关迁至延安后,正式定名为“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

  1938年底,为更好地适应抗战环境、学习前线丰富的抗战经验和便利敌后广大青年就学,中共中央决定在敌后建立抗日军政大学分校。12月13日,抗日军政大学召开关于学校建制改变的动员大会,正式宣布建立分校的计划。从国防大学校史馆展室墙上《抗大分校办学示意图》上看到,抗大先后设了14个分校,其中抗大二分校校长和副校长分别为陈伯钧和邵式平。12月22日,抗大二分校师生在陈伯钧和邵式平的带领下,分别从延安和关中奔赴处于抗日战争最前线的晋察冀边区办学。

  1939年1月底,抗大二分校先遣队到达晋察冀边区河北省灵寿县陈庄一带。3月,抗大二分校在灵寿县陈庄开学。资料显示,抗大二分校迁入晋察冀解放区办学受到了当地军民的热烈欢迎,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派出部队掩护学校顺利到达陈庄一带,分区司令员、政委率队出迎。聂荣臻司令员还派参谋长孙毅、政治部主任舒同等来学校慰问,向师生介绍晋察冀地区的斗争形势,并对学校提出希望。

1 9 3 9年1月2 8日至2月2 4日,抗大二分校3批抵达晋察冀边区陈庄地区

  在晋察冀办学期间,抗大二分校根据晋察冀解放区的实际情况,提出“安心地学习、艰苦地学习和深入地学习”的口号,设立了军事队和政治队。在学习时间方面,抗大二分校根据学员的知识储备情况,规定各期学制分别为4至8个月不等。课程方面,抗大二分校设置军事训练、政治教育和文化教育三类课程,并根据各期学员的学习情況和解放区的战争局势,适当设计和灵活调整各类课程占比情况和科目数量,既重视训练和提高学员的军事技能和政治觉悟,也注重提高学员的文化水平。二分校在晋察冀边区坚持办学四年多,先后培养了两万多名干部。

  “如果能去灵寿县陈庄实地看看,几位肯定会有大的收获!”对进一步了解抗大二分校在陈庄办学的那段特殊历史,以及其后的演化和发展,唐家源给出了建议。

  一场威震敌寇的漂亮歼灭战

  2023年10月25日,记者一行驱车前往灵寿县陈庄镇。

  便捷的交通条件,漂亮的路边绿植,川流不息的参观车队……一路上,看到的是一个个现代化场景。同行的当地同志告诉记者,随着陈庄的名气越来越大,各地前来考察参观的人越来越多,当地政府也开始深度挖掘红色资源,打造党史和国防教育基地,方便更多人前来学习了解我党我军辉煌斗争史。

  车停在了半山腰处的一座停车场。放眼望去,停车场下临水面如镜的横山湖,北面拾阶而上后是陈庄歼灭战陈列馆,远处是环状的连绵群山——好一个风光秀美的所在!

  进入陈庄歼灭战陈列馆,李学彦馆长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在她的带领下,大家开始参观了解这座全省首个在抗日战场旧址建设的陈列馆。陈列馆总占地面积6000余平方米,其中陈列布展面积1300多平方米。馆内陈列的藏品丰富,有贺龙用过的书包、军用地图,有为孙毅将军做饭用的风箱、孙毅将军用过的油瓶,有村民自卫队用过的砍刀,还有缴获的日军装备武器弹药等,无一不讲述着当年的战斗故事。

  “陈庄镇易守难攻,抗日时期有晋察冀边区政府、八路军一二〇师后方机关、抗大二分校、供给部、造枪厂等许多机关、学校和团体都设在陈庄附近,因此成为日寇想除而后快的目标,也有了后来陈庄歼灭战这一经典战役。”李学彦一边走,一边讲述着陈庄歼灭战的经过。

  1939年春,日寇对晋察冀边区进行疯狂“扫荡”。9月下旬,驻石家庄日军独立混成第八旅团,纠集日伪军共约2000余人,由旅团长水原义重指挥,从灵寿县城出发向陈庄进犯,企图寻歼八路军主力,摧毁晋察冀边区指挥机关。一二〇师师长贺龙、政委关向应和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获悉日军行动后,决心利用山区有利地形,布成袋形阵势,以少数兵力节节抗击,诱敌深入,然后集中优势兵力将其歼灭。三五八旅旅长张宗逊被任命为前线指挥,授权指挥各参战部队。

1 9 4 6年2月,晋察冀军区军政干部学校在察哈尔首府张家口开办

  为引敌进入埋伏圈,我军边打边撤,诱敌步步深入慈峪镇。9月25日,日军分东西两路推进。我军阻击日军后佯装败退,在山岭上设伏,引诱敌人“钻口袋”。26日,日军退回假意向灵寿撤退。我军以变制变,先诱敌占领陈庄,后调整部署,在陈庄东侧高地上再次布下“口袋阵”。27日,日军主力以轻装远距奔袭的战术,沿鲁柏山小路急进占领陈庄。此时,我军民早已转移,日军虽然“顺利”进入陈庄,却发现扑了个空。当晚,宿营陈庄的日军被我军彻夜袭扰。28日晨,疲惫不堪的敌人焚烧房屋后撤出陈庄,到达冯沟、破门口地区。我军及时判明敌企图,运动中抓住战机,第三次设伏,将敌牢牢困于“口袋”之中。被围日军伤亡惨重、不断告急,日军增援在白头山地区遭阻击,未能突破我军防线。29日,残存的日军二三百人被压缩在鲁柏山主峰,下午6时,我军发起总攻,敌人大部就地被歼,只有十几个漏网的企图逃走,也被我游击队和民兵俘虏。30日上午,陈庄战斗胜利结束,水原旅团几乎全军覆没,缴获大量武器弹药。

  陈庄歼灭战中,抗大二分校的学员们十几个人分得一把枪、几颗子弹,在缺经费、缺装备、缺衣少粮的情况下,作战十分英勇,打出了士气、打出了信心。

  “陈庄歼灭战是抗战时期我党领导的在河北省一次性歼敌最多、规模最大的歼灭战,沉重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得到了国内舆论界一致称赞。当时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也致嘉奖电。”李学彦说,如今80多年过去了,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陈庄歼灭战旧址每年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干部群众前来参观学习。

  抗日军政大学二分校在晋察冀边区坚持办学4年多,在华北地区声誉颇高,甚至在敌军阵营中也影响较大,以至于在1941年秋季“大扫荡”中,日寇把“消灭抗大”作为重点任务,用飞机向解放区撒放十余万张《敬告抗日军政大学第二分校学生诸君书》,威胁和恫吓学校教职学员。

  1943年2月,晋察冀解放区面临巨大困难,为了保存干部,中央决定抗大总校及各分校调回陕甘宁边区。抗大二分校遂结束了在晋察冀的办学,回到陕北绥德,归回总校建制。

  两所军官学校在张的办学往事

  在张家口市档案馆,翻阅着发黄的《晋察冀日报》,1945年9月13日的招生简章引起记者注意。该招生简章标题为《冀察军区军事政治干部学校招生简章》,简章内容包括办学宗旨、招生名额、报名资格、报名日期等。该简章文末办学地址为“宣化县城内”。从相关资料上看到,1946年2月晋察冀军区军事政治干部学校在张家口市办学。

  一个是晋察冀军区,一个是冀察军区;一所是1945年9月在宣化办学,一所1946年2月在张家口市办学;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带着这些问题,记者查阅相关资料,答案逐渐明晰。

  1941年成立了中央晋察冀分局,统一领导该地区抗日武装。该地区有164个县,4000万人口,部队32万余人,民兵90余万人。1944年9月,为适应斗争形势和恢复发展部队的需要,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晋察冀军区成立4个二级军区,分别是冀察军区、冀晋军区、冀中军区和冀热辽军区。由此可见,当时的冀察军区是晋察冀军区下属的二级军区。

  晋察冀军政干部学校、冀察军政干部学校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在张家口、宣化建校的?两所学校与抗大二分校有着怎样的渊源?后来又是怎样发展为华北军政大学的?带着这些问题,记者前往陆军步兵学院石家庄校区。

  2023年10月26日,在陆军步兵学院石家庄校区,记者一行受到学校政治工作处涂副主任等同志的热情接待,再次感受到了军民一家亲的浓浓温意。

  在学院校史陈列馆,一张黑白照片引起了记者注意。在该图片中,一位教员模样的干部正站在主席台上挥臂讲着什么,台下坐着头戴八路军军帽认真听讲的学员,主席台正上方挂着一条横幅,上面书写着“紧张动员起来为彻底完成教学计划而奋斗”的字迹。

  “这张图片拍摄于1946年,画面是晋察冀军政干部学校在张家口办学的情景,弥足珍贵!”参观中,涂副主任边走边讲解,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从抗大二分校到晋察冀军政干部学校,让人的思绪重回那个烽火激情的年代。

  1945年8月,抗日战争大反攻开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挺进长城边关,一举解放了张家口,开启为新中国城市建设培养干部、积累经验的新征程。

  晋察冀军政干部学校后期建于1946年2月,是在张家口建立的一所具有高等教育性质的干部学校。这所学校与抗日战争期间晋察冀军区创建的第一所军政干部学校同名,且有一定的历史渊源。

  1937年11月,晋察冀军区在河北省阜平县创办了晋察冀军区抗日军政干部学校。1939年12月,晋察冀军政干部学校并入从延安迁来的抗大二分校。1943年1月,由于自然灾害和日寇集中兵力进攻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晋察冀边区面临极端因难,中央决定将抗大总校及各分校调回陕甘宁边区,以保存干部。抗日军政大学二分校余下的部分教师与学员及原校部,编入抗大二分校陆军中学。后陆军中学也奉命调回陕北,编入抗大总校第二大队。

  抗战胜利后,解放区建设和全国解放斗争急需大量军政干部,中共晋察冀中央局根据这一需求,于1946年2月,经党中央批准,以原抗大二分校陆军中学编成的抗大总校第二大队为基础,在边区首府张家口组建成立了军政干部学校,沿用“晋察冀军政干部学校”一名,与抗战前不同的是少了“抗日”二字,是在张家口建立的一所具有高等教育性质的干部学校。中央军委任命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兼任校长和政治委员,调军区政治部主任朱良才任党委书记兼副校长、副政治委员,以“训练晋察冀军区部队的各级干部和军官,培训地方县以下干部及新参军的知识青年”为主要任务,训练时间为期3个月,每期招收新生2000名。1946年6月,根据国共谈判的相关协议规定,计划将其建成一所中美合办的陆军军官学校,晋察冀军政干部学校改编为“张家口陆军军官学校”,后因国民党反动政府发动全面内战而取消。

  晋察冀军政干部学校克服重重困难,取得了出色的办学成绩,共培训三期学员。第一期是建校初期在张家口完成的,主要轮训军区军政干部和战斗骨干,同时还训练“杨苏纵队”(第二纵队杨得志和苏振华)一批营团干部。第二、第三期是在陈庄和南新城完成的。建校初期为3个大队2600多人,到1948年发展到8个大队(含1个工兵训练大队)、4个随营学校,总计7305人,其中在校学员达5061名。校长聂荣臻领导学校两年三个月,在教学中坚持学以致用的方针,采取官教兵、兵教官、兵教兵、官教官的方法办学,并在1947年领导全校开展了以“三查”、“整风”为主要内容的新式整军运动,保证了全校在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的纯洁。学校继承和发扬了人民解放军既是战斗队,又是工作队、生产队的优良传统,积极参加驻地士改,自办生产减轻人民负担。4个随营学校每当部队打硬仗、打恶仗时,他们既是干部学校,又是作战的一支突击队,使学校成为我军在华北地区培养干部的重要基地。

  晋察冀军政干部学校办学两年多,为军区部队培养了12000余名军政指挥员和技术骨干,圆满完成了中共晋察冀中央局和军区赋予的培训任务,为巩固发展晋察冀解放区和加强军区部队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再说冀察军区军政干部学校,它的办学时间早于晋察冀军区军政干部学校,于1945年9月在宣化开办。冀察军政干部学校全称为冀察军区军事政治干部学校,是在抗大二分校留下的教导大队的基础上改建扩建的。1943年2月,抗日军政大学二分校回归陕北后,留下的教导大队,改建为冀察军区教导大队。1945年9月,冀察军区教导大队随军进驻宣化,并迅速改建扩建为冀察军政干部学校,先由晨光任校长,李光辉任政委。1945年12月1日冀察军政干部学校在宣化人民剧院举行了盛大的开学典礼,当时的《新察哈尔报》对开学典礼作了报道。1946年,全面内战爆发后,国民党军队进攻张家口,冀察军政干部学校全体人员编入战斗部队,但学校机构尚存,后演变为察哈尔省军区军政干部学校、晋察冀六纵队随营学校,1948年改编为华北军政大学附属步兵学校。

  1946年10月,张家口战事紧张,晋察冀军政干部学校奉命撤离。学校先迁至蔚县暖泉镇,后迁至灵寿县陈庄地区原抗大二分校驻地,继续办学。1948年6月,华北解放区成立后,根据中共中央办“大军校”的指示,晋察冀军政干部学校、晋冀鲁豫军区军政大学、陆军中学、青年教导团、步兵学校等合并,组建华北军政大学,校址设在石家庄。中央军委任命叶剑英担任校长兼政治委员。华北军政大学的教育内容分为军事教育和政治教育两大类,更加突出了军事院校的专业特点。

  新中国成立后,华北军政大学先后改为华北陆军军官学校、华北高级步兵学校、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六高级步兵学校等,最后发展为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也是今天的国防大学联合作战学院和陆军步兵学院石家庄校区的前身。

  自古燕赵多慷慨。张家口市,这座雄踞长城边关的光荣城市,历经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洗礼,见证了中国人民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也见证了我党我军重人才、育人才的优良传统。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战争的硝烟已然消逝,如今,这片英雄土地上的人们,继承了先辈们的智慧和勇气,正在创造着属于这个时代的新辉煌!

编辑:苏颖
河山新闻
移动客户端
张家口日报官方
微信“张小全儿”
张家口新闻网
官方微博
抖音扫码
关注@张家口NEWS
【张家口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