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即时新闻 时政 独家 县区 小记者 教育 医疗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冰雪网 数字报刊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文化历史 > 张家口文化历史

张库春秋:张库大道的桥头堡(二)

2024-01-04 09:28:45  来源:张家口新闻网

  张北之于张库大道,好比源头活水,恰似桥头之堡。除了元宝山、猴儿山,还有哪些草市榷场,可证其繁华?

  第三,庙滩。这是张库商道在张北的另一个通衢路口,位于县城北十里处。庙滩东临安固里河,草地滩涂广阔,水源充沛,是南下毛料、皮张等商品货物的又一个集散地、蒙汉商贾交易的重要场所。每当夏秋之季,各地商人涌入此地,各类货物广泛交易。当时庙滩的商业十分繁荣,庙滩村商道两侧的草地上支撑起无数个帐篷或蒙古包,满载日用品的商人的运货车辆停放在草地上,成群成片的牛马昼夜放牧在安固里河两岸的草滩上。“二里之遥的南北大街间的店铺鳞次栉比,小摊贩也布满街道两旁,顾客摩肩接踵,叫卖声不绝于耳。”

  庙滩市场的发展,最终衍生出张北县多处牲畜交易市场。这些分散到各个地方的交易市场最终在民国七年(1918年)张北移治后,集中到张北县城北门外的滩地东侧(今张北镇天著华府小区一带)。伴随其中的商业中介——马店牙纪(俗称牙子)借势兴起,成为张北一个重要的商业群体。

   庙滩牲畜交易市场至今仍保持“摸袖筒”的交易方式

  第四、馒头营。是民国时期张北县第一区区公所所在地,距庙滩二十里。清代道光年间,由蒙古人馒头扎嘎首建,故称馒头营。此地商业虽不及庙滩活跃,但也轰动一时,有字号的店铺八十多家。馒头营北临元中都遗址白城子,正处于庙滩和公会的中间地带,与两地各相距二十里,正好一个“程头”(里程、行程),所以,往返库伦的“旱板车”常在此歇脚,来往客商甚多。

  第五、公会。公会镇是民国时期张北县第三区的贸易中心,距县城五十多里,村内商号数十百家,房舍建筑整齐,以粮食、皮毛交易为大宗,该地为蒙古人赴察哈尔省的必经之路,蒙古人常来此销售畜产品,实为蒙汉贸易适中之区,商业也日渐兴盛。

  公会镇地处于交通三叉路口,向南直通塞外重镇张家口,向北通两路,一路朝西北行,至大青沟、商都、四子王旗、百灵庙;一路朝北,至康保、化德、赛汗特拉、二连。两路都可直达乌德、库伦、恰克图。故公会镇在张库商道中占有重要位置。

  公会镇店铺的“东家”多为口里人和张垣人,商号多数为杂货、广货铺,主要经营蒙古族牧民需要的物品,如砖茶、烟酒、砂糖、棉布、绸缎、靴帽、马鞍、马具、马鞭、玉嘴旱烟袋等,种类繁多,货真价实。

  第六、满德堂。满德堂村原是蒙古游牧民族的牧场,1900年住在尚义县套里庄乡25岁的郭满囤,购买了现满德堂、东房子、西房子、两面井乡后水泉村、张明村这一带的草原开垦权,首居满德堂村。当时村名为太平庄。郭满囤是太平庄大户人家,颇有财力。民国二年,郭满囤依傍张库大道,先在太平庄作起了客栈生意。张库商道的运输车队主要是旱板牛车、驼队,早晨从兴和(张北)出发,长途跋涉后,晚上到达太平庄正好是一天的路程,往返都要暂住于此,商队进住郭满囤客栈,生火做饭,牲畜歇脚饮水,郭满囤为此在自家院里打了一眼两丈深的大井,供应商队用水。

  民国三年,郭满囤在太平庄开起了面坊、油坊、酒坊、醋酱坊、糖坊,生意越做越兴隆,长年雇用伙计80多人,还以他的满字取了一个商号,叫满德堂。满德堂村名一直沿用至今。

  随着贸易运销的发展,郭满囤在满德堂镇的商业也逐渐红火起来。民国三年有山东、河南的10余户商人在满德堂村建了门脸房,从事皮毛、麻铺等商业活动,还有本地四五户人家也盖了门脸房,在此地进行商贸活动,不久又有铁匠铺、当铺、客栈、布衣铺、赌坊、粮店、点心铺、棺材铺、杂货铺、鞋店、餐馆、药店、茶馆、酒家、果脯店铺、医馆、马市等20多种商行在满德堂村落户开张,由此满德堂自然地形成了一处商贸集镇。

  (吴金岭)

编辑:苏颖
河山新闻
移动客户端
张家口日报官方
微信“张小全儿”
张家口新闻网
官方微博
抖音扫码
关注@张家口NEWS
【张家口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